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属分子标记领域的研究远落后于其他物种,而栽培种花生因其遗传基础狭窄,用大多数分子标记技术都难以检测到丰富的分子标记,因此限制了花生属野生种在改良花生栽培种方面的利用以及建立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分别对花生属4个区组的16份种质资源和8份花生栽培种资源采用与功能基因相关的SCo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花生属种间和栽培种内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23条SCoT引物在花生属试材基因组中的扩增位点共194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30个,多态性达67.01%,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栽培种内筛选出19条多态性引物,在8份试材基因组中扩增位点19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7个,多态性为33.84%,表明SCoT分子标记技术能在花生栽培种内检测出一定程度的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高产、耐低温花生新品种花育4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虽然品种间杂交迄今仍是花生育种的主要手段,但国内外花生育种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花生育种要取得突破单纯依靠常规杂交已越来越难,鉴于花生野生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性,对各种生物、非生物胁迫具有抗性,而且具有高产因子,因此认为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利用花生属野生资源特别是花生区组以外的不亲和野生种是拓宽花生栽培种遗传基础、选育突破性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26份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资源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为了解花生栽培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为试验材料,对126个花生品种的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813和1.947;1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2.17%,其中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20%,达到较高程度变异;遗传参数方面,主茎高等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大于75%,而结果枝数和单株果数等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较低,小于50%。进一步分析发现,公斤果数和出仁率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1010.15和475.26,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可达到101.74和722.88。以上说明这126份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的改良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明确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选配优良亲本,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和鉴定带来了方便。本研究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共466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49~0.99,鉴定出遗传差异最大的种质L2刚果(中国花生资源)与ICG12625(ICRISAT资源),相似系数为0.49。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0.761)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97~1.11)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0.73~0.76),其次是普通型花生。中国花生种质资源与ICRISAT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ICRISAT的赤道型材料ICG12625,与中国花生资源的差异最大。相似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ICRISAT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及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 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 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 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 占基础收集品的9.01%。除出仁率外, 核心种质与基础收集品种间的其他14个性状平均值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明显, 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中国花生资源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方面具有优势, 叶片长、叶片宽、种子长、种子宽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而ICRISAT花生资源在多粒型和普通型方面具有优势, 且植株高度和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比中国花生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6.
含油量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是育种工作者改良花生品质性状的主要目标。笔者简述了花生含油量的组成与比例,回顾了环境因素、营养元素和其它相关性状3个方面的外部因素对花生含油量的影响,总结了人们利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在花生含油量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采用切实可行性的农艺调控措施、协调好紧密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育种手段辅助选择以及弄清含油量分子层面上的遗传机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改良花生含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花生引种是将外地或国外的花生品种或花生遗传资源材料引入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直接利用或科学研究.花生引种工作是实现花生品种相互交流利用、促进育种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花生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总结多年花生引种工作的实践和经验,认为花生引种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和原种快繁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植物育种总是随着人们对品种改良工作认识的深入、新兴科学发展的不断渗透和新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发展,油菜遗传育种也不例外。植物育种实质上是对植物的遗传基础进行改良,并培育出适合人们所需的新品种。而植物遗传改良的前提是有可利用的资源和基因。故创造新的变异或可利用的资源和基因成了植物改良的重要任务。其主要途径有:  相似文献   

9.
不断拓宽大豆遗传基础,是保持大豆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防止大豆改良计划中育成品种可能出现遗传脆弱性的重要途径。1989年我们对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提供的一批国外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寻找其在长江下游大豆育种计划中进行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1/5,总量居第一位。近年来,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粮油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夏播花生逐渐成为河南省花生的主要栽培方式。但是,应用于生产的花生品种大多表现为早熟不高产或高产不早熟。目前,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多采用国内种质资源为亲本,由于遗传基础狭窄,后代分离类型较少,所以很难有大的突破。为此,针对花生育种及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选02—3作为亲本之一与国内高产品种进行有性杂交,  相似文献   

11.
