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栀子果实成熟度与果实大小、栀子苷含量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样品百果重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变化,栀子苷含量积累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药用栀子果实适宜的采摘时期为果实1/2~3/4变红时。  相似文献   

2.
2009年通过初选、复选、决选选育出2个栀子优良单株,2014年在云南省景谷县和临翔区进行子代测定试验,连续2年定株观测其树高、地径、冠幅、开花量、结实量、适应性、物候,分析比较其主要内含物含量。结果表明:邦永3号和4号树势中等,适应性较强,丰产综合性状优良,内含物丰富,为优良无性系,通过良种认定。其中,邦永3号单株鲜果产量分别比CK增加56.3%、55.3%,其鲜花中的挥发油含量分别比CK增加41.67%、29.71%、54.99%,其果实的黄色素色价、栀子苷、皂苷分别比CK增加10.26%、75.36%、6.65%;邦永4号单株鲜果产量分别比CK增加50.0%、52.6%,鲜花中的挥发油、芳樟醇、罗勒烯分别比CK增加50.00%、27.30%、22.24%,果实中的黄色素色价、栀子苷、皂苷分别比CK增加6.89%、17.76%、4.98%。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ODS-2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同,其排序为生栀子(3.60%)〉炒炭品(3.36%)〉炒焦品(3.22%)〉炒焦品(轻,3.02%)〉炒黄品(2.77%)。[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采用硅胶G高效薄层板条带点样,以氯仿-乙酸乙酯-无水甲醇(3∶2∶1,V/V/V)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在240 nm波长进行扫描检测。[结果]在0.240~0.640μg/ml范围内,栀子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54,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1.6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赣南野生黄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生态因子对栀子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推动栀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种植,采用HPLC法测定了10个试验点渝栀1号无性系果实中栀子苷、西红花苷的含量,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OPLS)模型,分析了生态因子对栀子主要活性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栀子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含量差异极显著。有机质、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栀子苷积累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质、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栀子苷含量呈正相关,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与栀子苷含量呈负相关。钾、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是影响西红花苷积累的主要因素,西红花苷的含量与活动积温呈正相关,与钾、年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说明生态环境的差异,会造成栀子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在栀子栽培立地过程中,可将有机质、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钾、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这7个因子作为选择优质产区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果实的质量,对6个产地的栀子果实的鲜重、长度、直径进行测定,对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进行测定,构建了栀子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对栀子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浙江温州的栀子的果实质量最大,直径最长,农艺性状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地,且其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6个产地栀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的栀子药材,将6个产地的栀子分为4大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浙江温州所产的栀子综合性状最优,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赟  李朝晖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59-12860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甲醇为空白,在波长238nm处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结果]栀子苷在7.82~31.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9.20%,RSD值为4.73%(n=5)。江西产药材中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最高。[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栀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采用硅胶G高效薄层板条带点样,以氯仿-乙酸乙酯-无水甲醇(3:2:1,V/V/V)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在240nm波长进行扫描检测。[结果]在0.240—0.640μg/ml范围内,栀子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4,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为1.6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赣南野生黄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栀子黄色素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流体流量等工艺条件对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流量对栀子黄色素色价的影响最大。用含乙醇为60%的溶液为夹带剂,采用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45℃,流体流量为8L/h,萃取2h能获得较好的萃取效率,此时所得栀子黄色素的色价达1.00。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茵陈-栀子配伍对绿原酸和栀子苷含量的影响,采用水煎法和水煎醇沉法对茵陈、栀子和不同比例的茵陈-栀子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茵陈、栀子、茵陈-栀子不同配比的水煎液及水煎醇沉上清液与沉淀中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显示:以茵陈-栀子2∶1的配伍比例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最高;以茵陈-栀子1∶3比例提取的栀子苷含量最高。同一比例下,水煎醇沉上清液中的绿原酸及栀子苷含量均最高,水煎醇沉沉淀中绿原酸及栀子苷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12.
