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脱水蔬菜热泵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海红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97-16000
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干燥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对脱水蔬菜热泵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甘蓝为原料,利用自制的内循环式热泵干燥样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风速、装料量对蔬菜干燥速率及能耗的影响;采用2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干燥工艺参数回归数学模型;通过约束复合形法,找出了热泵干燥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介质温度为60℃,风速1.95m/min,装料量3.6kg/m2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
大蒜热泵干燥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热泵干燥条件对脱水蒜片质量的影响,以期建立高质量脱水蒜片的热泵干燥生产工艺,为脱水蔬菜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探讨了干燥温度、干燥风速、物料填充量3个因素对蒜片热泵干燥速率的影响,并对产品的复水率、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干燥温度、风速以及物料装料量都是影响热泵干燥蒜片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在干燥温度65℃,风速1.8m/min,物料装料量2.6kg/m2,干燥时间6.5h的工艺条件下,脱水蒜片的平均水分含量为5.6%,在复水时间30min时,脱水蒜片的复水率为91.66%,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出口标准。[结论]热泵干燥生产的脱水蒜片质量较好,该工艺可以应用于脱水蒜片的工业化规模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张海红  刘贵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14-15416
[目的]优化利用自制热泵干燥设备干燥苹果片的工艺参数。[方法]利用自制热泵干燥设备将苹果片脱水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干燥介质温度、装料量和切片厚度对干燥速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在30~40℃下,在相同的干燥时间内,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明显加快。装料量为1~2kg/m2时,随着装料量的增加,干燥时间明显增加,干燥速率明显降低。在3~5mm的厚度范围内,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干燥时间明显增加,干燥速率明显降低。方差分析表明,干燥介质温度和装料量是干燥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干燥介质温度为30℃,装料量为15k,切片厚度为3、4或5mm。[结论]热泵干燥艺提高了干燥效率,减少了能耗。  相似文献   

4.
营养液浸泡绿竹笋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浸泡的方法对绿竹笋进行低温保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营养液浸泡、于2.5℃的冷库中贮藏,并每隔1 d浇1次水处理的绿竹笋保鲜效果最好;保鲜30 d后,绿竹笋感官评分3.5、失重率9.48%、粗纤维含量0.079%、氨基酸含量6.429 mg/100g、总糖含量为8.77%、蛋白质含量为4.00%.  相似文献   

5.
以龙眼为原料,结合护色、热泵干燥工艺加工龙眼干制品,研究护色处理过程中护色剂的护色时间、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等因素对龙眼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干制品中总糖含量随着护色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随着热泵干燥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龙眼干制品的酸度随着干燥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1%偏重亚硫酸钠+0.5%抗坏血酸的复合护色剂对去皮、去核的果肉护色,在此基础上热泵干燥制备龙眼干制品的最佳工艺为护色时间4 min、热泵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12 h,所制得的龙眼干制品色泽均匀、总糖含量2.55%、酸度25.7%。因此,不同护色和热泵干燥工艺影响龙眼干制品的品质,响应面优化的热泵干燥制备龙眼干制品的最佳工艺较好,所得龙眼干制品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6.
对勐海及沧源2地龙竹笋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与牡竹属常见竹笋及食用蔬菜的品质及营养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龙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糖及适量的粗脂肪、粗纤维和单宁;其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P、Mg、Ca元素含量尤其较高;氨基酸种类较齐全,人体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与其他牡竹属竹种相当,并高于常见食用蔬菜。其中勐海种源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总糖、蛋白质含量以及较低的粗纤维和单宁含量,较沧源龙竹笋口感更好;勐海龙竹笋Zn、Mn、Fe、Mg元素含量高于沧源龙竹笋;沧源龙竹笋P、K和Ca元素含量高于勐海龙竹笋;勐海龙竹笋氨基酸种类较沧源龙竹笋齐全,但沧源龙竹笋总氨基酸含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明显比勐海龙竹笋丰富。  相似文献   