辐射诱变在巴基斯坦改良棉花品种资源和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利用近三十年来,巴基斯坦在利用辐射诱变产生变异来进行棉花遗传资源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中的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棉花卷叶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棉花科研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辐射诱变作为遗传资源改良和品种选育的方法的发展方向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花生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但低效的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严重制约着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花生品种的研究。利用嫁接技术将组培苗或转基因苗嫁接到实生苗砧木上,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达到70-100%,远远高于转基因幼苗直接诱导生根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R的四川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四川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为花生分子育种及资源库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鉴定分析57份不同来源花生资源材料的4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性状,并利用SSR标记研究57份花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及关联分析。[结果]表型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花生资源的8个性状中,6个变异较大、多样性较好。67对SSR引物中,有效引物39对,获得多态性条带53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36条,平均Nei"s 基因多样性0.2288、平均Shannon"s 指数0.3695,最远遗传距离为0.51。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57份资源聚为2大类群,GLM分析发现多个与蛋白质含量、株高、含糖量的关联标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不同区域间花生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品种类型单一,聚类及关联分析结果可为四川花生突破性新品种选育的亲本选择提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四川省地方花生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特征,以四川省100份地方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参照《花生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测试获得了生育期、主茎高和百果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数据。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4个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二次分枝数(54.12%),变异幅度最小的是生育期(0.99%)。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茎高度2.99,最小的是生长期0.19。采用Ward法对四川省地方花生品种进行聚类,在遗传距离阈值为5时,将其分为3个类群,均以密枝亚种为主。其中Ⅰ类群分布有7份珍珠豆型材料,Ⅲ类群分布有9份珍珠豆型材料,同一地理来源的多个地方品种交叉出现在这3个群体中。表明四川地方花生品种的遗传关系与所属类型和区域来源无关,但花生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可在提高地方品种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为花生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优质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系列措施与方法,普查及收集澄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摸清当地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品种,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为选育新品种、改良遗传工作鉴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油酸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品质稳定性和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高油酸花生的育成品种类型较少,遗传背景不够丰富,育种手段比较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发了AS-PCR-MP高油酸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优化了KASP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近红外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及南繁加代技术,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花15、远杂9102、豫花9327、豫花9326四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轮回亲本, 5年内连续回交4代、自交4代,定向获得了4个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BC4F4和BC4F5稳定高油酸改良材料24个。调查分析了BC4F4和BC4F5单株的13个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的相似度,并利用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之间的差异SNP的KASP分子标记进行了BC4F4和BC4F5株系的轮回亲本遗传背景检测。结果表明,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在BC4F5的比例为79.49%~92.31%。本研究为快速高效改良花生油酸含量探索了新的方法,获得的新品系拓展了高油酸花生的遗传背景,获得的一系列近等基因系可作为遗传研究材料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归纳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花生遗传转化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诱导效率和转化效果,概括了花生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常用的花生转基因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基因枪法转化胚性组织,二是农杆菌介导转化子叶(节),三是农杆菌介导转化茎尖(非组培)。花生基因工程转化的目的基因主要包括提高对病毒、真菌、干旱、除草剂等抗性的相关基因,在降低花生过敏原、提高油酸含量等品质改良和生物反应器生产免疫产品等方面也开展了探索性研究。花生体细胞胚诱导及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日渐成熟,但花生的遗传转化体系仍存在转化效率低、受体基因型范围窄、后代遗传不稳定等问题,建立稳定、高效的转化平台是实现花生基因工程潜在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花生引种是将外地或国外的花生品种(或遗传资源材料)引入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直接利用或进行科学研究.花生引种是实现花生品种相互交流利用、促进育种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总结多年花生引种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花生引种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和一圃制原种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冬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87-193
为探索已收集到的90份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从中筛选出优质品种,采用室内测定方法对其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5个品质性状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地方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与地理来源、类群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4、2.02、2.02、1.99、1.93,表明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09、0.11、0.11、0.23,表明各资源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90份资源划分为了4个类群。筛选出武乡红花生、临县多粒、永济小蜂腰等优质资源,为山西省地方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优质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