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湖市种植再生稻有近30年历史,近几年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技术日渐成熟,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力不断拓展,使洪湖再生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种植效益越来越好.从洪湖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优势入手,分析了洪湖市再生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从生产、农机农业融合、加工、销售和政府等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明河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26-27,61
金安区积极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将其作为拓展稻作类型、抗灾夺丰收和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新途径,对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结合金安实际,该文从田块选择、品种确定、播期安排、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再生稻种植农户和经营主体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徽省肥东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扎实开展粮食优质绿色生产,着力提升粮食品质和效益.2016~2018年在店埠镇、石塘镇、民族乡等地开展了约1.5万亩再生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综合效益.再生稻是“一种两收”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具有省种、省工、省秧田、节肥、节药、节水等优点.发展再生稻生产既能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新形势下落实“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再生稻种植的丰产丰收,2020年六安市裕安区在全区不同乡镇进行了不同品种间的田间示范种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再生稻生产技术,分析了取得的效益及制约再生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安徽省无为市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水稻种植历史、种植制度演变简析无为市发展再生稻的良好基础和发展优点。从再生稻生产技术、生产情况、生产效益简述再生稻生产现状,从再生稻生产现状中看清无为市再生稻生产技术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再生稻生产发展的潜力、再生稻增产增效的前景。从自然因素的制约、生产技术不到位、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没有形成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再生稻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生产技术保障、扶持建立再生稻产业化发展体系、落实正确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再生稻生产的发展对策,为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8年在湖北仙桃选择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再生稻模式的种植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表现及效益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再生稻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水稻品种都可做为再生稻在仙桃种植,综合考量生育期、头季和再生季的亩产、效益,认为梦两优华占、中谷优1361、两优6326的整体表现更好,可作仙桃再生稻种植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11,(1):50-50
早稻-再生稻-蔬菜生产模式由于进行水旱轮作,具有病虫害少、培肥土壤、减轻环境污染、多产粮食、种植效益高等诸多优点,是蔬菜区轮作的最佳选择。以往诏安县蔬菜区用休耕制度,或种植一些其他低效益作物以减少蔬菜的病虫害发生。从2011年开始,该县将在梅洲乡超大基地进行大规模的早稻-再生稻-蔬菜生产模式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崇义县及周边县市"再生稻+香芋"2周年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病虫害发生率低、产出率高、效益好等优点。香芋产量稳定在35587.5kg/hm~2以上,再生稻2茬总产量13701kg/hm~2以上,年均生产效益29467.5元/hm~2以上,可大面积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再生稻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生育期短、稻米品质好等优点,适合一季光温资源富余而两季不足和双季只种一季中稻的区域进行种植。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667平方米(1亩)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400元,减少水稻生产用工70%,再生稻年产量900千克以上,实现水稻生产利润500元以上。应用该项技术对于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宜宁化县种植的再生稻机收低留桩品种(组合),2020年选择甬优2640等10个杂交水稻品种在福建省宁化县城南镇水口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甬优2640、欣荣优华占、隆晶优1212、隆两优1212等4个品种在生育期、丰产性、再生力、抗逆性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再生稻机收低留桩品种在宁化县推广种植;为确保再生稻...  相似文献   

11.
姚学锦 《乡村科技》2019,(19):93-94
湖南省洞口县水稻种植模式主要有双季稻、一季稻和再生稻。其中,双季稻因用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而不被规模种粮户所认可,近年来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代之以大面积增长的是一季稻,但一季稻因增产空间有限,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洞口县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在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较好地解决了水稻生产上产量与效益不相匹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在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种植效益下降和秸秆全面禁烧的新常态下,围绕提高种植收入和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调研,认为发展再生稻具有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秸秆还田与禁烧的矛盾、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农化产品投入减量增效、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机作业率和优质品牌创建的现实意义。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再生稻,选择适宜品种是关键、早播早插早管早收是基础、合理密植是保障、全程机械化是前提、全程化学调控是法宝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对江汉平原再生稻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地区发展再生稻生产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劳动力锐减、综合效益低下以及经营主体的改变带来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再生稻等高效种植模式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温光气象历史数据分析、熟期适中再生性强的优质品种筛选试验和基于机械化栽培条件下再生季留桩高度、肥料运筹方式探索等,在关键技术突破后系统总结优化,构建沿江地区稻-稻周年种植制度下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并成功示范,进而开展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9,(6):73-74
介绍了怀宁县再生稻的种植效益与再生稻高质高效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是浙江省常山县的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常山种植的再生稻新品种,不断提高浙江及周边地区再生稻生产水平,提高水稻生产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在常山县游胜家庭农场进行了18个品种(组合)的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选出不同生育期类型的再生稻优良品种,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具有周期短、无公害、成本低、效益高、米质优等优点,大力发展无公害再生稻生产,对促进我镇稻米品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生稻栽培是我镇粮油生产的一大优势,潜力较大.2002年重庆开县竹溪镇利用优质杂交稻K优926,再生稻亩产达到556.5公斤,创造了全国、全世界第一高产典型,我区何埂镇玉宝村2社李方华的7.5亩D优130亩产达到403公斤,我镇2010年在柏树桥村简恩利4.6亩K优926亩产达到397公斤,为我镇再生稻生产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充分证明了再生稻仍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隆昌县通过农业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粮食总产量一直处于小幅度增长状态,尤其在中稻生产上与南京农业大学和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共同探索了一些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了近100个新品种和多项新技术,水稻高产攻关田还先后3次刷新川东南中稻单产最高记录,2次创造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再生稻单产最高记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大面积应付式种植粮食现象仍比较普遍,这就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诸多潜在危险,因此,针对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下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合福建省种植的机收低留桩的再生稻品种(组合),对生产上推广的12个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608、泸优1256的再生力较强、丰产性较好,可作为机收低留桩的再生稻品种(组合)推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大麦、油菜茬上种植再生稻.经3年研究。初步明确了再生稻的生育期45—60天、出叶数4张左右,同时还明确了再生稻的发根,幼穗分化进程、再生蘖发生规律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特点,并初步得到了每亩250kg以上再生稻高产群体和产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重视粮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实现粮食安全主要措施,为此,双季稻、再生稻(一种两收)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由于再生稻种植在裕安区属起步阶段,在生产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产量偏低。为补齐短板,让再生稻种植能真正实现头茬和再生双丰收,2020年裕安区在全区不同乡镇、不同品种间进行了再生稻田间示范种植,通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我区再生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适宜当地再生稻种植的技术资料,积累了丰富生产经验,为今后的再生稻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