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黑土区作为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概述了我国、我省关于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几种黑土地保护技术;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北大荒集团黑土地保护专项调研工作,阐述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明确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科研人员作为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先行者,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方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当前,保护黑土地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阐述了黑土地面临的现状,保护黑土地的技术措施及方法,旨在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有效开展,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黑土地是一类珍贵的耕地资源,然而长期的过度集约化、不合理利用使得我国东北黑土区面临土壤“变薄、变瘦、变硬”的困境,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随着国家对黑土地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东北黑土区已开始全面实施黑土地保护的措施,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主体参与到了黑土地保护工作中。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构建了农户黑土地保护继续参与行为机制模型,探究已参与黑土地保护农户群体继续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行为过程机制,并在分析农户行为机理基础上提出农户继续参与黑土地保护行为的因应策略,如继续完善黑土地保护补贴政策、注重提升农户黑土地保护意识、着重宣传黑土地保护成效、鼓励农户参与制定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组织农户学习新农机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东部湿润区坡耕地面积较大,因坡岗地、低洼地的特殊自然条件,亟待探索适宜推广的黑土地保护模 式,本文围绕当前黑土地保护“按区施策”的原则,从减量施肥途径、秸秆还田方式、构建有机肥质量评价体系、合理构 建耕层、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技术推广等五方面入手,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吉林省东部半山区黑土地保护机制的 路径,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科学保护黑土地、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变薄、变瘦、变硬”的质量退化现状,从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3个方面梳理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方案和保护条例,从强化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11月7日~8日,省土壤肥料总站在松原市前郭县举办了2019年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秋季培训班,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农业局主要领导、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负责人员、技术指导专家以及农业合作社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培训班组织参训人员到前郭县宝甸乡、国营红旗农场和宁江区毛都站镇,现场观摩了玉米秸秆深旋还田技术、水  相似文献   

7.
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保障与抓手,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用好养好黑土地,通过乡村振兴提升黑土地高质量可持续利用,解决黑土地保护急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东北黑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文章分析了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阐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间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大生态建设、科技体制创新和人才战略等解决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梨树县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强化了黑土地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梨树县耕地保有量一直稳定在24.3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5%以上。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黑土地保护责任机制在全县黑土地保护工作中,梨树县具体做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梨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广袤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辽宁省作为粮食主产省,一直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随着连年耕种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水土流失、有机质降低等问题日益突显。加强对辽宁省黑土地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黑土地成为当前面临的难题。对当前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对应用科技助力辽宁省黑土地利用与保护提出意见和对策,解决当地黑土地面临的危机。进一步明确科技助力黑土地利用与保护的工作目标和技术模式,完善策略,推动全省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0.
对黑土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全面阐释黑土地保护国家战略的提出,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角度,提出黑土地保护的方向和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就黑土地保护向纵深发展的保障措施,分别从健全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黑土地保护主体责任、完善执法与督察手段和加大黑土地保护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出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现状,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地质量退化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及质量提升对策,具体包括合理规划、转变模式、加强治理、建立机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土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8-2020年吉林省实施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在包括公主岭市、梨树县等在内的中部黑土区推广包括条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玉米秸秆堆沤培肥等技术模式,技术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层平均厚度28.67cm,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3.25% ,秸秆还田量71% ,每亩平均增产51.50万公斤,3年累计增收4.12亿元。以保护性耕作为主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黑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现状并诊断效益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2000—2020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角度构建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耕地利用效益,并运用问题诊断模型识别效益提升中的问题,比较分析所涉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及问题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黑土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整体上升态势,其中综合效益呈现“前期低速发展,中前期快速提升,中后期缓慢增长,后期波动提高”的变化趋势;2)社会效益是目前制约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是限制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主要影响因子;3)从省域角度来看,2000—2020年各省(自治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综上,目前制约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是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而吉林省应注意缓解对生态子系统的压力,辽宁省经济和生态效益问题较显著,内蒙古自治区应关注社会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可为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东北黑土地有机质下降和酸化状况,明确有机质和pH区域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插值法和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耕地有机质和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有机质平均值为26.57 g·kg-1,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耕地pH平均值为6.42,研究区由东向西pH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而南北方向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机质和pH总体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但局部趋势不同,其中黑龙江省呈极显著负相关,辽宁省和吉林省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和pH这两个因素在局部的作用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中要重视多因素耦合关联分析,这对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评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找出吉林省中部黑土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空间变异规律,从而为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黑土退化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对吉林省中部黑土区进行定点采样,对大批量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结果]与休闲黑土及第2次土壤普查进行对比,土壤中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分布产生变化且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含量呈现中间地区低、南北两侧地区高的趋势;有效铜含量从南到北呈现降低的趋势。3个地区土壤中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均低于公主岭休闲黑土,土壤中微量元素有减少趋势。吉林省中部黑土中微量元素空间上存在差异,不同元素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结论]适当增加3个地区锌、铜的投入,为吉林省中部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方淑荣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6):22-24,40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环保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吉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肥沃的黑土大量流失、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给该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黑土地,促进吉林农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吉林省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为因素,如随着人口增加和片面地追求产量,多年来农民过度垦荒和不合理地耕作;二是自然因素,如风蚀、雨蚀、冻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黑土地,促进吉林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吉林省土壤侵蚀监控及成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S"技术为依托,结合吉林省不同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吉林省今后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及产量差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测算现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下的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以2012—2016年最新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构建测度模型,估算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耕地粮食的育种生产能力,测算中国耕地粮食产量差(增产潜力)及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并分析省际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现有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是8.46×10~8 t,实际粮食产量是5.48×10~8 t,差值达2.98×10~8 t,占粮食实际产量的54.38%,耕地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说明中国耕地粮食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2)中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和潜力较大的省市自治区是: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应作为未来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的重点对象,可通过土地整治和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耕地质量。3)同时,开发耕地生产潜力需因地制宜,实现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在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建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在河北省,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保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需协调农业-能源-水资源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可以利用气候优势,在缓坡丘陵区种植茶树、花卉,发展特色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不建议过度开发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韦庆  卢文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23-3025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根据吉林省西部前郭县的实际情况,抓住退耕还草、人口增长、土地退化、生态恢复、人工草地种植等关键因素,借助因果环,构建该县农牧业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