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海南万宁兴隆地区引种的大果西番莲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开花和结果习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总结,发现大果西番莲在兴隆地区生长良好,能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开花量多,一般种植当年或次年就可收果,试验观测的大果西番莲需人工辅助授粉方能结实。在生产中,应探求自然授粉、高产的品种,才能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攀西芒果品种的座果情况,明确了各品种的两性花比率、座果率、成果率及落果情况,为花果期采用适家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花生品质气象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生总体感观品质可由饱果率来反映。含油率是生化品质的重要指标,当条件适宜,开花55~60天,积温达1450℃时,籽仁干重不再增长,含油率基本固定。饱果的含油率年度变化较小,而气候造成饱瘪果比例变动却很大,因此可用饱果率反映总体含油率。饱果率与初见幼果后的活动积温有二次函数关系,饱果率与产量也有极高的线性相关,分析产量丰欠即可粗略预测品质的好坏。  相似文献   

4.
花生开花结果不齐,常常影响荚果的产量和品质。哈蒙斯曾说,理想的花生类型最好在同一天座满所有果实,而利用其余生长期使之果饱。沈毓骏(1956)曾指出,花生变质果及秕果的多寡可用栽培方法控制。大气湿度影响花生的下针,相对湿度10O%时,果针日伸长0.62厘米,而在57%时,仅为0.02厘米。许多地区,通常在花生开花下针初期大气湿度较低,我们据此研究了控制花生早期花下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影响茶叶的化学組成及其品質的因素很多。品种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茶树生長地的生态环境常超过了品种的影响。我們在过去几年的研究結果証实了干旱的气候条件对茶叶的化学組成和茶叶产量均有不良后果。如在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避雨设施栽培进一步在杧果生产上应用,以3 a生的‘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避雨对杧果两性花率、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杧果平均两性花率为35.9%,显著高于对照;花穗寒害率为42.7%,比对照降低24.6%;果实平均增产75.7%,显著高于对照,且果实采后烂果率和病情指数得到有效控制;果实大小和单果质量略有降低,最终座果率、内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避雨设施栽培在南方多雨产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台湾洋香瓜“台南九号”的选育过程及引种于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望谟试验场的有关反应情况。结果表明该品种生态适宜性强,抗白粉病,在一般管理水平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株产果2-3个,平均单果重0.9千克,最大果重1.2千克,亩产果1260-1890千克,经济收入达1512-2268元,且具有早熟、高糖、品质佳、果形美、网纹细密、座果稳定和生育期短诸多优点。在贵州或大陆各省热量条件丰富的地  相似文献   

8.
9个陆地棉品种种植在印度农业研究所试验总场的随机区组设计中,以便研究其座果点的分布情况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关系。棉铃的生产受所形成的座果点数所控制,而座果点数又决定于植株所生产的总干物质量。蕾、铃脱落减少了收获的铃数。不同品种的蕾、铃脱落呈负相关。在较低节位上早期座的棉铃,导致总干物质量的减少。用总干物质量高,蕾、铃脱落率低和在较低节位上早座桃的品种,可以获得子棉产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介绍早钟六号、香钟Ⅱ号、解放钟、白茂木、晚钟518等5个优质大果枇杷良种的特性,并从地理位置、气候因素以及品牌和品种等方面分析其在漳州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龙眼生产上频频出现花穗冲梢,无花或少花或少果,甚至绝收现象,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皮,开展缓解冲梢和保花壮果研究,以提高抽穗成花和座果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甜菜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结合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甜菜生产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甜菜主产区东北地区的甜菜生产有利,对其他地区则有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hea tree (Vitellaria paradoxa) is one of the main native oil plants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 in Africa. Its fruits are used for food, medicinal, cultural and exportation purposes. However, the lack of efficient tools to assess annual fruit production of the species limits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its resources. Therefore, production statistics are useful to organize the activities of the shea sector. This study aimed to (i) asses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fruit production along a climatic gradient in Burkina Faso, (ii) examine fruit production patterns according to climatic zones and tree size, (iii)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yielding trees in the annual potential production and (iv) develop allometric equations for estimating fruit yields of the species. The yield of 212 trees distributed across three climatic zones was monitored over four successive years. Within each climatic zone, fruit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years. Fruit production wa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ree siz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fruit production at tree individual level was higher in drier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mean interindividual synchrony was less than 50% in each zone, suggesting a large range in fruit production patterns of the species. Annually, more than 55% of the total fruit production was supported by high-yielding trees.