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根据对河南省各个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情况和栽培技术的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在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棉花生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些优化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新植杂2号抗虫杂交棉在盐城市东部沿海老棉区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种植密度、苗床管理、施肥、化调、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盐城沿海老棉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鄂杂棉10号(原名太97d5-1,GKz33),商品名为太D5,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抗虫杂交棉,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湖北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国审的高产抗虫杂交棉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14.该品种适宜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浙江等长江中下游棉区及相似生态棉区种植.2005年已累计推广20多万公顷,2006年推广面积可达13.33万公顷,其在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综合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常规杂交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只有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路子,放宽行株距,建立稀植大棵的栽培模式,把握抗虫杂交棉的生育规律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生产潜力。建议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18000—19500株/hm2。  相似文献   

5.
鄂杂棉10号(原名太97d5-1,GKz33),商品名为太D5,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抗虫杂交棉,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湖北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国审的高产抗虫杂交棉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14。该品种适宜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浙江等长江中下游棉区及相似生态棉区种植。2005年已累计推广20多万公顷,2006年推广面积可达13.33万公顷,其在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综合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沿海棉区的生产条件与气候特点,在总结高产经验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扩行减密、足肥轻控、留叶枝、迟打顶"为主要内容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轻简优化栽培技术路线,明确了本地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的具体技术条件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选育的大部分棉花品种(系)都具有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1999~2005年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试材料,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抗虫春棉育种提供参考。1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分析1·1产量1999~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系)有52个[1~7],其中杂交种20个,彩色棉杂交种1个。区试中籽棉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系,杂交棉占61·9%,皮棉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系,杂交棉占58·8%。杂交棉单产水平均处于领先位置,其中,在2000年区试中,鲁H9513皮棉产量为1 491·0 kg/hm2,比对照增产9·2%。…  相似文献   

8.
大丰是全国闻名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03年以来,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已成为我们沿海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途径。随抗虫杂交棉生产不断扩大,2005年我市抗虫杂交棉面积达4.27万hm^2,占全市植棉面积的97%,平均每hm^2皮棉单产达1350kg。在生产上,我们推广了“低密度、大个体、优群体”的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冀杂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07年11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7005,2009年盐城地区引进推广种植,在射阳、大丰、东台等主要棉区表现突出。本文依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盐城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总结了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以期提高该品种在栽培管理上的针对性,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13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新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组合,是集高产、优质、抗虫、耐病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128号],准予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推广应用。在生产应用中应把握以下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山东抗虫棉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介绍了近10多年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在抗虫棉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常规抗虫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杂交抗虫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滨海盐碱地抗虫棉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建国 5 0年来山东棉花的科技成就 ,分析了世纪之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 2 1世纪初山东棉田面积宜稳定在 40× 1 0 4 hm2 以上 ,品种类型应更加多元化、区域化 ,同时大幅度提高单产 ,改进品质。棉花科技的重点是 :以外源目的基因转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加强生物技术研究 ;以选育超高产棉花品种、杂种优势利用和专用棉为主要内容的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 ;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4.
Cotton bolls exhibit the lowest insecticidal efficacy among all organs of Bt cotton, which would ultimately affect the yield form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urea concentrations on the seed Bt protein contents, seed cotton yiel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 metabolism mechanism.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17–2018 cotton growing seasons. Two cultivars, Sikang 3(hybrid, SK3) and Sikang 1(conventional, SK1), were treated with six urea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seed Bt protein contents were compared during boll formation period. The urea spray concentr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ed Bt toxin content and seed cotton yield. Spraying of either 5 or 6% urea led to higher insecticidal protein contents and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 for both cultivars. Moreover, the highest amino acid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as well as GPT and GOT activities, and lower protease and peptidas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at the 5 to 6% urea level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ed Bt toxin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between the seed Bt toxin content and GPT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The lower boll worm number and hazard boll rate were also observed with the 5 to 6% urea treatments, which may be the reason why nitrogen spraying increased the seed cotton yield.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ed Bt toxin content and insect resistance were impacted markedly by external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5 to 6% urea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insec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5.
半合子Bt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主要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产量主要构成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研究了抗虫棉杂交种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间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陆地棉杂交种在Bt基因半合子状态下,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和综合作用均为第1位。衣分次之,综合作用为第2位,直接通径为第3位。铃重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较大,为第2位,综合作用为负值,主要是与衣分、株铃数较高的负相关所致。据此认为,不可片面追求铃重的提高,要特别注意协调与其他产量性状的关系。霜前皮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对早熟性的选择应以在有效生长时间内具有较高的产量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宜。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生育特点与种植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3类抗虫棉品种(系)生长发育和种植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6H1和H9513在生长发育上有明显的优势,常规抗虫棉美国33B表现苗弱、前期生长慢、后发性强的特点。两个抗虫杂交棉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中棉所9418,两个常规抗虫棉的产量比对照低5%~20%。抗虫棉品种(系)的总治虫用工可减少57%,其中减少防治棉铃虫用工70%;总治虫用药投入减少70%,其中防治棉铃虫用药投入减少90%。  相似文献   

17.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邯棉80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邯棉802是依据基因累加和亲本性状互补原理,通过复合杂交创造出早熟、高产、优质的新种质97-S.710,再利用高产、优质、抗虫品种邯郸109进行抗虫Bt基因转育,经系统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优质、高产、早熟不早衰和抗棉铃虫,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 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留叶枝具有中前期增源、后期扩库的作用,但对中前期的“流”似有不利影响。【结论】抗虫杂交棉在稀植条件下保留叶枝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这与留叶枝增源、扩库的作用有关;留叶枝没有从根本上延缓棉花冠层的衰老,也没有改善纤维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始于1996年,2002年开始进行商业种植。为了推动中国种业的发展,现通过研究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总结出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的优点,并提出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截止到2010年,印度农业部门审定可以商业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总计350个,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1 000万hm2,种植率达95%。转基因抗虫棉比非转基因抗虫棉增产86%,杀虫剂使用量减少56%,净收益提高2.5倍。印度棉花产量和出口量位于世界第二位(中国、印度和美国),原棉出口值为22亿美元。然而,转基因抗虫棉不是对所有的害虫都具有作用,同时,其花粉携带的转基因漂移以及残枝对其它生物产生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