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给人工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的害虫防治和健康管理提供重要资料,选择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站12年生人工沙棘林进行灯下蛾类群落连续调查,分析了人工沙棘林灯下蛾类的群落结构及时间格局。2013—2014年共采集灯下蛾类标本2 948头,隶属22科100种,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菜蛾科、尺蛾科为优势科,螟蛾科的物种数最多,为20种,卷蛾科的个体数最多,为655头。灯下蛾类无论是在科数、物种数还是在个体数上由高到低依次为8月份、7月份、6月份、5月份、9月份、10月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没有明显差异,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7月份和8月份蛾类群落相似性最大,与10月份的群落相似性最小。人工沙棘林灯下蛾类优势科的时间生态位分析显示: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尺蛾科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0.70),菜蛾科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0.50);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尺蛾科两两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高于0.90,它们分别与菜蛾科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小于0.85,说明菜蛾科物种的发生时间短于其他4科,较其他4科易于集中防治。  相似文献   

2.
研究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站人工沙棘林螟蛾科的物种组成及发生规律,旨在为晋西北沙棘灌木林螟蛾科害虫的发生、防治和健康经营提供科学参考。2014年5—10月,每日夜间以灯诱法对林业生态站人工沙棘林内的螟蛾科昆虫进行监测,制作标本,物种鉴定后,统计物种组成和多度分布,计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站人工沙棘林内共有螟蛾科19个属的20个物种,其中,库氏歧角螟是优势种,7月物种的个体数达到最多,为259头,7、8月的螟蛾科物种数均为15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8月最高,分别为2.322 8和2.945 1;均匀度指数5月最高,为0.994 5;优势度指数7月最高,为0.723 7;6、7月的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750 0。该地区的螟蛾科害虫治理主要是防治库氏歧角螟,应该集中在7月进行。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9月,在吉林省雁鸣湖自然保护区内以灯光诱捕的方法,对长白人工落叶松林进行了蛾类昆虫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全年生长季节中昆虫多样性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在样地内共收集到蛾类昆虫47种,其中以尺蛾科Geometridae夜蛾科Noctuidae天蛾科Sphingidae居多,苔蛾科Lithosiidae螟蛾科Pyralidae虎蛾科Agaristidae毒蛾科Lymantriidae等较少,调查结果表明鳞翅目蛾类昆虫更适宜在高大树枝干上产卵和繁殖,在落叶松林中更适宜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组成结构及季节动态,2013年和2014年6—9月份,通过灯诱法对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共采集蛾类样本8919头,分属26科394种,夜蛾科和尺蛾科为优势类群;不同时期蛾类群落相似性均为极不相似,优势种组成具有极大的差异,各时期群落特有种均较多;蛾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在夏季达最大值,均匀度指数在秋季达最大值,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时间变化趋势为显著的正相关;种-多度分析表明,除生长季末期外均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蛾类群落组成季节差异较大,群落结构均较为稳定,环境条件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5.
麦田昆虫群落的多样性与时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新乡麦田昆虫群落并对群落组成水平和时间生态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群落结构较为丰富,物种数为59种,隶属11目,39科.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和优势度均随着调查时间而变化.优势种为麦长管蚜、麦圆叶爪螨和龟纹瓢虫.在害虫中以条斑叶蝉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天敌中以麦蚜茧蜂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龟纹瓢虫;害虫之间以棉铃虫与麦长管蚜的重叠最大,其次为麦圆叶爪螨与小麦叶蜂;天敌之间以异色瓢虫与七星瓢虫重叠最大;天敌与害虫之间以棉铃虫与异色瓢虫重叠最大,次为棉铃虫与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6.