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s for estimating fruit yields had R 2 values of 69–73% with prediction errors ranging from ?7% to 4%. Our findings are useful tools for the planning of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shea tree’s resources and it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坡地对花生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花生气候生产潜力的开发利用,是提高当地花生生产的一个关键因子。通过鹰潭地区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结合坡地实际产量资料,计算了花生气候生产潜力利用率(PUE),结果表明花生坡地PUE平均值为55.2%,上坡PUE平均值高于下坡2.7%,这对区分上下坡灌溉条件,努力提高花生气候生产潜力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污染菌包中分离得到的3个秀珍菇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挑取尖端菌丝、基内菌丝及气生菌丝3种方法进行复壮处理,共获得处理菌株8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比较处理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物量,并通过出菇实验以及dsRNA检测,对不同复壮方法的复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尖端菌丝和基内菌丝挑取法能显著提高出发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可以缩短出菇周期并提高出菇产量;而气生菌丝挑取法则不能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壮,其菌丝生物量和出菇产量反而比出发菌株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丘陵茶区生产名优茶的气候生态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区不同气候亚带、不同海拔气象与茶叶物候同步观测及相应的品质分析资料,论述了长江下游丘陵(海拔二三百米以下)茶区生产早春名优茶所具有的一定气候生态优势,认为这些地区在生产名优茶上,可与“高山出名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寒地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大豆生产发展前景因素,分析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棉花稀植大棵群体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农杂棉6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稀植大棵栽培下棉花不同果枝产量与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棉铃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第6~17果枝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铃数多、单铃重高、衣分波动较大;中下段第7~10果枝和顶端第20、22果枝的纤维品质具有优势,其纤维长度、比强度较好.棉铃产量和品质综合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分析表明,果枝可分成差异明显的四大类,按优劣性状表现为中上部>中下部>顶部>基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直播短季棉不同密度和不同棉太金施用量进行组合,以达到简化栽培并构建适于机械采收的早熟棉群体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和增密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其中:(1)单位面积相同棉太金施用量下,密度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下降,小区产量提高;(2)相同密度下,单位面积棉太金施用量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小区产量下降。试验中单铃重和衣分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灵芝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编号为YAASM4672,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9种栽培种培养基,测定其栽培特性。结果显示,采集到的菌株YAASM4672为灵芝(Ganoderma lingzhi),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在2号栽培种配方上,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覆土组优于露地组)表现最好。菌丝体白色,长势浓密,38 d满袋,平均生长速度达(5.89±1.01) mm/d;菌盖黄色,直径达66.00 mm,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4.14±1.07) m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菌柄褐黄,其长度、直径分别达到84.00 mm、18.00 mm。驯化的野生灵芝菌株YAASM4672人工栽培最优配方为:78%玉米芯、18%米糠、2%高粱粉、1%石膏粉、1%白砂糖,覆土能促进其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给云南大麦种植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云南干季(11月至4月)降雨量、气温(积温)和日照时数的时间、空间分布与大麦生长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与GIS技术结合,对云南大麦种植区进行气候生态类型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麦气候生态类型可划分为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中南部富热湿润大麦种植麦区、东部半湿润大麦种植区和西北部温暖湿润大麦种植区,其中中北部半干旱大麦种植区是云南大麦最适宜和优先发展种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