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叙述广东省阳江市红十月农场橡胶生产基本情况,介绍红十月农场为建设高标准现代生态胶园积极探索创新的橡胶园综合管理措施及为农场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为日后同行建设高标准现代生态胶园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概述广东广西垦区新一代胶园建设现状和经验,分析新一代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一代胶园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传统胶园与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内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有37种物种,总密度为0.975个/m2,而传统胶园有51种物种,总密度为2.698个/m2;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植物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小于传统胶园,而其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传统胶园(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方式能导致胶园林下植物物种和个体数(或丛数)减少,植物多样性降低,但其物种的生态优势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总结云南勐腊农场在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以科技为支撑,利用二代胶园建设土地资源,应用橡胶树品种更新换代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动天然橡胶产业生产技术升级。促进天然橡胶产业从生产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全面提升天然橡胶产业生产水平,增加产量,推进天然橡胶产业优化升级,将二代胶园建设成抗灾能力强,优质、高产、高效,具有产业竞争力的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低碳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取得了显著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显著提高了资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胶园间作研究多集中在幼龄胶园,而对成龄胶园研究不多,多局限在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橡胶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养分竞争、水分竞争,而养分、水分资源协同高效利用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未来胶园间作的研究应着眼于成龄胶园,解决成龄胶园各组分之间的养分、水分竞争问题,着重探讨成龄胶园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养分、水分竞争的影响作用,阐明养分、水分竞争的机制,提高间作系统养分、水分利用率,为成龄胶园间作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传统种植天然橡胶的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了,各地都在探索种植生态胶园,由于缺乏科技支撑,又没有足够的经验,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打破常规,发展现代生态胶园,坚持以胶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产业互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才能创出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广东垦区几种主要类型胶园的人工生态群落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的、定量的评价。选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橡胶产量或胶树茎围增长量为评判因子。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防护林——胶树——豆科覆盖人工生态群落,是广东垦区最好的人工生态群落。文中所用资料是笔者在不同类型胶园定应观测的资料,同时还介绍了观测要素、观测方法及综合评判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8.
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幼龄胶园间种香蕉后,橡胶与香蕉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 间种香蕉的橡胶树幼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高于无间种(对照)的橡胶树幼林,水分利用效率间作香蕉的胶树低于无间种的对(照胶)胶树;(2) 橡胶树下间种的香蕉净光合速率与对照香蕉间无明显差异,蒸腾速率以普通对照的香蕉略大,水分利用效率是间作的香蕉略大。幼林胶园间种香蕉,能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生态效应良好,值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勐腊橡胶分公司在植胶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为将二代胶园建设成速生、高抗、高效,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橡胶园。充分利用现有更新胶园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采用宽行密株种植形式,合理密植、规范开垦,使土地资源利用率比更新前提高50.53%。并根据植胶小区环境,结合品种特性对口配置具有相应抗性的速生、高抗、高产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地力和品种的潜力。积极推广应用高吸水树脂春季抗旱、节水、保肥、速生栽培技术,促进胶苗速生,可比新植胶园提前一年投产开割,增加经济效益480.73万元/年。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质量有改善:胶茶间作后土壤有机质比纯胶园和草荒地有所增加,速效磷,钾则大量增多,据分析,在胶茶间作后四年中,有效磷由1.54ppm增至2.64ppm,有效钾由31.5ppm增至37.9ppm;胶茶间作后常风风速由平均3.2米/秒下降为2.1米/秒.表明,由原生草地改造成为胶园生态,  相似文献   

11.
在3、6、25龄胶园中进行了间作海南本土桑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并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对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鸡桑(Morusaustralis Poiret)和海南本土桑种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M.australis Poiret]在胶园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度的耐荫性,在3个年龄段胶园中的产量分别为纯桑林的80.0%、72.2%和38.2%;(2)间作桑树可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使胶树的光合效率与光能利用率均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胶树的茎粗生长遥但生产中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否则会因收获物带走养分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3)胶园间作桑树具有较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胶园年龄的增加,其服务功能价值呈逐渐减少趋势遥间作在3、6、25龄胶园中的桑树,在原材料供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吸收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等6大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53284.43、45062.46和16464.23元/hm2·a。其中,土壤保护价值为最高,占47.94%~64.49%;其次为吸收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分别占16.03%~23.45%、14.82%~21.53%。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和总结云南橡胶园间作发展过程,分析我国橡胶园间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创新橡胶种植模式的发展思路,并初步描述了生物多样性胶园的建设概念、主要建设内容及方法设想。  相似文献   

13.
简述西双版纳勐腊农场从二代胶园建设的实践中,在规划、开垦、品种配置、定植、中幼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的技术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3、6和25龄胶园中间作了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黑籽雀稗(Paspal umatratum Swallen)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et)Swartzvar.gracilis(Kunth)Vogel],对橡胶人工林复合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复合系统对橡胶园生态小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间作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善胶园生态环境小气候院在夏秋高温季节,能明显的降低近地空气和地表土壤的温度,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减少高温和干旱对胶树的伤害;由于改善了胶树生长的小环境,提高了胶树的光合效率与光能利用率,促进胶树特别是幼龄胶树的茎粗生长。  相似文献   

15.
橡胶林氮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橡胶林氮素研究进展,分析橡胶林氮素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系统动态模拟与指导施肥相结合是今后橡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刺激割胶制度对广东植胶区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施刺激割胶制度后广东植胶区胶园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实施刺激割胶制度前胶园的土壤养分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施刺激割制14a后,胶园的土壤养分总体水平比较低,其中花岗岩赤红壤和砂页岩赤红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玄武岩砖红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而有效钾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说明现行胶园培肥等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刺激割胶制度下的橡胶树正常生长、生产的需求。在刺激割胶制度下,胶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速效氮和pH等6种指标是影响橡胶树产量的主要因素。胶园土壤pH在下降,胶园土壤有呈酸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省国营阳江农场为例,阐述了如何将GIS技术应用在橡胶园土壤样品采集上。运用ArcGIS对橡胶园土壤类型图、林段分布图等专题地图进行处理。以土壤类型和按定植年度合并的林段为依据,通过叠加分析,取其交集并以树位作为表达单元,得到全场243个采样单元,为国营农场橡胶园施肥工作的更加精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和民营胶园的多个不同林龄和高中低不同海拔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橡胶林下约有87科242属的340余种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蕨类(Pteridophyta)、大戟科(Euphorbiaceae)以及茜草科(Rubiaceae)等为出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最多及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类群.橡胶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4~3.517,0.558~0.948和0.360~0.778.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加而降低;雨季植被多样性显著高于旱季;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国营农场与民营橡胶林植被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土壤养分可能也与植被多样性水平相关.该研究有助于认清橡胶林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现状,为科学管理橡胶林和创建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民营胶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民营胶园整体水平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橡胶林生态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1983—1985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橡胶林能具有类似于热带次生林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其土壤肥力能较快恢复以至有所提高,系统内物质循环能趋于动态平衡。实践证明,橡胶林人工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开发利用热带地区的经验是成功的,坚持合理的、高标准的开发和科学管理(如胶园的林网化、梯田化、覆盖化、良种化),植胶后能较快地出现新的生态平衡。在热带草原或荒山草坡植胶,会明显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即使以橡胶林更替低山丘陵区的热带次生杂木林,也不会引起当地生态环境变劣和经济收益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