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了含50 phr白炭黑的天然橡胶(NR)/白炭黑母炼胶,为改善湿法母炼胶的定伸应力和耐磨性,添加炭黑作为第二相填料,研究炭黑用量和混炼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的加入顺序对NR/白炭黑/炭黑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加入炭黑,能够增强填料-橡胶相互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和耐磨性;在热处理工序之前加入炭黑,能够发挥白炭黑/炭黑的协同效应,改善填料分散性,降低滚动阻力和提高抗湿滑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先玉335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G5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浸芽加倍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高达14.4%;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为12.1%。以自交系PHB1M、PH4CV、PH6WC、PHGJ4和DH系Z2、Z8为亲本组配的PHB1M×PH4CV、PHB1M×Z2、PH4CV×DZ2、PH6WC×PHGJ4、PH6WC×Z8、PHGJ4×Z8组合为母本,以G5为父本,研究玉米DH系对杂交后代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CV×Z2(26.2%)、PHB1M×Z2(25.8%)、PHGJ4×Z8(23.3%)和PH6WC×Z8(21.3%)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5%)和PH6WC×PHGJ4(8.4%),以DH系为亲本组配选系基础材料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的单倍体加倍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PH6WC、PH4CV、B20、D1279及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D1279×PH6WC鉴定试验进行雄穗分枝数差异分析,PH6WC×D1279(通育189)组建6世代群体(P1、P2、F1、B1、B2、F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雄穗分枝数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育189雄穗分枝数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F1雄穗分枝数平均优势为28.57%~132.41%;雄穗分枝数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多基因加、显混合模型,2对主基因为正向完全显性,主基因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主基因效应是多基因效应的41.25倍,主基因遗传率为27.58%~88.87%,多基因遗传率为0~41.78%。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天然橡胶(NR)/白炭黑湿法母炼胶的耐磨性能,将蒙脱土(MMT)作为第2填料加入母炼胶中,研究MMT用量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MT能够显著提高填料的分散性、降低胶料的滚动阻力、提高抗湿滑性;在MMT用量为2 phr时,胶料的耐磨性明显提高,而当MMT用量过大时,则会导致胶料强度、弹性和耐磨性下降。说明MMT对NR/白炭黑湿法母炼胶具有高效补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混炼的方法制备不同ENR含量的NR/ENR/SiO2复合材料,使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和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对NR/ENR/SiO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R对NR/ENR/SiO2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ENR用量的增多,NR/ENR/SiO2复合材料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损耗因子积分面积增大,阻尼性能提高。橡胶加工分析频率扫描和应变扫描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小于10 HZ不同应变时,加入了ENR的NR/ENR/SiO2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均高于NR/SiO2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证实,ENR的加入减少了SiO2的自聚,改善了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从而使NR/ENR/SiO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2份低穗位高DH系(15D969、D1279)、5份自交系(A6、PHB1M、B20、PH4CV、PH6WC)进行杂交、回交试验,对株高、穗位高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DH系15D969所具有的低株高、低穗位高由隐性基因控制。相对于PH6WC×A6,15D969与PH6WC杂交效应不表达;DH系D1279同时具有高株高隐性基因和低穗位高部分显性基因,杂交组合PH6WC×D1279株高、穗位高显著低于先玉335(PH6WC×PH4CV),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瑜  朱军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5):241-244
用非织造布技术制作了黄麻/PHBV针刺毡,热压处理后制成黄/PHBV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室温、高温干态和湿态力学性能研究,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表征,显示应用纤维改性技术使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2019、2020、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淀粉含量≥75%的品种或组合进行分析,对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及亲本淀粉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对PH6WC×D1279组建6世代群体(P1、P2、F1、B1、B2、F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淀粉含量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高淀粉含量育种水平进步显著,实现了高产、高淀粉含量、广适性的良好结合。F1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亲本,F1超高亲优势为1.72%~2.54%。淀粉含量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模型,主基因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遗传率为80.58%~82.68%。  相似文献   

9.
黄麻PHBV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  朱军 《中国麻业》2004,26(5):241-244
用非织造布技术制作了黄麻/PHBV针刺毡,热压处理后制成黄麻/PHBV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室温、高温干态和湿态力学性能研究,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表征,显示应用纤维改性技术使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西洋参单体皂苷P -F1 1 对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心脏灌流和培养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 ,记录动作电位方法。结果 :西洋参皂苷单体P -F1 1 ,可使离体心功的左室内压 (LVSP)、心室舒末压 (LVEDP)、左室内压最大升降速率 (±dp/dtmax)、动作电位的幅值 (APA)、超射 (OS)、最大除极速度 (Vmax)和动作电位时程 (APD50 )等相关参数增加。结论 :西洋参单体皂苷P -F1 1 对心功能有正性肌力作用 ,提示 ,西洋参单体皂苷P -F1 1 可能与心室肌上的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仪,对4种不同制备工艺的鲜天然橡胶(NR)[(NR-1)醋酸凝固鲜天然胶乳,(NR-2)微生物快速凝固鲜天然胶乳,(NR-3)微生物凝固乙醇胺混合鲜天然胶乳和(NR-4)自然凝固蛋白酶混合鲜天然胶乳]的生胶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主要鉴定其中的挥发性裂解产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其定性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50℃裂解温度条件下,4种制备工艺NR生胶的裂解碎片都生成了顺式结构的1,3戊二烯单体(NR-1还生成了2-甲基1,3-丁二烯单体)的特征离子;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二聚体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和1,4-二甲基4-乙烯基环己烯及三聚体β-蛇麻烯和甘葡环烃等,但它们的组成即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差异。其细微结构的差别为:NR-3和NR-1都含有少量含氮杂环、羟基和羰基基团;NR-2结构较简单;NR-4含有氯甲酰氧基和羰基等。  相似文献   