棉田昆虫群落及时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时间生态位的研究,共记录昆虫39种,隶属9个目,30个科.在害虫种群中,棉叶蝉种内竞争最为激烈,棉蚜的竞争最缓和;大青叶蝉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强,朱砂叶螨与棉叶蝉的竞争作用弱;在天敌种群中,异色瓢虫种内竞争最激烈,龟纹瓢虫最为缓和;龟纹瓢虫与异色瓢虫的生态位重叠最大,异色瓢虫与棉蚜茧蜂的生态位重叠最小.龟纹瓢虫、中华草蛉与棉田主要害虫的重叠较大,说明龟纹瓢虫和中华草蛉对棉田主要害虫的跟随和控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
沙棘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是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物资源,但人工沙棘林易遭受蛀干、蛀根害虫——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的危害。为了提供沙棘木蠹蛾防控的量化测报和预警结果,指导钻蛀性害虫防控,结合指标预警法和对象属性解析法,计算了沙棘木蠹蛾灾变过程中警源、警兆和警情等不同要素的综合预警指标值,构建了沙棘木蠹蛾的灾害预警指标体系。进一步以山西晋中市人工沙棘林为样区,利用本体系预测沙棘木蠹蛾灾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调查区警源、警兆和警情值分别为22.9、23.2和20.7,综合警度值为66.8,处于中警等级。该体系不但预估了害虫危害程度,还作出精准定位、发布预警信号,为进一步量化防控措施提供资料,减少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农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有效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内大型土壤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土壤生态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2017年6—9月选取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站中不同林内透光率的人工沙棘林,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不同林内透光率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大型土壤动物410头,其中,膜翅目蚁科为人工沙棘林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在透光率为12%的林分中占68.46%,在透光率为9%的林分中占45.54%。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林内透光率为9%的人工沙棘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45、均匀性指数为0.69,均大于林内透光率为12%的林分。土壤动物相似性指数分析显示,林内透光率为9%的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林内透光率为12%的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29,表现出中等不相似特征。适当的密植会产生适宜的人工沙棘林林内透光率,有利于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使大型土壤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多,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人工沙棘林的营林密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蜘蛛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玉米蜘蛛有19科81种。南宁市平原区玉米蜘蛛群落结构,早玉米以食虫沟瘤蛛(Ummeliatainseticeps)赐玉米以腹肖蛸(Tetragnathamaxillosa)和草间小朱(Erigonidiumgraminicolulm)占数量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云南桑园昆虫群落组成及时间生态位,采用扫网法、诱集法和目测计数法,于2021年3—11月系统调查桑树树冠至地面的害虫和天敌昆虫种类及数量,并进行鉴定、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桑园中收集的昆虫隶属8目36科83种,其中害虫有5目29科63种,天敌昆虫有5目7科20种。害虫中物种数排在前3位的是鞘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占物种总数的44.44%、34.92%和14.29%,主要类群包括蓟马科、螟蛾科、叶蝉科等,其中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桑螟(Diaphania pyloalis)和小长蝽(Nysius ericae)为优势种,盛发期为7—9月。天敌昆虫中以鞘翅目为优势类群,占物种总数的80.00%,优势种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 hexaspilota),高峰期在6月和9月。时间生态位分析表明,异色瓢虫同小长蝽、桑螟,大草蛉同桑蓟马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分别为0.891 2、0.842 3和0.942 7。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丰富度指数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山区3种典型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调查数据,对3种典型人工林群落(落叶松林、栓皮栎林、油松林)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对群落各层的生物多样性的表现一致,落叶松林中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大,栓皮栎林中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大,而油松林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大。采用M-Gordon稳定性测定方法对3种人工林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3种人工林群落基本都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油松林、栓皮栎林和落叶松林,其变化趋势与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的变化趋势一致,即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的物种越丰富,群落越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度沙棘对林下草本植被的修复效果。[方法]经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沙棘林覆盖度达10%以后,林下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平稳;当沙棘林地覆盖度为20%~25%时,林下植被盖度与生物量达最大值。[结论]研究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15%~25%为宜。  相似文献   

13.
