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芒麦同龄种群以4个密度播种。分蘖数的增加,平均干重的增长以及源株和分蘖的死亡共同起作用调节种群的密度,这种调节属于低补偿效应的密度依赖性繁殖调节,它使分蘖种群的重量-密度关系值趋向于一个相似值而独立于播种密度。源株种群的重量-密度关系与-3/2法则相符,但分蘖种群则与之不符。源株种源的自疏线(r=1.14)在第1年位于竞争自疏线(r=1.5)与竞争无自疏线(r=1)之间,但第2年自疏线斜率为0.  相似文献   

2.
在4个播种密度(Ⅰ:200、Ⅱ:400、Ⅲ:800、Ⅳ:1600苗/m ̄2)处理间,单位面积(0.04m ̄2)上老芒麦(Elymussibiricus)同龄种群的地上生物量(g)、植株高度(cm)、分蘖数、叶片数及穗数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在播种当年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播种第2年差异消失;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在2年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老芒麦同龄种群中个体植物特性的变化与种群初始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位面积上构件种群数量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对独立于初始密度。从植物多重种群结构水平的数量调节特性来看,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物最外层次结构单元的数量变化对密度压力的反应,比内部层次结构单元数量的变化更为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4个播种密度(I:200、Ⅱ:400、Ⅲ:800、Ⅳ:1600苗/m^2)处理间,单位面积(0.04m^2)上老芒麦同龄种群的地上生物量(g)、植株同度(cm)、分蘖数,叶片数及穗数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在播种当所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播种第2年差异消失,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在2年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老芒麦同龄种群中个体植物特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36头青年母猪进行超数排卵,发现孕酮含量与黄体数(排卵点数)呈显著相关(r_1=0.4441,p<0.01);但与冲出胚胎数没有相关(r_2=0.2296,P>0.05);与2细胞以上胚胎数(不包括2细胞)均表现出强正相关(r_3=0.6692,P<0.01)。因此,孕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胚胎发育阶段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仔猪断奶腹泻及断奶前期限饲对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继跃  周志洪 《养猪》2000,(4):19-20
开展了对36窝297头断乳仔猪腹泻频率及断奶前期限饲对增重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仔猪多在断奶后3~4天开始腹泻,6~9天腹泻达到高峰,三周内腹泻面可达79.3%;23.6%的仔猪在断奶后一周内失重,平均日增重为-51.6克;不同腹泻频率对仔猪后期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始重(X1)和前期日增重(X2)对保育期全程日增重(y)相关极显著(r1=0.259,r2=0.459,P〈0.01),经回归分析,回归关系显著(y=214.31+15.95X1,y=339.2+0.48X2,P〈0.01)。  相似文献   