12.
用热重法研究天然胶乳与合成胶乳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天然胶乳与丁腈胶乳、丁苯胶乳及环氧化天然胶乳与丁腈胶乳的共混。研究结果表明,共混胶乳的相容性可以通过其共混产物的热降解DTG曲线来判定。   相似文献   

13.
鲜胶乳生物凝固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凝固液用量、鲜胶乳浓度、气候条件、氨含量等因素对鲜胶乳生物凝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剂适宜用量为10%;鲜胶乳浓度对凝固影响较小;当全天最高气温在25DC以下时,胶乳完全凝固需16h以上;氨含量达0.02%时即可显著影响胶乳的凝固,用量达到0.08%时。胶乳不能凝固;添加辅助凝固剂可加快胶乳的凝固。  相似文献   

14.
就地制备聚苯乙烯树脂乳液补强天然胶乳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液聚合原理就地制备聚苯乙烯树脂乳液补强天然胶乳,研究聚苯乙烯与天然胶乳的用量配比对天然胶乳硫化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补强胶乳的胶体性质、成膜性能及其硫化胶膜的耐溶剂性能。引用补强度(R)来表征天然胶乳胶膜的补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树脂乳液对天然胶乳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补强胶乳仍具有良好的成膜效果;所得的补强胶乳硫化胶膜耐溶剂性能得到改善。并采用透射电镜(TEM)、萃取等手段研究了补强胶的微观结构、树脂与天然橡胶的结合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了TT/ZnO和SDC作为离心浓缩天然胶乳的第二保存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保存体系TT/ZnO+NH3或SDC+NH3对胶乳的保存效果较好,与高氨作保存剂的浓缩天然胶乳相比,挥发性脂肪酸值符合要求,但SDC+NH3保存体系的浓缩天然胶乳机械稳定度上升不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CiteSpace技术,对2002~2016年Web of Science收录天然橡胶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以可视化图谱呈现不同时期(2002~2006、2007~2011、2012~2016年)天然橡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该领域由早期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与调控、产排胶及防御关键蛋白与基因、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生态效应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逐渐转向产胶植物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橡胶树胶乳再生及其对外界刺激或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橡胶林土地利用变化效应研究;3个时期研究内容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学科交叉明显。研究热点还涉及橡胶树杂交育种、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辅助育种、天然橡胶制品胶乳蛋白过敏,天然橡胶微生物降解是新兴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是合成天然橡胶的重要植物。PR107和CATAS8-79是具有不同产排胶性状的2个无性系。在以往的研究中,胶乳中蛋白表达差异被认为是影响天然橡胶合成的关键因子之一。然而,这2个无性系之间与胶乳产量相关的蛋白质图谱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这些蛋白质进行鉴定,有助于探讨巴西橡胶树胶乳合成机理。经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分析,共获得65个差异表达蛋白信息。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在PR107胶乳中鉴定出31个磷酸化蛋白质,含有74个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在CATAS8-79胶乳中鉴定出80个磷酸化蛋白质,含有166个磷酸化氨基酸残基。橡胶延伸因子/小橡胶粒子蛋白(REF/SRPP)家族成员被鉴定为差异表达蛋白和磷酸化修饰蛋白,这些蛋白在调节天然橡胶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pro-hevein和hevamine也表现出不同的磷酸化修饰水平,它们主要在天然橡胶排胶过程中起作用。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激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可能在天然橡胶合成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结果为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有机过氧化物硫化天然胶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过氧化羟基异丙苯(氢过氧化枯烯)等有机过氧化物对天然胶乳硫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引发剂的种类、用量以及不同硫化温度对硫化胶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四乙烯五胺、丙烯酸丁酯、少量的铁离子络合物为氧化—还原体系、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为乳化剂的硫化体系为低温下(40℃)最佳硫化体系,物机性能均获得提高。它们的最适宜用量分别为:0.453、0.302、3、0.068 g /100 g干胶。与硫磺硫化体系的比较的结果表明:过氧化羟基异丙苯硫化体系的硫化胶膜耐热老化性能、胶乳稳定性、透明度均比硫磺硫化制成的硫化胶膜好,拉伸强度等与硫磺硫化的相近。   相似文献   

19.
排胶是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树皮乳管细胞中胶乳采收的重要环节,与天然橡胶的生物合成、胶乳再生、割胶技术、韧皮部膨压等众多因素相关,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近年来,天然橡胶异戊二烯途径合成与调控机制、胶乳诊断指标、乳管伤口堵塞和过度排胶导致的死皮发生和修复机理等领域均取得...  相似文献   

20.
概述国内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的研究发展情况,论述了当前在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内目前天然橡胶生产实际,建议重视天然胶乳自然凝固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