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自制板栗脱蒲机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参数性能指标试验台脱蒲部件转速对欠成熟板栗脱蒲率及损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欠成熟板栗放置时间、试验台脱蒲部件转速、试验台脱蒲部件与栅栏之间间距等参数的最优组合,从而对欠成熟板栗脱蒲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摘的新鲜板栗需要及时脱蒲,然后将栗果送人冷藏室保鲜储藏,否则容易发生霉烂、生虫、发芽,从而失去其应有的经济价值。为此,针对目前市场上板栗脱蒲机存在损伤率、未脱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欠成熟的板栗脱蒲和往复运动筛分的板栗脱蒲机。文中介绍了基于Pro/E方法的柔性挤压脱蒲装置、往复筛分部件及传动机构的三维建模和三维设计,详细给出了该板栗脱蒲机的具体生产工艺过程。该板栗脱蒲机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通过栅栏与可调式螺栓,对不同大小的的板栗刺球脱蒲适应性好。通过对不同成熟度、含水率的板栗刺球进行试验验证和用户使用,证明该机对板栗脱蒲的损伤率、未脱率低,分离清洁度、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板栗脱蒲机对成熟度60%~70%的嫩板栗存在的机器脱蒲分离率低、适应性差,容易损伤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撕扯振动式的嫩板栗脱蒲机。该机选用撕扯振动式脱蒲方法,利用先由锯齿形辊子对嫩板栗蒲进行撕扯和固定的沟槽式辊子揉搓,再由滚筒里柔性转动辊子上尼龙棒振动和圆筒上的柔性脱蒲棒的挤压联合作用对嫩板栗进行脱蒲。测试结果表明:该机采用的脱蒲方式新颖,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嫩板栗蒲与板栗籽剥离,对于减轻栗农的劳动强度、缩短栗子从采摘到上市的时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撕扯振动式嫩板栗脱蒲机脱蒲的剥净率和损伤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的剥净率和较低的损伤率,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撕扯振动式嫩板栗脱蒲机为研究对象,研究锯齿式辊子与沟槽式辊子之间间距、柔性振动辊子转速及倒入嫩板栗个数对脱蒲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安排撕扯振动式嫩板栗脱蒲机脱蒲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锯齿形辊子与沟槽式辊子间间距为50mm时脱蒲效果最好;在正交试验中,锯齿形辊子与沟槽式辊子间间距为50mm、柔性振动辊子转速为560r/min、脱蒲时倒入嫩板栗个数为40个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变径变螺距式螺旋挤压装置对厨余垃圾能够起到很好的挤压效果,该挤压装置具有结构设计紧凑、工作脱水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空间利用率好、后期维护时关键结构可更换性强等一系列特点,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到较强的挤压力存在易损坏部位。【方法】课题组对螺旋叶片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包括模型设计、尺寸参数设计、模型优化、导入模型、材料选择、划分网格、受力分析、螺旋叶片在等轴径和变轴径中的应力分析以及旋转主轴的优化设计。【结果】通过改变旋转主轴的后端轴径,可提高螺旋挤压结构的综合性能;适当放大轴的前端轴径以及在联轴器连接处与工作区连接处进行合适的圆角处理,也能明显提高轴的综合性能以及降低轴工作时产生的最大应力值,有效避免应力集中问题。【结论】相比于传统的螺旋挤压脱水装置,变径变螺距变轴径螺旋挤压装置不仅提高了螺旋挤压的脱水效率,还提升了螺旋叶片主要承压部位的强度以及螺旋叶片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一种基于平面六杆机构复合机构的输出运动和动力,讨论了该机构的输出行程,建立了两种不同情况时输出行程的计算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ABCE为曲柄摇杆机构时的输出行程进行了模型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完全一致。从仿真得到的机构速度和加速度结果可以看出该机构运动平稳性好,将该机构运用于实现工件的塑性挤压成形,相较于普通的挤压成形工件,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旋转耕作部件性能测试试验台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室内土槽测控方式落后、旋耕刀辊更换不便,以及田间试验的土壤环境因素不可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旋转耕作部件性能测试的专用智能化测试试验台,阐述了其设计原理及测控方式。试验台由测试台车及轨道系统构成,测试台车集旋耕、土壤平整、土壤压实、耕深调节功能于一体,功能相对独立,能够实现刀辊快速更换;轨道系统由多段拼装而成,长度可扩展,高度可调节,位置可移动。测试台车行走、旋耕作业及耕作深度调节均采用电力拖动方式;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借助无线射频LoRa通信控制技术,实现无线控制输入;通过调试,测试台车可实现0~1. 17 m/s前进速度、0~340 r/min旋耕转速及0~30 cm耕作深度的稳定无级调节。测试系统集前进速度、刀辊扭矩、刀辊转速、刀辊功耗等多参数测试于一体,通道可扩展,同时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传感器数据与计算机之间采用无线连接。应用该试验台开展了旋耕刀辊功耗试验,以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及耕作深度为因素,以功耗为指标,对普通旋耕刀辊开展了三元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以螺旋横刀刀宽、安装角为因素,以功耗为指标,对组合旋耕刀辊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旋转耕作部件性能测试试验台满足多因素多水平的测试需求,验证了该试验台对不同旋转耕作部件的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甘著和稻米为主要原料的营养强化甘薯米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运用挤压成型技术加工营养强化甘薯米的可行性并考察了双螺杆挤压成型时物料含水率、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对营养强化甘薯米品质的影响: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变量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应用响应面分析了实验数据.确定了挤压成型的最佳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9.
