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岗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已接近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农民进厂、进城务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为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010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农民务工总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任重道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靠价格上涨拉动增收难;二是靠降低成本拉动增收难;三是靠政策补贴拉动增收难。如何走出困境?长远看,最根本的是要靠提高农民的素质、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当前,根本出路在于挖掘“1个潜力”、办好“2件实事”、做好“3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合理利用科技,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动力。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农具的推广应用,我国农业正在由"靠天吃饭"、"经验种田"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现代发展模式转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更让农业科技发挥更大威力,推动农业夺取好收成,并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除了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和转化,还亟需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我镇融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目通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公司地处海口镇东南部,规划范围包括东峤、东岐、李厝和梧屿等村,总面积2600亩,常年种植毛豆、西芹、西红柿、玉米、青椒、包菜、早稻等10余种农作物。实践证明.通过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基层农技都门开展技术咨询、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等活动,也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更有利于带动周边8000多亩耕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其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庞大的农民群体居住在农村。农村的发展牵动着国家整体的发展,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找准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侧重针对性,讲求实际性、提倡可操作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面向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党中央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到了民生之本的高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如何有序、有效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是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民素质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应德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29-29,92
本文就农民素质与农村劳动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农民增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才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永胜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讨论了永胜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永胜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讨论了永胜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鹤岗市东山区蔬园乡共有10个行政村,农户3200户,农业人口2.8万人,农村劳动力1.46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日前在市工商局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个,注册资金200万元,主要从事五味子、西红柿、黑木耳和农机等生产、加工及销售。现有资产13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70万元,入社社员360人,带动农户136户。  相似文献   

13.
陈金权 《新农村》2005,(2):32-32
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总人口7.58万,其中农业人口6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近几年来,双林镇成校充分利用培训的主阵地,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帮助农民掌握实用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产品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该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因此,文章拟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来探析解决农民增收之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其中的核心和难点。宜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6%.如何实现农民增收,直接影响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县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为全面掌握农民收入现状.找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探讨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期宜阳县政府对全县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当前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加快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应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流动就业并举,加速小城镇发展.农民收入正逐步以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十分明显,可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是挡不住的潮流.  相似文献   

18.
就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农民增收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沭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突出特色,壮大规模,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作中,临怵县主要围绕“东茶、西稻、南桑、北柳、中菜”这一格局,坚持“两个原则”、搞好“三个结合”、倡导“四种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坚持“两个原则”,即市场导向原则,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切忌盲目调整,以免造成新的农产品积压;增效目标原则,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放在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20.
石斌 《甘肃农业》2007,(11):18-2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