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视角,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初步判断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异速发展状况;选取直接或间接反映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测算协调发展指标值的大小将东北地区人口-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以2001年为分界点,先后经历了人口城市化发展超前和土地城市化发展超前阶段;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指数随时间不断增加且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协调发展程度逐渐由失调向协调过渡;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自2000年开始形成以省会和重点发展城市为中心的核心发展区域;34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轨迹有12种类型,可划分为协调高速发展区、失调稳步发展区和失调缓慢发展区。  相似文献   

2.
张萌萌  王亚华  柴明堂  李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50-17452,17533
以南京为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水平。1996~2008年南京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可划分为失调阶段(1997年以前)、欠协调阶段(1998~2002年)、基本协调阶段(2003~2008年)3个阶段;2003年之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土地城市化水平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城市空间扩张加剧,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徐静娴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7):139-144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两方面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2013—2018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8年湖南省市级数据,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两比较法和标准差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质量及两者协调度自2006年以来稳步提升,2006~2010年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2010年前后人口城市化质量逐渐反超土地城市化质量;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极化效益较为严重,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长沙市及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程度较好,而大湘西地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总体来说,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仍不协调,未来应充分把握好新型城市化发展机遇,利用好人口和土地两大要素,引导城市化发展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8年湖南省市级数据,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两比较法和标准差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质量及两者协调度自2006年以来稳步提升,2006~2010年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2010年前...  相似文献   

6.
计算2000-2015 年安徽省人口和土地城市化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了其耦合发展机制。结果显示:2000-2015 年安徽省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度呈上趋势,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协调程度在改善但改善幅度很小;公共服务业、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对地区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发展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土地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城市化挂钩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人的城市化落后于土地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民生问题,采用土地指标与人口挂钩促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方法,在发达地区率先试点土地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城市化挂钩的制度探索,建立地票制度平台,在不突破耕地红线背景下,将农村人口建设用地额度与其流动居住区域自由选择相结合,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可获得其所带建设用地额度,激励城市政府在获得建设用地额度的同时解决额度的携带者,促进人与土地同步城市化,解决农村人口进城的公共服务资金缺口.这一制度创新,必将促进相关主体的利益总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采用VAR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北京人口城市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人口城市化与种植业、林业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与畜牧业虽没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北京人口城市化与种植业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与林业和畜牧业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且人口城市化对种植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林业和畜牧业,而种植业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程度则小于林业和畜牧业。  相似文献   

9.
据《新京报》9月22日报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了《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本报告的愿景是:从十二五时期开始起步,用20年时间解决中国半城市化的问题。报告指出,今后20年,中国需要要解决4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按照每人平均10万元计算,每年需要投入2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投入需要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报告坦言,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巨大收益,对于城市  相似文献   

10.
选取衡量广东城乡收入差距和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建立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984—2008年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关联度很高。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和GeoDa软件平台,结合统计学中的变异系数方法,从时间、空间及关联性的视角分析我国中部6省81个地级市2006 ~2011年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发展存在普遍的不协调现象,2006 ~2011年中部地区81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城镇化变异系数在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负的空间自相关,不论是整个中部地区还是各个省份内部,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失调程度的区域差异明显,2006~2011年,中部地区人口-土地城市化失调区域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失调态势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之一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党中央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重庆市各县域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回归分析得出,县域经济发展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重庆市近半数就业人口仍以农业为生;县域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较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推进重庆市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加快重庆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选取资源型城市阜新市为代表,研究21世纪以来其城镇化发展的独特性.首先构建测度其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接着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利用联合国法对其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修订,最后利用协调度指标计算方法对其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阜新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而人口城镇化速度趋于平缓,两者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体现出阜新市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在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建宏  茆旭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5-6225,6246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节约用地、提高小城镇经济效益、保证小城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今年的重大议题。发展热带观光农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和生态效益。广东和海南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发现,两省发展热带观光农业具备有利的条件,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因此,根据两省的实际情况,探索热带观光农业的合作机制,以期对两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罡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20-14621
综述了世界发达地区的耕地保护和利用情况,阐述了国内耕地利用趋势,以深圳市为例,借鉴国内外耕地保护和利用实践,提出了新的保护模式目标,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