7.
绿竹笋形态性状与营养成分的产地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福建和浙江12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a主要产地鲜笋形态性状(笋地径、笋高、总质量、去壳质量)和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粗蛋白质、粗纤维、总灰分、水分)的差异,探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产地生长性状、栽培条件的影响,产地间鲜笋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3.27% ~ 36.13%,产地漳州、福安及凤岭的可食率最高,达77 ~ 82;产地龙岩、苍南、龙湖、同安、漳州及漳平水解氨基酸总量较高,品味鲜美;竹笋营养成分的积累也因产地不同而差异明显,粗纤维、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受影响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竹笋含糖量较高时粗纤维质量分数较低,水溶性总糖与总灰分则呈显著负相关;有效营养成分较高者为产地福安、永泰、苍南和尤溪,平均值为85.05%,其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竹林经营科学合理,可为绿竹的优质栽培管理提供借鉴。图1表4参11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类型绿竹林笋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鸿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94-195,184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绿竹林笋营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地红壤土、人工堆积土及河滩地(沙地)三种土壤类型的绿竹林分中,以山地红壤土绿竹笋品质最好,其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土壤绿竹笋,总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均以河滩地(沙地)绿竹笋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深床干燥工艺参数对稻谷干燥比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深床干燥试验台优化稻谷深床干燥工艺参数,定义耗能新指标干燥比能耗,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和谷层厚度与干燥比能耗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单效应与互作效应,确定干燥比能耗最优条件下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为:风温40℃,表现风速0.45m·s^-1,谷层厚度50cm;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具有高概率保证的干燥比能耗低于1000kJ·(kg·h)^-1。的参数范围,即干燥热风温度为43~50℃,表现风速为0.49~0.57m·s^-1,谷层厚度为35~44cm,为干燥节能和干燥设备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提取剂和酶处理对龙眼果实可溶性糖提取的影响。[方法]以‘四季龙眼’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杀酶—乙醇法、不杀酶—乙醇法、杀酶—水提法和不杀酶—水提法4种提取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总糖含量。[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3种糖和总糖含量由高至低均为:杀酶—乙醇法不杀酶—乙醇法杀酶—水提法不杀酶—水提法,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181.92、169.17、141.30、128.17 mg·g~(-1)。杀酶—乙醇法提取率最高,不杀酶—水提法提取率最低,两者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提取量上分别相差40.70、7.56、5.49 mg·g~(-1)。乙醇法提取率显著比水提法高,对果肉进行杀酶能更充分提取可溶性糖。[结论]杀酶—乙醇法是提取龙眼果实可溶性糖的优选方法,但耗时较长;杀酶—水提法是提取龙眼果实可溶性糖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厚竹笋营养的地域变异及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采用方差分析、Duncan新复极差和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1个厚竹种植基地的竹笋营养成分及其与气候、海拔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厚竹笋总糖、淀粉、粗纤维和维生素B1含量差异较大,蛋白质、单宁和维生素E含量差异较小。不同环境因子对厚竹笋营养品质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海拔高度影响极显著(P0.01),土壤碱解N、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及pH值影响显著(P0.05)。竹笋中不同营养成分对生长环境变化响应程度不同,粗纤维、蛋白质和总糖响应敏感,淀粉响应较敏感,单宁、维生素B1和维生素E响应不敏感。粗纤维与土壤pH值及碱解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3月份气温和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淀粉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单宁与3月份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总糖则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鲜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毛竹鲜笋以及施用森得保药剂防治后的健康鲜笋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的鲜笋,其粗纤维含量比健康鲜笋含量高,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则显著减少,糖酸比低于健康鲜笋。施药处理后健康鲜笋,其总糖含量略有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有所减少,但差异均不显著。这说明被害鲜笋的品质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其营养价值下降,食用价值降低;而施药处理对毛竹健康笋的营养品质影响不明显,没有造成营养的流失,不影响鲜笋的食用。  相似文献   

