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冠突散囊菌生长的主要因素,包括黑茶浓度、蔗糖浓度、p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进行5因素4水平筛选分析.[结果]冠突散囊菌最优的液体培养条件为:黑茶浓度为0.7%,蔗糖浓度为5%,pH为5,培养温度为29℃,接种量为1%(孢子浓度为6.0×108cfu/ml).[结论]该研究可为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应用于茯砖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影响散茶发花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善黑毛茶及醇化后黑毛茶的发花效果。[方法]以黑毛茶或醇化后的黑毛茶为原料,研究其发花过程,并探讨原料含水量、汽蒸时间、接种量、渥堆时间及温度、发花温度及添加剂种类(淀粉、有机盐、蔗糖)对发花效果的影响。[结果]散茶含水量为28%~32%,汽蒸时间为8~10min,接种量为0.5‰~1.0‰,渥堆时间为1.5h,渥堆温度为70℃,发花温度为28℃,添加剂为蔗糖时有利于发花。此条件下可实现散茶早发花,发好花,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发花效果。[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茶树品种、部位和嫩度对茶多糖含量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等7个代表性茶树品种以及新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茎梗多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多糖含量,多糖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以及清除·OH和·O2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茶多糖特性和生物活性存在品种多样性。随着鲜叶的老化,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多糖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和清除·OH和·O2的能力以第2叶多糖为最强。与叶片相比,茎梗中多糖含量较低,并且茎梗越老,含量越低,茎梗多糖中中性糖、蛋白质和糖醛酸含量较高,但清除·OH和·O2的效果最差。提示一方面茶叶中的活性多糖主要集中在叶片,而且在生育期旺盛部位积累最多,另一方面茎梗多糖与叶片多糖可能在糖基组成或结构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信阳茶区不同嫩度茶鲜叶灰分 蛋白质含量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含有的灰分和大量蛋白质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灰分除了在制茶过程中会有少量掺入外,大部分都来自鲜叶中,且鲜叶经过加工其含量不发生显著变化。大量的蛋白质也来自鲜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其老嫩程度决定着茶叶质量的优劣。本实验分析了不同嫩度鲜叶中总灰分、水溶性灰分、粗蛋白的含量差异,目的在于为新梢采摘,提高信阳毛尖茶的品质,提高茶叶安全卫生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采摘嫩度降低、原料越老,稀土元素含量越高,表现为1芽2叶<1芽3叶<1芽4叶<1芽5叶<1芽6叶<1芽7叶<1芽8叶;不同采摘嫩度茶鲜叶原料的轻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占稀土总量的65%以上;各轻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符合稀土元素排序规律的奥多 哈金斯法则;Ce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占稀土总量的2872%~4146%。  相似文献   

6.
花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长,花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7.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茶坯原料嫩度对窨制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玫瑰红茶加工工艺,提高玫瑰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嫩度的红茶坯来窨制大马士革玫瑰红茶,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等多个方面探讨茶坯原料嫩度对窨制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茶多酚、儿茶素及其主要组分EGCG含量、游离氨基酸及茶氨酸含量在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茶树生长过程中自然环境(旱害、涝害、冻害、病害和虫害)变化对茶树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并尝试从生态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作用,为构建优质生态茶园、选育优良茶树品种以及生产绿色无污染的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原料及生长因子对冠突散囊菌固体培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聪  刘素纯  达海韬  石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78-9179,9243
[目的]为茯砖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特征、生长条件、对营养成分的利用及发花过程中茯砖茶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大部分冠突散囊菌菌株在CZG、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其生长适温为25~35℃,最适生长pH值为5。有机氮对菌落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无机态氮、酰胺态氮、氨态氮有利于孢子荫发;有关碳源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致。冠突散囊菌可提高茯砖茶的含氮量,减少其可可碱和茶碱的含量,增加脱镁叶绿酸酯a、b及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论]有关冠突散囊菌的生理特性、功能特性及其与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鲜烟分类对烟叶质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鲜烟分类烘烤,研究烘烤成本、烟叶等级和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下、中、上部叶烘烤成本每炉分别节省110、125、130元,烤后烟叶均价分别为15.0、19.2、15.8元/kg,烟叶等级和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废弃鲜烟叶发酵后沼液的再利用方式,开展了沼液不同叶面喷施方法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试验。试验分别对比了在烤烟团棵、旺长、打顶后不同时期喷施沼液的5个处理组的数据,结果表明:废弃鲜烟叶发酵沼液对烤烟主要田间病害无诱发或传播作用;喷施沼液对中上部叶片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与不喷施沼液相比,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有所提高,中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有所改善;以旺长期喷施效果最好,其次是团棵期,打顶后喷施效果不如前两个时期明显,不同时期多次喷施对相关性状的改善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一芽一叶及其以上嫩度的特等茶青的采摘效果,针对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单人采荼机在不同试验茶园中进行了以特等茶青为采摘目标的机采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行茶园的基础上,特等茶青下树率可以高达34.40%,其中独芽下树率为9.09%,一芽一叶初展下树率为7.28%,一芽一叶开展下树率为18.03%,充分说明结合机采特等茶青新型加工工艺技术,利用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特等茶青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鲜烟分类方式对烟叶质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对2种不同鲜烟分类方式的用工成本、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按成熟度进行鲜烟分类的用工比对照的节省3.9个,增产467.40元/hm2;按成熟度和长度进行鲜烟分类的用工比对照的节省4.4个,增产792.30元/hm2.[结论]研究可为烤烟生产中烟叶的提质增效、减工降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市售新鲜猪肉,在气温23~31℃,相对湿度54%~93%的自然条件下,存放36h开始变为次鲜级,48h开始变质。以感官检查为标准,7项实验室检验中,以TVB-N符合最佳,依次是Pr、E、NH_3、ET、H_2S,pH符合最差。以TVB-N检验为标准,其它6项检验中,Pr、E、NH_3及感官检查结果最为接近。且据11个组合的平行程度,市售鲜猪肉新鲜度的实验室检验应以TVB-N、NH_3、Pr检验为主要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不同鲜叶分级机处理效果,进而比较鲜叶分级、加工过程分级(包括杀青分级、二青分级、三青分级)和精制分级对机采绿茶的机械组成、感官品质得分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湘丰滚筛机对鲜叶分级的效果相对较好,但鲜叶分级和加工过程分级对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并无明显改善作用;精制分级后,机采绿茶的品质获得了明显改善,精制分级得到的绿茶(一级茶和二级茶)的感官品质明显高于对照。比较三级茶到一级茶的内含成分变化趋势,发现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内含成分变化趋势与感官品质得分的趋势一致。说明精制分级处理对机采茶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为机采绿茶生产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