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浸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于次旋转回归方法,分析了大豆挤压膨化系统参数(物料含水率,挤压温度,模孔孔和螺杆转速)对大豆粗脂肪和豆粕残油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系统的最优参数,在该条件下,豆粕的残油率小于0.5%,浸出比轧胚预处理节省50%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对油茶果干燥脱蒲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常规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和微波干燥对油茶果脱蒲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干燥不均,微波干燥无法实现脱蒲。采用热泵干燥,油茶的脱蒲率较低,不到80%,而采用常规的热风干燥,在65 ℃下干燥6 h,油茶的脱蒲率可以达到96.97%。对油茶籽进行了热风薄层干燥试验并运用Arrhenius方程计算油茶籽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结果显示,油茶籽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1.681 4×10-9~3.046 7×10-9 m2/s,干燥活化能为21.323 7 kJ/mol。油茶籽干燥过程可以用Sutherland或Paul Singh模型进行描述,验证试验表明,理论与实际数据的平均误差为4.91%。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温度下油茶籽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切口是商超糖炒板栗加工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对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板栗切口或为手工作业,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或为批量无序机械破壳,果仁损伤率高,切口形状不规则,无法达到商超板栗的切口要求。在分析商超糖炒板栗对切口技术要求基础上,阐述不同类型的板栗切口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出各种类型板栗切口机的优缺点。概述板栗切口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板栗切口机械中存在的生产率低、栗仁损伤率高,切口位置不准确、开口质量不高,设备适应性差、可靠性低,切口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切口工序、提高切口效率与质量,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提高切口智能化水平,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设备的通用性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成平  张志军  薛帅  潘文宏  刘跃 《农业工程》2022,12(12):104-108
由于荸荠特殊的生长环境,其采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挖掘和水枪冲击捡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通过研究分析荸荠生长环境,设计了一款能够实现荸荠挖掘、荸荠与泥土分离、荸荠收集一体化的荸荠采收设备,详细介绍了挖掘、分离、传送和动力等关键部件。制作试验样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此款荸荠采收装置能够成功实现荸荠采收功能,并且采收率高、破碎率低。项目研究成果为荸荠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柔性揉搓式板栗剥苞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板栗剥苞机在七八成熟板栗剥苞时存在脱尽率低、损伤率高而只能手工剥苞、效率低下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揉搓原理剥苞和往复运动筛分的板栗剥苞机。详细阐述了剥苞机的柔性揉搓关键部件、双层往复筛分部件以及传动系统的设计。设计的揉搓橡胶板和揉搓臂的长度可调,对不同大小的板栗刺球剥苞适应性好。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该机对七、八成熟板栗剥苞的适应性,其脱净率大于96%,分离清洁度大于98%,损伤率小于4%。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对农产品生命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晓玲  周洁  于鹏  陈艳  王丽伟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Z1):239-241,261
以板栗微波加工后出现的熟化变色情况和稻谷微波后进行生长培养的发芽情况来观测分析微波辐射对物料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高功率短时间的微波加工会降低板栗的熟化程度,但无论是板栗还是稻谷在微波辐射后的生命活性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去除稻谷中10%的水分,微波后稻谷的发芽率只有0~8%,所以微波在加工种子之类的物料时需特别注意对生命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转矩脉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力偶液压马达,在阐述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的理论转矩,深入分析了多作用双定子力偶液压马达的脉动特性及滚柱连杆数对其的影响,得出滚柱连杆数与转矩脉动之间的数学关系,滚柱连杆数小于等于8时,滚柱连杆数为偶数的液压马达产生的转矩脉动程度优于滚柱连杆数为奇数时的脉动程度;而滚柱连杆数大于等于9时,滚柱连杆数为奇数的液压马达产生的转矩脉动程度优于滚柱连杆数为偶数时的脉动程度。  相似文献   

16.
大型收获机电液混合驱动智能冷却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收获机发动机和液压油过热的问题,设计了电液混合驱动智能冷却系统,采用液力驱动风扇和电动风扇把发动机和液压油的散热问题分开解决,两种风扇的冷却能力都可用微控单元ECU根据发动机和液压油不同的散热需要进行精确控制。该系统把发动机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分开布置,有效地解决了原冷却系统的低效高耗问题。试验结果证明,该冷却系统工作性能可靠,可以较好地解决收获机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同时过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插入式串联混合动力的轿车结构,采用Freescale 16位单片机MC9S12XDP512自主开发了基于CAN总线的混合动力整车控制器(HCU,Hybrid ControlUn it),实现了对发动机、ISG、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组的合理控制。分别从电控单元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要实现的功能指标,对整车的高压上下电、发动机和ISG、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阐述,实现了发动机快速启/停、纯电动、行车发电及能量回收等运行模式。在整车转毂试验台上对各个功能模式的控制策略进行试验调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个功能模式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消除双定子叶片马达的配流冲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双定子马达的配流结构进行改进,即开设闭死压缩角与闭死膨胀角,有效实现预升压和预卸压。推导了双定子马达的闭死角数学模型,并对预升压与预卸压过程中闭死容腔内的压力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动网格及其UDF(用户自定义函数)编程技术对双定子马达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有双定子马达相比,开设闭死角可以有效地减轻双定子马达的高压回流冲击以及压力突变的现象,使过渡区中油液压力的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