13.
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为了解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出土高度(5~10 cm1、0~20 cm2、0~30 cm)筇竹笋的几种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筇竹笋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粗纤维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而增加;维生素C、总灰分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筇竹笋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呈味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鲜味类、苦味类、甜味类、芳香类。筇竹笋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健康食品,其中出土高度为10~20 cm的筇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口感最优,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不同地类栽培下的麻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差异,旨在为麻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采集3个地类(林地、农业用地、河岸冲积地)栽培下的麻竹笋,对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的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3种地类中农业用地竹笋的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可食率、灰分、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林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林地竹笋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农业用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不同地类麻竹竹笋的水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脂肪、还原糖、淀粉、维生素C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农业用地所产竹笋相比林地、河岸冲积地而言,具有笋体大,可食率高等特点。由于农业用地所产竹笋蛋白质、粗纤维、灰分及氨基酸总量较高,致使其笋肉味甘鲜嫩、脆爽可口。此外,农业用地所产竹笋在脂肪、糖类等营养指标方面含量较低,是符合现代人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5.
毛竹笋热泵干燥特性及制品复重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泵装置干燥毛竹笋 ,探讨干燥温度、切分厚度及干燥前预处理对干燥特性及制品复重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切分厚度薄且经漂烫 ,干燥温度高的毛竹笋干燥速度快 ,制品感官质量好 ;切分厚度薄且未经漂烫 ,干燥温度高的制品复重率高 .用 Logistic曲线拟合毛竹笋含水率随干燥时间变化的状态分布 ,幂函数拟合制品复重率的状态分布 ,决定系数 r2 分别达 0 .972 5和 0 .961 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毛竹快速生长时期的竹笋高生长及其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在出笋18 d左右达到最大值,约为0.78 m/d;区域平均立竹度为0.43株/m2,在毛竹地上构件中,竹秆、竹枝、竹叶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89、0.16、0.06 kg/m2,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为2.11 kg/m2。3—6月份的CO_2通量是负值,毛竹林为碳汇阶段,其中4月份的CO_2通量绝对值最大,绝对均值为0.073 mg·m-2·s-1,5月份CO_2通量较3月份、4月低,日均CO_2通量呈"U"形变化;竹笋日均高生长量与碳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净辐射、风速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毛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氮沉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品质的影响,为竹笋品质改善和人体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人工喷氮模拟氮沉降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水平的氮沉降[0 kg·hm?2·a?1(对照)、30 kg·hm?2·a?1(低氮,N30)和60 kg·hm?2·a?1(高氮,N60)]对毛竹笋不同氨基酸、营养成分(维生素C、粗纤维、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结果  氮沉降对毛竹笋营养品质和矿质元素影响显著,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P<0.05),高氮沉降显著提高了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P<0.05),而低氮沉降则相反;同时,氮沉降显著提高了毛竹笋中甜味氨基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必需、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比例(P<0.05);氮沉降显著降低了毛竹笋中维生素C质量分数(P<0.05),但却提高了粗纤维质量分数,对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氮沉降显著提高了硒、铁和钠(P<0.05)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铜(P<0.05)质量分数,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锰、钙和镁(P<0.05)质量分数,而高氮沉降则相反。  结论  适度的氮沉降对毛竹笋营养成分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有利于竹笋品质的改善和人体保健。图2表2参41  相似文献   

18.
高活性竹笋膳食纤维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以竹笋为原料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得初级膳食纤维 ,再配以其他辅料 ,经微胶囊技术制得总膳食纤维含量达 68.74% (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达 1 2 .80 % ) ,口感良好、摄食方便的高活性膳食纤维胶囊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竹笋壳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热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自然脱落竹笋壳纤维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热性能,为开发利用竹林资源竹笋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的横截面和表面形态,用X射线衍射测定纤维的结晶度,用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纤维含有基团的种类,用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测定纤维的热性能.[结果]竹笋壳纤维表面粗糙,存在沟槽和裂缝,横向有枝节,且有轻微的天然转曲现象;纤维横截面有大量的小凹坑,纤维中腔呈圆形或扁平状孔洞;竹笋壳纤维具有典型的纤维素纤维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竹笋壳纤维结晶度为68.2%,高于棉纤维.天然竹笋壳纤维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机理与棉纤维相似,竹笋壳纤维在345℃左右开始热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竹笋壳纤维在410~470℃呈现显著的失重现象.[结论]竹笋壳纤维属于典型的纤维素纤维,且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可在纺织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