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调查荔枝苗圃杂交苗的生长情况,研究了适用于荔枝选种圃的株行距.结果表明,荔枝杂交苗的生长速度不同,1年生和2年生荔枝实生苗在株高、干粗、冠幅和抽梢次数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播种1年后密度为70株/m2以上的植株表现偏密,苗圃密闭严重;播种2年后密度为53株/m2的植株也表现出严重密闭;绝大部分2年生荔枝杂交苗的冠幅为25~45 cm,根据荔枝种子大小分区规划选种圃并结合土地充分利用等因素,荔枝选种圃的合理株行距为9~16株/m2.  相似文献   

2.
双低油菜新品种--宁油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经过及系谱1995年春用中油9111×沪9005配制组合,同年秋种植F1代。1997年油菜开花期间从F2大群体中选择3000多个单株自交,成熟时收获单株自交种,共获得52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单株。1997年秋将这些单株播在选种圃中形成株行,以鉴定农艺性状。1998年从52个株行中鉴定出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春小麦品种在选种圃密度条件下和农业生产种植密度下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主穗粒数等性状在选种圃密度条件和大田农业生产密度下的差异极显著,它们之间的相关显著。据此,可用它们在世代中的表现来预测它们在生产上的表现。株粒重和株穗数对不同种植条件反应较为敏感,差别也大,即选种圃密度条件下株粒重高,株穗粒多,大田生产密度下株粒重则不一定高,株穗数不一定多,因此,在小麦良种繁殖中,应适当稀  相似文献   

4.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对小麦第2代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束介导后的第2代小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第2代群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变异类型和更宽的突变谱,这些变异类型主要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形态、叶型、穗型、生育期和籽粒性状等6个方面。植株高度的分离状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性;株叶形态的变异因受体材料的遗传基础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穗型变异的规律并不明显;生育期的变异和籽粒性状的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1选育过程$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秋选用通粳288品种变异株,采用系谱法,经多世代单株选拔、鉴定,历经10年试验研究选育而成。1995年变异株系与原通粳288比较,有较强的变异优势;1996年进入选种圃;1998年进入品比圃(代号98-3444)。1999年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20  相似文献   

6.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原名盐1186),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用冀合328×泗棉2号作母本,5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筛选鉴定,选择抗性较好的单株进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又通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于1991年得到株行1186,后...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京柽麻收种晚,产种量低的缺点,进行了以早熟、产种量高为目标的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多年的系统选种和近年的品比区试,选出了早熟1号柽麻.一、选育经过1970年秋季开始,采用系统选种的方法,在大田中按株矮、茎秆细、分枝部位低而紧凑、种子成熟期早的标准选取240株,经考种入选42株.次年种入株行圃,发现同一株上的种子,其后代在植株高矮、茎秆粗细、叶片大小、结荚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年再按原标准选留部分单株.1972年在株行圃中以20号单株的后代变异较小.1973年与南京柽麻比较,成熟期提早22天,当时暂定名为  相似文献   

8.
1 选育经过 1996年长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通22作母本,长自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收获F0杂交种.1997年F1代表现出杂种优势.1998年从F2代的分离株系中选出优秀单株,进入选种圃.1999年F3、2000年F4在选种圃中继续选择优秀单株.2001年在F5代选择性状稳定、成熟度好、空秕率低,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的优良单株进入鉴定圃,2003年进人品比圃,2004年参加吉林省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2006年同步参加生产试验.2007年完成米质分析鉴定试验并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春承101.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在天麻中克隆的天麻毒蛋白基因(GAFP)转化棉花,经PCR和RTPCR鉴定,证实得到了5个转基因株系672GAFP-1,672GAFP-2,672GAFP-3,672GAFP-4,672GAFP-5。通过两年在无病田和病圃中连续种植分析转基因植株抗病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GAFP的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转基因株系672GAFP-1,672GAFP-2,672GAFP-5在病圃中的抗病指数、株高、产量和纤维品质与受体材料672差异显著(P0.05),产量较对照提高近30%;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具较强耐枯、黄萎病能力,且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徐稻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稻 3号系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粳稻新品种。 1996年以镇稻 88作母本 ,台湾稻C作父本杂交配制F1,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 1997年正季在本所试验田种植F2 ,从中选择多个单株 ,经室内考种保留 6株。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 ,从编号为 9732 8 5系中选择多个优良单株 ,1998年正季种植在本所选种圃中 ,从系号为 80 189中选择多个优良单株并于冬季去海南加代 ,在海南选择多个优良单株于 1999年正季种植在本所株系圃中 ,其中 910 6 9号株系表现稳定性好 ,综合性状突出 ,2 0 0 0年提升进入本所鉴定圃进行产量及综合性状鉴定。该品系 …  相似文献   

