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有些病例见肩胛肌和臀部肌肉震颤,重者可能出现运动障碍,也有可能因发烧引起乳房炎,严重者继发间质性肺气肿,即颈部、肩胛周围、背部皮下串气形成不同程度的气肿为特征,也有可能继发肺水肿,最后导致死亡或运动障碍卧地不起以致瘫痪。一般病程短,预后好。西安市未央区截至2004年6月奶牛存栏2170头,  相似文献   

2.
在温暖季节,如发现肉牛身体上有蜱寄生时,应及时用杀虫药物杀虫。检查出的病牛要及时隔离饲养并用药物治疗,以防引起疫病的流行,其他牛可用药物进行预防注射。牛螨病是肉牛常见寄生虫病,经常会在肉牛的尾根两侧、会阴、颈部和耳根、角根部出现,严重感染的肉牛腹部、背部等处均出现病变,患病的肉牛会出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并且易感程度呈现年龄差异性。临床症状以突然高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流涎、后驱出现跛行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上对于牛流行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采取对症治疗方法,以缓解和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4.
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该病传播迅速 ,主要侵害高产奶牛和重胎牛 ,其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虽然不高 ,但因该病造成奶牛产奶量急剧下降、消瘦、生长受阻 ,所以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现以2 0 0 0年我羊角山奶牛场发生的奶牛流行热为例 ,报告其流行特点与防治情况。1 发病情况我场于 2 0 0 0年 8月 1 7日— 1 1月 5日流行该病 ,8月底至 9月初出现发病高峰 ,在 9月中旬及下旬进行牛流行热灭活油佐剂疫苗预防注射后 ,病情开始出现缓和。后来由于 1 0月 8日对奶牛进…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原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僵直病、三日热等,是由弹状病毒引起奶牛、黄牛、水牛等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若不及时控制,会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夏秋季节,广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流行热病,为此,笔者等人对广州地区牛流行热病的流行情况作调查分析,通过采取消灭吸血昆虫、注射疫苗、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对发病奶牛,笔者等人采取输液、注射康复血清等办法进行综合治疗,大大减少了牛只的病死率。报道如下:1流…  相似文献   

6.
正牛皮蝇病是由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的幼寄生虫生于牛颈部、鬐甲、背部、腰部等皮下组织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其背部最多,其次为腰部,再次为肩胛部、颈部、臀部。该病广泛分布于牛养殖区,皮蝇在牛体表面被毛上产卵时期,骚扰牛,影响采食和休息,当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疱隆壮起和皮下蜂窝组织炎增生,继而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主要侵害牛,黄牛、奶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奶牛最为易感,不同性别、年龄及品种的奶牛都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8.
奶牛流行热又称"奶牛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及公牛精液品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用药以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为防治奶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流行热病诊治体会喻维雄莆田县梧塘镇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笔者把本地几次奶牛流行热病临床症状及本人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1.1:一般型: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眼结膜肿胀,流涎。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10.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11.
正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亚急性、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奶牛放线菌病主要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内、外源性、慢性非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以头部、颈部、颌下和舌淋巴组织内形成硬的结节肿胀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该病病程长,常规治疗用药量大且极易复发,如治疗不及时,患牛生长发育受阻,很快消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本文采用碘伏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病例简述玉溪某奶牛养殖小区2013—2014年先后有5头  相似文献   

12.
<正>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亚急性、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奶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内、外源性、慢性非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以头部、颈部、颌下和舌淋巴组织内形成硬的结节肿胀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该病病程长,常规治疗用药量大且极易复发,如治疗不及时,患牛生长发育受阻,很快消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笔者在近两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接诊了12例奶牛放线菌病,均采用碘伏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  相似文献   

13.
奶牛流行热又称奶牛暂热病,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热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中西药治疗方法,以期为有效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牛流行热又称流行性感冒、三日热,其病原主要是牛流行热病毒,其传染性较强,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全群感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可感染黄牛、水牛以及奶牛等众多品种牛,尤其是3~5岁的牛发病率更高,水牛及牛犊发病率较低。牛流  相似文献   

15.
合肥地区1995年奶牛流行热流行特点及对策安徽省保健奶牛场(合肥230031)刘士喜,叶定生,姚智深奶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类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安徽省1995年7—11月份从北向南黄牛、奶牛相继发生流行热,合肥地...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以患牛乳房局部急性红、肿、热、痛为特征。本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侵入奶牛乳房引起。病原微生物多经外伤、病变或污染的子宫及胃肠道侵入乳房。对奶牛乳房炎要尽早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及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治疗以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减轻和消除炎症、改善奶牛全身状况及防治败血症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奶牛产奶量降低和青壮牛的跛行。为减少经济损失,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本文分析了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过去常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紧迫、关节障碍,常为良性经过。但2005年8~9月份,河南部分地区发生的牛流行热,流行面积大、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出现了血便、突发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病程长等特征,尤其是在病理上出现了高度肺水肿的新变化,对发病奶牛有一定病死率。因而,我们对该病必须有新认识,防治技术必须采取新的措施。1流行特点病牛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除与病牛直接接触外,吸血昆虫经过叮咬皮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伊蚊、库蚊、牛蠓等均可传播。因此,该病的流行多…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一般为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如治疗不及时,引发并发症时,会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不可小觑牛流行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一种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患牛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发病率高,黄牛一般为良性经过,奶牛较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2004年8月至9月,南阳市某奶牛养殖专业村陆续发生牛流行热。据初步调查,已发病奶牛525头,死亡55头。经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灭源、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