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生境香果树种群的径级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不同生境下的香果树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香果树的径级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泊松方差/均值比、负二项式分布、Lloyd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指数4个指标分析其种群格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香果树径级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均缺乏幼苗和幼树,种群呈衰退趋势;不同生境下的香果树种群聚块规模为8~32 m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格局动态明显呈现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母树,尤其是20年生以上的母树;还应加强对种子及幼苗生长动态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雷公山水青冈林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立木大小级对水青冈群落中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两个优势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方差/均值的t检验法、Morisita指数Iq的F检验法、丛生指数I、负二项式指数K、平均拥挤系数m*和聚块性指数m*/m判定并检验了两种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按径级分样地进行了格局类型及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分布格局上,水青冈种群V级占优势,在3个样地中分别达到52%,49.1%,49.4%,Ⅰ级没有,Ⅱ级较少,表现为衰退种群;青冈栎种群Ⅳ级较多,Ⅰ、V级在个体数量比水青冈种群多;群落中两优势种群均呈集群分布。分析径级结构得出,随径级增大,水青冈种群由随机分布向集群分布过渡,而青冈栎种群则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南京溧水东庐山麻栎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偏态性,Ⅰ级幼苗数量较少,Ⅱ级幼苗贮备不足,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静态生命表中,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而Ⅶ、Ⅸ龄级的死亡率最大,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依次递减。(3)种群大小结构表现为中龄、大树所占比例较多,而幼树及老龄个体数量都较少,存活曲线呈现衰退型种群的变化特征。(4)利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_δ)、Cassie指标(C_a)、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表明麻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连云港地区栓皮栎人工林主要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群落调查资料,在计算树种种群的重要值的基础上,确定栓皮栎人工林的主要树种,并应用扩散指数、负二项参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Morisita指数对该人工林主要树种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栓皮栎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栓皮栎、盐肤木、黄檀和赤松,种群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表现为:栓皮栎种群<黄檀种群<盐肤木种群<赤松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树木种群的聚集程度不同,栓皮栎种群聚集强度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减小,而盐肤木种群和黄檀种群的聚集强度则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增加;种群分布规律与种群个体数的大小和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有关.可以进行适当的透光伐作业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促进伴生树种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代表性树种之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了太岳山林区天然油松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松种群由于缺乏幼苗幼树,径级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属衰退型种群;辽东栎、青楷槭等5种阔叶树种种群的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属进展种群。油松、辽东栎、杨树、山杏、山楂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集群分布;白桦与茶条槭在小尺度范围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在中、大尺度变成随机分布;青楷槭在中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但是小尺度和大尺度呈集群分布;五角枫在整个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的趋势;赤杨在尺度变化过程中由集群分布变成均匀分布。上层阔叶树和下层阔叶树呈集群分布的趋势,但下层阔叶树随尺度的变化由集群分布变成随机分布。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是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6,(3):61-66
运用典型样方调查法,从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和4种聚集强度指标(分布系数R、负二项指数K、平均拥挤度指数M*、聚块性指数PAI)等方面研究湖南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甜槠次生林种群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阳明山甜槠种群结构为纺锤形,属于衰退型种群;2)甜槠种群在总体上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I型,即曲线凸型;3)在研究样地内,甜槠种群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集群分布,符合最普遍的种群样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与生态因子、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自然干扰和人为破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检查法1大区内不同郁闭度(0.5~1.0)更新样地的基础上,采用种群生命表、生存分析、谱分析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臭冷杉种群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的结构和特征,揭示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亏损度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一共存在着3个枯损高峰,较低郁闭度等级(0.5~0.6)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和第8龄级,中等郁闭度等级(0.7~0.8)出现在第1、4和9径级,较高郁闭度等级(0.9~1.0)出现在第1、2和10径级;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属于稳定型种群;随着臭冷杉龄级的增加,生存率曲线持续减小,累积死亡率曲线持续增加;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第8和第9龄级出现波动,臭冷杉种群数量波动性是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多谐波的迭加。(2)臭冷杉种群在3种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上都表现为集群分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分布情况总体表现为,幼苗(H≥30 cm,DBH1 cm)和幼树(1 cm≤DBH5 cm)阶段是集群分布,中树(5 cm≤DBH25 cm)阶段向随机分布转变,在大树(DBH≥25 cm)阶段呈现出均匀分布状态。这个结果与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结论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摘要:伯乐树为中 国 Ⅱ级保护植物,为调查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种群资源量,通过对天然伯乐树种群进行 调查与统计,在对所有个体进行龄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种群结构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 分析物种生存状况,探究伯乐树天然种群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伯乐树种群发展受限是因为人类对环境 的破坏以及幼苗、幼树阶段生长环境的限制,因此可采取适当的人为干扰手段来提高幼苗、幼树的存活率,保护幼苗、幼树 的生长环境以及对母树的保护是提高伯乐树种群自然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泰宁峨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让木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泰宁交让木种群个体数从幼苗到老龄树逐渐减少,种群结构为正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个体主要集中分布在9m以下的垂直生长空间,为小乔木;在不同海拔区域上,交让木种群个体数主要集中生长于1300~1500m之间,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集聚分布;交让木种群生命期望值随着径级增加呈递减,种群存活曲线为典型的"Ⅱ型"成活曲线,交让木的特殊生长环境,在整个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生长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样地中,福建柏种群大小级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其分布格局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集群分布,但集群强度有差异,且幼苗和幼树的集群强度明显大于中树,树种呈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植物群落为常绿林,郁闭度约0.7.乔木层物种优势种主要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粉单竹(Lingmnia chungii)等组成;灌木层物种主要由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朴树(Celds sinensis)、假连翘(Duranta erecta)等树种组成;草本层物种主要由大叶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等草本组成,且乔木以小树为主(胸径<10 cm, 树高<10m),并对该园植物多样性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怀化市鹤城区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1块20 m×20 m标准地,进行树种组成结构分析,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开展直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标准地内乔木层阔叶树以檫木、枫香、木荷为主,针叶树以杉木、马尾松、柏木为主。林木总蓄积量比重值位于前5位的树种是:杉木、枫香、马尾松、楠木、檫木,分别占总蓄积量的18.52%、18.36%、18.13%、12.88%、12.70%。(2)林分直径结构分析表明,树木直径分布曲线均呈不规则单山峰状曲线,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反映直径分布,并进行x2检验,效果比较理想。(3)各标准地林分的混交度均值都大于0.7,各优势树种的平均混交度比较高,按从大到小排序为马尾松杉木木荷檫木苦槠白栎枫香楠木柏木。  相似文献   

14.