11.
常规双低油菜种子优质高产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油菜种子品质劣化的原因主要是品种间杂交、生物学混杂、选择不严、性状分离及管理不当造成的;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选种圃、株行圃、原种圃要严格坚持高标准的田间预选和室内考种程序;采用先进栽培与管理技术,扩大原种繁殖系数,满足大面积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遗传基因(CPTI) 植株抗虫性测定的同时,我们进行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筛选的研究,发现:①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第一代矮化现象较普遍,但大多数植株可能是受组织培养的影响,在第二代既可恢复原种性,只有少数是变异株;而变异频率较大的性状是生育期,2 年共获得了4 株矮化株和12 株早熟株;②突变体植株遗传具相对稳定性,第二代株系内即表现整齐一致、不分离;③经过基因转化处理后的再生植株发生突变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库尔勒香梨杂交植株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方法]观察12个库尔勒香梨杂交组合一年生实生苗的叶形、叶基、叶缘、叶脉、叶片颜色等叶片形态特征,测定各杂种实生苗组合的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柄长等相关植株性状,对杂交组合间植株性状分离变异状况及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2个库尔勒香梨杂交组合中,父本为早酥、晋蜜、翠冠、酸梨生长势较强,父本为81-15-10杂交组合叶片出现明显变异,呈掌状缺刻形,一年生杂种实生苗在组合内各性状存在分离变异,其中叶片大小和株高变异系数最大,可以作为杂交苗植株性状早期选择的有效指标.[结论]库尔勒香梨杂种实生苗组合内各植株性状的分离表现结果,可为库尔勒香梨杂交育种的早期性状鉴定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体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测定的同时,我们进行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筛选的研究,发现;1.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第1代矮化现象较普遍,但大多数植株可能是受组织培养的影响,在第2代即可恢复原种性,只有少数是变异株;而变异频率较大的性状是生育期,1995-1996年共获得4株矮化株和12株早熟株。2.突变体植株遗传具相对稳定性,第2代株系内即表现整齐一致,不分离。3.经过基因转化处理后的再生植株发生突变的频率增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油菜茎尖进行快繁培养,获得119个F2无性系株系,研究该群体作为可重复作图群体的效率.田间性状考察发现:该群体后代再生植株在苗期、蕾薹期株系内生长整齐一致,一植株在叶片大小、形状和茎等性状发生变异,并表现为致育;株系内植株花期较一致,10个株系表现为初花期提前.变异系数分析发现:R0代在一次有效枝起点上表现出的差异最大,变异频率为44.54%;主花序长和角果长度的变异最小(变异频率均为0);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主花序有效长虽有一定变异,但变异的频率都很小;可能受环境和管理的双重影响,F2无性系群体的R0代单株在有效果数、主序有效果数和每果粒数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茎尖进行快繁培养,获得119个F2无性系株系,研究该群体作为可重复作图群体的效率。田间性状考察发现:该群体后代再生植株在苗期、蕾薹期株系内生长整齐一致,一植株在叶片大小、形状和茎等性状发生变异,并表现为败育;株系内植株花期较一致,10个株系表现为初花期提前。变异系数分析发现:R0代在一次有效枝起点上表现出的差异最大,变异频率为44.54%;主花序长和角果长度的变异最小(变异频率均为0);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主花序有效长虽有一定变异,但变异的频率都很小;可能受环境和管理的双重影响,F2无性系群体的R0代单株在有效果数、主序有效果数和每果粒数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种质材料是进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基础。通过在试验田亲本圃、选种圃发现雄性不育株。然后进行不育度、育性稳定性、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可繁性及测交恢复力鉴定,鉴定出两份不育度彻底、育性稳定、起点温度低、可繁性好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两用核雄性不育材料:早25S、美香851S。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然病圃初步评价茄子资源对青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茄子生产的严重病害,抗病育种是控制病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结合资源的繁殖保存及选种在自然病圃对92份商业品种、资源、育种系及杂交组合的成株青枯病抗性进行了3批次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病圃可以明显区分抗、感材料,我国茄子品种青枯病抗性存在丰富变异,南方茄子比北方茄子抗性强;试验鉴定了一批本课题组收集的抗源材料及培育的自交系,多数材料对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9.
<正>香稻16号是在湖南湘西引进的农家早稻品种,经自然变异株的系统选育, 育成了“宛香稻16”新品种,“宛香稻16”既保持了湘西早稻的优良性状,又克服了植株偏高、晚熟的缺点,株高由原品种的130cm降到90cm,有效地解决了倒伏问题,全生育期由原品种的140天缩短  相似文献   

20.
对薄荷3个品种68-7、73-8、沪-39的染色体加倍植株进行增殖、生根和炼苗移栽,并观察统计了各阶段植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薄荷3个品种加倍株的增殖率、生根数及移栽成活率均低于正常株;在组培条件下,除品种68-7加倍株的生长速率小于正常株外,其他两个品种的加倍株和正常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染色体加倍植株的叶形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茎变粗,节间变短,叶绿素含量显著增高,表现出了明显的多倍体特性;正常植株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气孔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以作为薄荷倍性育种中染色体倍性变异材料的快速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