饶黄云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7-4208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了不同品质栀子生品中栀子苷的含量。采用Nucleodur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甲醇-水(22∶78,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8℃。栀子苷在0.80~7.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8),加样回收率为99.3%。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栀子生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Abstract:
Gardenoside contents in different varieties,fruit types and leaf types of ovate-fruited gardenia(Gardenias jasminoides Eills)in Chongqing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rdenosid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various types of the species,being the highest in the broad-leaved big-fruit types and the lowest in the narrow-leaved small-fruit types.Gardenoside content of the big-fruit type of G.jasminoid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iddle-and small-fruit type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road-leaved type than in the narrow-leaved type.Gardenoside content of the population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stipulat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standard,but some samples of middle-and small-fruit types with narrow leaves were lower than Chinese Pharmacopoeia standard.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品质的栀子黄色素,采用微波辅助法,并通过比较5种大孔树脂(AB-8,HPD-100A,D101,HPD-80,X-5)的纯化条件和效果,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其产品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A2B1C1D3,即提取功率600W,乙醇浓度30%,提取时间3min,料液比1∶8,此条件下产品的色价为81.66,OD值为1.25;经纯化试验,HPD-100A型大孔树脂适宜纯化栀子黄色素,精制后得到的产品质量较高,色价达489,OD值为0.27。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形态学和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樟树栀子种植基地的14个表型各异的栀子样品进行种质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栀子果实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依据综合得分筛选优良种质。形态学研究表明,栀子表型存在广泛的变异;RAPD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地栀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栀子样品分为4大类,且与形态学聚类结果较为吻合;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6大类;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8、13、14号栀子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初步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为种植基地栀子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15年生C8和3-1油棕果穗为试材,研究了果穗中各部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1C8果穗总干物质量为5.21kg/串,其中果实占81.2%;3-1果穗的总干物质量为5.66kg/串,其中果实占87%。22个品种的油棕果穗中N、P、Mg含量均以果仁最高,K、Ca以果柄含量最高。3果穗中矿质元素的总累积量为K﹥N﹥Mg﹥P﹥Ca,矿质元素的累积与各部位的生物量大小和矿质元素含量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栀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京尼平苷酸、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等6种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栀子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栀子全国生产区划提供了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栀子黄生产副产物京尼平苷洗脱液生物转化栀子红的反应过程,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伴随着葡萄糖的水解游离,当葡萄糖不再增加,反应即告结束。在10L的发酵罐中进行栀子红的酶转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灭酶温度100℃;反应时间18h;搅拌转速80r/min;溶氧控制在低的水平;反应过程伴随栀子红的生成pH由初始的4.50上升到4.68。10L发酵罐中生成的栀子红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得到色价为62.8(E1cm1%,532nm)的栀子红粉末。  相似文献   

19.
采用色谱柱Kroma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13∶87)、检测波长为239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的检测条件建立了复方清开灵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栀子苷进样量在0.5~2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3%(n=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栀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药用、色素和油用资源植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使其习性、叶的形状、花的形态、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发生诸多变异,使得栀子栽培群体的变异类型丰富,并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品种类型.开展栀子栽培品种和近缘种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2(nrDNA ITS2)序列变异程度、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研究,为栀子属植物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存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药资源圃内的栀子18个栽培品种和3个近缘种共38个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样品进行ITS2片段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6.0.1软件拼接后,采用Lasergene Edit Seq 11.1软件进行平均碱基组成百分比统计,用MEGA7.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获得序列长度、GC含量以及变异位点,基于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序列变异程度分析显示,狭叶栀子和栀子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347 bp,GC含量为66.86%,大黄栀子序列长度为355 bp,GC含量为67.61%,栀子栽培品种序列长度除'燃叶'、'金福水栀'为348 bp外,其他品种序列长度和栀子一致,均为347 bp,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间的平均GC含量相差不明显,GC含量为66.28%~67.15%,其中'白蟾'GC含量最低,'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GC含量最高.所有样本ITS2序列比对共产生12个变异位点,10个碱基插入,其中8个碱基插入是大黄栀子所独有的,且存在5个特异的变异位点,一部分表型特征有共性的品种之间有共同的变异位点,如植株矮小、叶片小而窄长的品种'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在50 bp处,果实相对较大的品种'分关1号'、'金福水栀'和'金元'在84 bp处等.一些品种具有特异的变异位点,如'白蟾'(133 bp处)、'小白蟾'(229 bp处)等.序列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栀子属种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近缘种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栀子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所有样本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5,大黄栀子和'白蟾'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20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栀子属乔木树种大黄栀子单独成一支,与栀子属其它种和栀子栽培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狭叶栀子和野生栀子所有个体总体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析结果表明,3种栀子属植物在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研究发现的部分品种共同变异位点以及部分品种特异变异位点将对栀子品种鉴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部分聚类结果和以表型数据为基础的数量分类结果类似,但并没有像数量分类结果那样以花重瓣、大果、小果等性状形成明显的系统分枝,研究结果对栀子品种起源、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