6.
采集云南低温高湿地区永善马楠种羊场两周岁健康半细毛母羊的毛样品48个,分析了该地区半细羊毛污毛含脂率与羊毛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此区半细毛的原毛含脂率为(146±112)%,高于我国干冷地区同类羊的原毛含脂率;(2)原毛含脂率与羊毛绝对强度呈正相关(r=028),与羊毛洁白度呈强的负相关(r=-048);说明原毛含脂的多少确与羊毛强度有关,含脂越高,强度越大;但由于含脂率与羊毛洁白度为较强的负相关,含脂越高,洁白度越差,由此可见,半细毛中确定适宜的原毛含脂率是保证羊毛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3)羊毛的pH值与原毛含脂率呈正相关(r=019),与羊毛洁白度呈强的负相关(r=-055);因而控制羊毛pH值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改进羊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河西走廊地区建植碱茅(Puccinelliatenuiflora-P.chinumpoensis)人工草地,做收种和刈割兼用。撒播方式下,播量达22.5kg/hm2时,种子落种数为2000/m2,田间出苗数794/m2,出苗率为13%,定苗数受地表积盐程度的影响(P<0.01),地表盐斑为50%,90%的幼苗数为988株/m2和301株/m2;碱茅草地盖度,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与土壤全盐含量呈负线性关系(r--0.8051,r=-0.8158,r=-0.9292),但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似乎不受立地土壤盐分的影响。由于受田间管理措施和碱茅自身发育节律的影响,生长第3年的草地盖度、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比第2年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据此,适时灌水,加强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对维持草地基况良好,获得高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预测模型(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一适合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中,短期预测的数学模型,经过连续5年的实地调查,获得了种群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参数,在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X^(1)1(k+1)=「2.1+1.27X^(1)2(k+1)」e^0.06k和X^(1)1(k+1)=「26+5.8X^(1)2(k+1)」e^0.14k两个灰色系统模型,前者以第一主害期种群壮龄比作为影响因子预测当年第二主害期种群密度预测下年第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可塑性生长及密度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杨允菲  卢欣石 《草地学报》2004,12(2):87-90,119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乳熟~成熟期,野大麦种群尚未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其生物量随种群密度增加呈极显著增长;营养蘖可塑性大于生殖蘖,生殖蘖生产力约是营养蘖的1.3倍;种群抽穗率有较大的变异度;分蘖株的生长已经受到种群密度的调节,分蘖株单蘖重与种群密度和营养蘖密度,以及营养蘖、生殖蘖单蘖重与种群密度间均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磷对奶牛红细胞膜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5例临床上有明显低磷血症的奶牛血清磷、红细胞膜脂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磷血症奶牛血清磷、红细胞膜磷脂明显降低;红细胞膜胆固醇及膜胆固醇/磷脂摩尔比值(nch/npl)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磷与红细胞膜磷脂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7,y=10.852x+3.196,P<0.01);与红细胞膜胆固醇以及nch/npl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940,y=2.850x-1.072,P<0.01;r=-0.920,y=1.968x-1.401,P<0.01)。此外,红细胞膜微粘度与膜磷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y=19.122x-4.384,P<0.01),而与膜胆固醇以及nch/np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88,y=0.927x+0.964,P<0.01;r=0.978,y=-0.293x+1.113,P<0.01)。结果表明,磷是红细胞膜脂质成分改变的先决因素,而后者又是红细胞膜流动性及膜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并导致膜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糊化度的糊化淀粉尿素在瘤胃中氨的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头带瘤胃瘘管的肉牛饲喂6种不同糊化加工程度的糊化淀粉尿素(S1、S2、S3、S4、S5、S6),其淀粉的糊化度分别为(%)0、52.71、63.83、68.15、71.14、75.87。在饲喂后1小时和2小时瘤胃液氨浓度(mgNH3/100ml)达到高峰,其氨浓度峰值分别为162.2、152.4、85.2、81.7、77.7、70.7,与糊化淀粉尿素的糊化度呈显著性相关(r=-0.85,n=6,p<0.05)。同时S1、S2的NH3浓度峰值与S3、S4、S5、S6的值差异极显著(p<0.01),S1、S2之间及S3、S4、S5、S6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李振武  陈敬峰 《中国草地》1996,(3):22-25,44
经回归分析,影响天山北坡低山春秋场四种优势牧草种群伊犁绢蒿、短柱苔草、羊茅、针茅再生草产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温度。以0 ̄40cm平均土壤含水量、0 ̄20cm平均土壤温度、气温、降水四个生态因子与四种牧草种群及草地型再生草产量作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相应再生草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1)=-4.749E=01+4.276E-01X(1)+1.942E-03X(3),Y(2)=5.798E-03+1.691E  相似文献   

13.
冷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冷地早熟种子产量(Y)与播种量(X1)、行距(X2)和施肥量(X3)的回归方程:Y=42.61+5.01X1-7.81X2+7.77X3=2.21Z1X2+1.41X1X3-0.41X2X3=4.64X1^2+6.36X2^2+8.56X3^2;并提出西宁地区冷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优化农艺措施,播咎量8kg/hm^2,播种行距20-30cm,种肥150  相似文献   

