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呼和浩特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6和2012年各产业用地产值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将各产业主要用地类型的产值与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对比,对增长份额、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份额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3次产业用地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具体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来看,第三产业用地地均产值极高,因而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用地,而第一产业用地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调整优化各产业用地内部结构,促进3次产业用地合理发展,是维护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平稳增长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河池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池市2009年和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发现,河池市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林业结构较好,有一定竞争力;牧业、渔业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一定优势,但整体竞争力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农业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偏离-份额法对2005~2009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为推进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福建农业产业结构竞争力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1-2008年南四湖流域工业行业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域,研究了南四湖流域工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水平,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部门进行评价,进而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为该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川南浅丘区及所包含的泸州市、宜宾市、内江市、自贡市、乐山市5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该片区2010~2016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为数据指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该辖区农业的结构偏离份额、经济份额增长、竞争力偏离份额三个方面进行指数对比,分析该区域农业结构和竞争力,结果表明,川南浅丘区农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导致效益低。  相似文献   

6.
李翠格  王健  赵宙  黄华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36-7337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石家庄地区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石家庄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张掖市2008~2012年三次产业发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及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并确定了张掖市三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认为张掖市应在突破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稳固一产,积极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创新二产,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扩容三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特色优势产业来拉动张掖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吉林省林业三次产业与林业主要亚产业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林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是增长性部分。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经济林产品、花卉、人造板、家具、造纸、林业旅游产业对全国林业部门具有较高竞争力,木材采运、林产化学产业相对欠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利用2005~2016年山东省地级市层面产业结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级市的三次产业发展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针对山东省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8及2013年江苏省食品加工业和其8个子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食品加工业及其子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其行业主导产业的选择。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江苏省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劣于全国,具体来看,其产业结构不大合理,竞争力水平与全国相近。其8个子产业也发展各异,其中谷物磨制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业综合而言竞争力相对较强。未来江苏省食品加工业应以这4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并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22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选取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22个指标构建了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在计算各乡镇城镇化指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指数,并综合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农安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级行政中心集聚型城镇化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各乡镇差别不大;农安镇、合隆镇和烧锅镇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其余19个乡镇均属于城镇化滞后的耦合失调型。城镇化水平是制约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培育中小型城镇是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RS与GIS支持的武义县城市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义县为研究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1996年、2004年2期TM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及地理学模型,对该区域1996—2004年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布图,计算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程度、变化转移矩阵等,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揭示了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福贡县耕地利用特点和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贡县的特殊地形和耕地利用特点,通过耕地利用动态度、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相关概念对福贡县2003~2007年的耕地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得出耕地变化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及耕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并提出耕地利用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福贡县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犍为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乐德  周宝同  谭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82-3784
通过对犍为县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的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坝比例10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乡(镇)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犍为县区域自然条件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3个土地利用区域城镇建设综合发展区、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黔西县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和研究影响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以黔西县为例,采用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影响黔西县各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增长、家庭结构变化等是影响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村庄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泸水县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利用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机理,基于云南省泸水县1996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研究泸水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2年较1996年泸水县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间相互转入与转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增长趋势,从1996年的42.886 3亿元增至2012年的43.148 4亿元;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泸水县总生态服务价值的比例最大,草地和水体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而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继续推进退耕还林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泸水县恢复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蓬莱市1992、2000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目视校正处理,完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计算机解译,达到了分类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蓬莱市1992~200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atic Dynamics 简称SD)的方法和原理,在多次野外实调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疆于田县土地系统的分析、函数建立、程序编写等过程建立了于田县土地利用系统动态SD仿真模型,对模型反复调试、检验,通过历史数据检验模型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以2002年为基准年,对于田县未来2002~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于田县未来7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其它用地呈减少趋势.研究模拟结果对当地政府在制定未来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具有参考意义,同时在制定人口、GDP、农业技术进步等增长指标时要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优化于田县各类土地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宁市1987、200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5和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选择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定量指标,分析了研究区1987-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分析预测西宁市未来26 a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显著,从1987年占各地类比重的10.98%到2014年的23.42%;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十分明显,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更显著;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类土地比重也不断变化,根据马尔可夫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未来的30 a内仍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3、2000和2009年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in-fo以及Fragstats(栅格版),分析了干热河谷区得荣县1993-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地和耕地大幅度减少,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相对变化幅度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转化为草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草地、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通过对该区斑块类型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水域、建设用地分离度和破碎度较大,而耕地、林地和草地在宏观政策和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分离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景观级别指标的分析,得出整个区域景观结构先趋于破碎后逐步聚合,景观异质性先提高后下降,但总体上来看土地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