王海波  赵雨森  辛颖  陈强  韩雪成  关晓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27-12129,12189
根据对孙吴县大河口林场大果沙棘样地的调查结果,通过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大果沙棘人工林单种群、种群内不同发育阶段大果沙棘个体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人工林单种群的空间点格局在所研究的尺度呈显著集群分布;不同林龄大果沙棘个体点格局在研究尺度主要表现出集群分布,并在一定的尺度范国内表现出随机分布;在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关联性上,邻近的发育阶段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负相关,表明其存在种间竞争,在大尺度范围表现出无关联性,表明其相互关系并不协调,只有其中某几个发育阶段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依靠点格局方法分析不同尺度的格局,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刘雪凌  权永荣  陈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60-8961,8987
沙棘果肉、种子以及果渣中所富含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与巨大的应用前景。对我国沙棘的地理分布、有效成分、生理功能进行了概述,重点综述了沙棘相关产品的开发,并对我国沙棘产业的近一步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的原因与特点,对毛乌素沙地的人工林与天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及速效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地生产力、分株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人工林,但林分密度显著低于人工林;天然林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人工林则为纺锤形;在影响林地生产力和分株生长量的因素中,土壤含水率起决定性作用。可见干旱缺水、养分贫瘠、密度过大均可导致人工林早衰,其中干旱缺水是主导因素;人工林早衰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株变小(寿命缩短)、林地生产力降低、林分稳定性削弱。  相似文献   

16.
阜新地区不同沙棘品种光合及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辽宁阜新地区不同沙棘品种的光合及蒸腾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沙棘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午休"型的双峰曲线变化,从早上6:00开始,在以后的几个小时内净光合速率迅速升高,并在中午12:00前后出现最高峰,之后光合速率下降直到14:00,随后又继续上升并且在15:00前后出现次高峰;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14:00前后;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成平行变化趋势;同时,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强高温季节应注意保护,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林龄(8、13、18 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沙棘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进程中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土壤养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棘人工林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总量、真菌特征脂肪酸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总量在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真菌总量在中龄林时出现最大值,在进入成熟林后略有下降;2)不同林龄的沙棘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于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3)土壤微生物总PLFA量、土壤细菌PLFA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真菌PLFA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林龄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养分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于6—8月林木生长季用当年培养55d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扦插苗造林,造林前后定株、定叶、定时测定试验苗木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造林后1—3d苗木的光合指标降低,第4天开始上升,栽后5d左右可以恢复到栽植前的光合水平;造林缓苗期在5d左右,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苗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造林后均降低,第6天开始上升,第9天可达到造林前的生理水平;与造林后光合作用相比,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恢复有滞后现象。该造林技术与传统造林技术相比,林木缓苗期短,造林成活率高,可延长造林时间50~70d。该造林技术可在西北干旱地区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19.
果园土壤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对山西农业大学果园蜘蛛群落进行调查,初步鉴定整理出该果园蜘蛛隶属12科23属30种,群落的优势种类为狼蛛科、蟹蛛科、平腹蛛科和皿蛛科。并采用丰富度(S)、总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度(E)4个指标对蜘蛛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值在1.90554~2.33007之间(大都在2.0以上)表明群落的稳定性较好。同时,还从蜘蛛的优势种群、生境的隐蔽物、食物资源及温湿度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于2011年春季(3月)在中街山列岛3个有居民海岛(青浜岛、庙子湖岛、东福山岛)岩礁潮间带设立4个断面,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7种,其中环节动物1种,节肢动物6种,软体动物10种。4个断面的平均生物量为9 651.97±3 911.92(±S.E.)g/m2,平均密度为1 804±232(±S.E.)ind./m2。优势种有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1种,常见种有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龟足(Capitulum mitella)、嫁虫戚(Cellana toreuma)和紫贻贝(Mytilus edulis)4种。各断面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分别为1.066±0.105(±S.E.)、1.560±0.085(±S.E.)、0.714±0.010(±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