14.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母猪的群体构成1.1种群结构与规模种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商品群)。其规模以生产群(育种场以繁殖群)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大约为,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0.2~0.25∶1∶4~6。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  相似文献   

15.
老芒麦种群密度制约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芒麦同龄种群在 4个播种密度 (Ⅰ :2 0 0、Ⅱ :40 0、Ⅲ :80 0、Ⅳ :1 60 0株 /m2 )处理下 ,单株分蘖数、单株叶片数在三年试验观察期内存在差异 ,并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单株分蘖死亡率及单株叶片死亡率在播种当年及第二年存在差异 ,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但在播种第三年差异消失。在同一密度下 ,单株分蘖数、叶片数及单株叶片死亡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用两项局部样方方差(TTLQV)法和成对样方方差(PQV)法研究了高寒矮嵩草草甸优势植物矮嵩草(Kobresiahumilis)源株种群(genetpopulation)和分株种群(rametpopulation)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方差均值比率(S ̄2/X)的t-检验和X ̄2-检验对分布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矮嵩草两种群结构水平的空间分布型完全不同,源株种群为随机分布,分株种群则为集聚分布。分株种群集聚分布格局的规模、强度和纹理在水平空间上与放牧强度的变化表现出一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4头健康、3 ̄4岁、体重100 ̄120kg的锯茸期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木笼绳索保定法(A组,n=12)和药物保定法(B组,n=12)进行锯茸。对血浆皮质醇含量及部分血液生化值的改变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A组锯茸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含量较试验前呈突发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两者的改变呈正相关(r=0.94),1 ̄9日内各次测定值间及与B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血浆CO2cp值锯茸后3 ̄  相似文献   

18.
锥-46的耕牛血药浓度反相HPLC测定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惠普HP1050四元泵、HP1040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色谱柱EconosphereC(18)(250×4.6mm,5μ)探索了锥-46的耕牛血药浓度测定条件。检测波长252±2nm,参比波长550±2n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重蒸水=20:25:55(V/V),每300ml加入二乙胺1000μl,用磷酸调节至pH3.5,流速0.6ml/分。血浆中的锥-46用磷酸酸化至pH2.4的甲醇溶液提取,平均提取效率达99.33±2.28%。提取物在60℃下减压浓缩。平均回收率为99.46±6.07%。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1μg/ml。在锥-46浓度为0.1~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峰面积=0.6928+1.581×锥-46ng数)。锥-46基本上能与血浆中的杂质成分完全分离。已应用于耕牛体锥-46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4头健康、3~4岁、体重100~120kg的锯茸期梅花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木笼绳索保定法(A组,n=12)和药物保定法(B组,n=12)进行锯茸。对血浆皮质醇含量及部分血液生化值的改变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A组锯茸后血浆皮质醇和血糖含量较试验前呈突发性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两者的改变呈正相关(r=0.94),1~9日内各次测定值间及与B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血浆CO2cp值锯茸后3~5日内呈明显下降;血Na+、K+、Ca+值均呈上升势态,1~7日内各次测定值间及与B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锯茸前后各项指标各次测定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D奶牛分场33头健康未孕黑白花奶牛(第Ⅰ组)、28头健康怀孕黑白花奶牛(第Ⅱ组)、4头患白血病的黑白花奶牛(第Ⅲ组)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值进行了测定:I组8.28±2.47mg%、Ⅱ组9,98±3.93mg%、Ⅲ组12.45±2.76mg%。Ⅰ组与Ⅱ组值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与Ⅲ组值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对E奶牛分场32头黑白花奶牛(第Ⅳ组)血清中铜蓝蛋白和铜的浓度值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血清铜蓝蛋白与血清钢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r=0.5656,(P<0.01)。这对通过评价奶牛体内血清铜浓度状态,辅助诊断疾病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