绵阳官溪河流域防护林林木分化及异常木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绵阳官溪河流域常见的几种防护林类型林木分化及异常木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林木分化的结果以小径木占优势,尤以直径1cm~6cm的个体最多,占林分总个体数的60%以上。桤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松栎混交林、松柏混交林和松柏栎混交林的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表现出左偏态分布,直径大小的变异性较低;与之相比。栎黄荆次生灌丛和马尾松林不呈偏正态分布,直径大小的变异性较高。异常木直径主要分布在1cm~10cm范围内,其中倾斜木和倒伏木超过了异常木总数的50%,枯立木和濒死木中,马尾松林和松柏栎混交林较其它防护林类型少。异常木的分布格局除松柏栎混交林呈随机分布外,其余的皆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大。异常木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取样面积大小的关系表现为:Kuno.E.聚集度指标值(G)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由小变大,而Lloyd.M.平均拥挤度值(m^*)则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分析了长潭自然保护区次生针阔混交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6600 m^2的次生针阔混交群落共计6 081株活立木,隶属于135种乔木树种,其中以杉木、马尾松、木荷、千年桐、山乌桕、毛竹、黄樟、藜蒴、青皮竹、枫香、罗浮柿、石栎等12种为优势树种。(2)12种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3种类型。木荷、枫香、千年桐、黄樟、藜蒴、罗浮柿和石栎等径级分布呈"L"增长型种群;杉木和马尾松因受人为种植和采伐影响,Ⅰ、Ⅱ、Ⅲ级数量丰富,Ⅳ级数量迅速减少;而毛竹和青皮竹则受人为挖取竹笋的影响,Ⅰ级数量较少。(3)除山乌桕Ⅳ级为随机分布外,其他11种优势种均为群集分布,群集程度随径级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反映了人为干扰成为影响长潭自然保护区次生针阔混交群落优势种群结构特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群落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3种典型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推断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柏木等针叶树种,短柄袍栎、栓皮栎等落叶阔叶树种及多脉青冈、石栎等常绿阔叶树种;2)针叶群落中乔木层个体高度级频度顶点位于10~15 m,针阔混交群落与阔叶群落为5~10 m;3)阔叶群落中短柄袍栎和栓皮栎等优势种的胸径频率为逆J字型,伴生树种主要为L型或逆J字型,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表明优势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4)针阔混交群落针叶优势种的种群属于单峰型和逆J字型的衰退类型,阔叶树种多为逐渐增长的L型或间歇性发展的多峰型;5)针叶群落优势树种胸径频率属于典型的单峰型,伴生树种为单柱型或L型;6)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推断三峡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为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西德兴天然次生林林下幼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实生和萌生幼苗个体数量及比例在各类植被中的变化情况,本文以江西德兴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型中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多样性与更新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的乔木更新情况不同,德兴常绿阔叶林更新幼苗共35种,分属17科23属。更新苗数量最低的是拟赤杨+马尾松林,仅为1 250株/hm^2,更新苗最多的林分类型为米槠+甜槠林,为6 500株/hm^2;甜槠+木荷林更新幼苗种类高达25种,居7种林分之首,马尾松+木荷林下幼苗仅有10种;从演替更新年龄结构来看,马尾松+木荷林和丝栗栲+木荷林所在的群落,林下更新苗属于增长型锥体。其它5种林型属于下降型锥体。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无干扰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天然更新状况,并选择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直径分布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尾松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17种,林下天然更新状况良好,共有树种24种,数量达5 221株·hm-2,其中高度小于100 cm的幼苗占48.9%。林分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呈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8,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0,整体处于中度以上混交;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0,大部分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高,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林木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优势树种马尾松属轻度聚集分布,接近中度混交,且60.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在吉林市磨盘山次生林建立了1hm2的永久样地,调查了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所有紫椴个体。该样地共有紫椴653株,平均胸径6.39cm。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紫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所有紫椴个体以及紫椴幼树(DBH<10cm)、紫椴小树(10cm≤DBH<20cm)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紫椴大树(DBH≥20cm)在空间上随机分布;2)不同发育阶段紫椴个体在空间上呈负关联关系。次生林紫椴的空间格局与紫椴的更新策略和种子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