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2022年6月21日多伦县的天气实况,并利用天气形势、地面观测及锡林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图特征、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多伦县地区预报夏季短时强降水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现代农业科技》2021,(14)
利用2013—2015年延安市7次短时强降水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短时强降水期间的雷达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以带状和块状居多,且40 dBZ以上强回波伸展高度在4 km左右,呈现低质心结构;回波中心强度和回波顶高与短时强降水雨强、持续时间有关,雨强越大、降水越集中,则回波中心强度越大、回波顶高越高;本地VIL值偏小,一般为8~23 kg/m~2,少数可达到43 kg/m~2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安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临近预警指标:当满足天气尺度辐合特征,同时满足组合反射率、40 dBZ强回波伸展高度平均值分别达48.8 dBZ、4 km,则可以考虑该站点及附近地区进入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状态。利用2016—2018年延安市发生的短时强降水对其性能进行了检验,其成功概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均达80%。 相似文献
6.
利用micaps、加密自动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7月1-2日冀中廊坊的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物理环境场特征,并在对多普勒雷达不同产品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研究了廊坊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临近预报指标。结果表明:此次局地短时强降水是在西风槽东移,同时副热带高压北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尺度系统触发而形成的;前期高湿条件,以及地面辐合线的出现为强降水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分析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后初步得出两点重要结论,其中当VIL值半小时跃增值超过9 kg/m2,且最大值平均达到18 kg/m2时,廊坊发生短时强降水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8.
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4)
利用甘南州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46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12年5—9月降水观测资料,风云2E红外云图资料和合作、武都高空站高空观测资料,对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甘南州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概念模型和甘南州分县短时强降水潜势预报方程。同时利用2013—2014年甘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9月甘南州各县市均可发生短时强降水,8月是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5月和7月次之,6月和9月相对较少。按照环流形势甘南高原短时强降水过程可以分为高原低槽切变型、槽后西北气流型和高压内部型3种类型。甘南短时强降水云顶亮温值在8月达到最低。甘南短时强降水大部分个例回波强度大于20 dbz,回波顶高度在3 km以上,垂直液态含水量在5 kg/m2,77%的短时强降水速度场有明显的辐合和中气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22年8月3日发生在延边地区的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发生前延边地区长时间受副高控制,低层高温高湿,3日午后500hPa短波槽东移南下,配合低层弱切变与风速辐合在山区地形复杂地区触发了对流;地面温度梯度大值区处辐合线维持并缓慢东移,不断激发新生对流系统;强对流云团先后经过同一地点,存在列车效应;雷达回波反映出此次过程中对流云体发展较高、质心低、降水效率高,属于典型的热带降水型降水回波特征,对预报短时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济阳区2008—2018年9处区域和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观测资料,研究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短时强降水年、月、旬、日变化特征、极值变化等。结果表明:(1)近11年来,短时降水出现次数呈增多趋势,2016年和2017年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日数和站次数最多。(2)1 h降水量≥20 mm短时强降水一般出现在6—8月,7月最多,但是11年来7月短时强降水变化呈减少趋势;1 h降水量≥40 mm的短时特强降水都发生在7—8月。(3)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时段以午后至傍晚居多,夜间次之,上午最少。(4)从空间分布看,11年来出现短时强降水最多的是济阳国家站,其次是位于济阳区西南方位的孙耿街道。(5)出现短时强降水时前24 h水汽压波动6月最大,最大和最小水汽压差值平均12.3hPa,7月次之,8月最小,平均差值仅为4.5 hPa。8月水汽压普遍较高但变化波动小,这也是8月容易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20年8月5日19:00至6日7: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临夏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最大降水量达70.6 mm,小时最大降水量达57.8 mm,且伴有雷雨大风天气。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卫星、雷达资料重点分析此次强降水过程不同尺度系统配合机制、强降水水汽来源和输送以及临近预警指标。结果表明:临夏此次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为中尺度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间接影响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副高的西伸北抬导致其外围具备高能量级的偏南暖湿气流沿着大风速带被源源不断从低纬度向高原边坡输送并产生汇聚、抬升、凝结,从而导致强降水;强降水类型为典型的暖区短时强降水,地面中尺度干线是直接触发机制,低空西南大风速带上的湿轴向东北方向伸展,水汽长时间汇聚为临夏短时暴雨提供了物质来源;雷达回波显示的低质心回波特征奠定了短时强降水的降水性质。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风廓线雷达产品等对2011年8月20~ 21日西安市长安区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风廓线雷达产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发现在整个降水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风廓线雷达产品的水平风廓线、垂直气流和折射率结构常数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组合反射率、径向速度等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并且两者产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雷达回波图像可以直观反映降水过程中大气的变化情况,证明了风廓线雷达产品对短时强降水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6,(16):88-90
2015年8月3日西安地区突发短时强降水,强度之大近年少有,并引发山洪。此次降水过程天气背景具备较好的对流潜势及湿度条件,是冷锋系统触发的强对流天气。应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并结合ncep分析场,分析发现风廓线雷达能够对冷锋系统的作用进行比较细致的体现,能够探测到冷锋带来的低空冷平流,而低空冷平流产生的逆温为当地集聚不稳定能量;冷锋过境产生的近地面大风也能够在风廓线雷达中得以观测,表现为超低空急流,起到水汽传输与抬升的作用;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中空弱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相叠加,使得不稳定形势得以维持;当中空冷平流与超低空急流消失后,降水迅速结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NECP在分析数据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8月21日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局地短时强降水,高空主要受低压槽和两个阻高的共同影响,存在上冷下暖的机制,高空存在明显的急流,低空存在切变,在动力上有高辐散低辐合的配置、较强的垂直速度、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同时存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卫...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川渝盆地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上(01:00-24:00时,北京时间,下同),表现为"V"型结构下典型夜间峰值位相特征;结束时间的日变化上,表现为多个峰值型结构分布.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的日变化上,频次和降水量均呈双峰型结构,频次极大峰值出现在3h,而强度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开始时间空间分布上,极大频次和极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01:00时内,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日峰值频次结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01:00时和08:00-13:00时两个时段内,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3)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的日变化上,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单峰型结构,白天多为短时间(2~4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0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均有发生;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持续时间日变化,1~24h内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2h.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MICAPS观测资料、风云卫星红外资料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5年5月7日晚陕南中东部的一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机制和预报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东亚一槽一脊的天气背景下,700和850 h Pa切变线叠加、地面存在冷锋和辐合线、低空西南暖湿气流强盛,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高空急流配合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势,为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动力。过程中水汽饱和程度迅速增大,在强烈垂直运动作用下强迫抬升凝结产生强降水,其中水汽主要来自落区上空空气中本身。雷达回波显示,过程中强回波区逐渐形成带状回波,所经过区域出现雷暴大风等灾害天气;同时强降水回波带(≥55 d BZ)在向东南平移的过程中,其自身也有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的传播移动,造成洋县、旬阳、平利等站出现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1年-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韶关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日变化,上午甚少出现,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