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7-63菌株时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较强拮抗活性.通过对7-63菌株进行形态现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判断其拮抗物质的种类,并进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拮抗细菌7-63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83%:初步判断其拮抗物质为蛋白质,60%硫酸铵盐析所得到的蛋白质组分活性最高,并且对热以及酸碱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析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阐明其防病促生机制,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代牛津纳米孔测序(ONT)和二代测序平台(BGISEQ)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黑水虻肠道分离获得的对辣椒疫霉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4-3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菌株Y4-39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结果】菌株Y4-39全基因组大小为3891759 bp,GC含量46.67%,编码3713个蛋白基因,27个rRNA和86个tRNA基因,不含质粒。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B.velezensis系统发育进化树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间的平均核苷酸一致率(ANI)大于97%,亚群内各菌株之间ANI大于98%。预测得到12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包括表面活性素、大环内酰亚胺H、bacillaene、芬枯草菌素、地非西丁、杆菌素和杆菌溶素等抑菌活性物质,同时还存在5个产物未知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种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菌株Y4-39基因组含有多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具有合成多种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uearum)为筛选靶标,分离石蒜根部土样中的拮抗细菌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机制。[方法]通过抑菌活性筛选拮抗菌株,根据菌落及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拮抗菌株产活性抗真菌成分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显微观察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对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对蛋白酶K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共获得有稳定拮抗效果的菌株7株。以其中1株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细菌HH1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鉴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抑菌试验发现菌株HH1能够分泌抑制小麦赤霉病菌孢子和菌丝生长的物质。沉淀菌株HH1发酵上清液中活性物质的最适硫酸铵饱和度为60%。优化了菌株HH1产活性抗真菌成分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活性物质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对蛋白酶K敏感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拮抗物质在p H中性和低于70℃的条件下较稳定,70℃以上的温度和蛋白酶K处理抗菌物质,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结论]初步推测菌株HH1所产拮抗物质可能是蛋白质类。  相似文献   

4.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12-51,通过对其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鉴定此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74%.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了提取,初步断定拮抗物质为蛋白类.通过对粗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60%组分活性较高,并且对热及酸碱敏感性较小.试验结果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红艳  王卫  王彬  袁丽杰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1):1742-1748
初步探究刺五加内生放线菌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平板纸片法检测265株刺五加内生放线菌发酵产物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拮抗活性;运用PCR技术检测活性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PKSⅠ、PKSⅡ、NRPS、Halo、CYP;利用BOX-PCR检测活性菌株,选取谱带差异较大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56株(21.13%)内生放线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大部分都能检测到至少一种功能基因,活性菌株分布于3个亚目、4个科、4个属。可见,刺五加内生来源放线菌是筛选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的重要来源,筛选所获得活性菌株为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剂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物新资源,从90株深海链霉菌中筛选到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其菌块及发酵液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活性筛选法,对活性菌株220362进行形态、细胞壁成份及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筛选获得24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活性的深海链霉菌菌株,活性率高达26.7%,其中8株归类为链霉菌粉红类群,3株菌株在20%盐浓度下代谢最佳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活性物质;菌株220362拮抗活性强,嗜盐性高,产生的拮抗物质稳定,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的1个新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筛选能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菌株。[方法]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和理化性质采用管碟法进行了测定。[结果]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具有耐热性,在100℃以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pH值3.8~9.0),拮抗能力无明显差异,其中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拮抗活性较强。拮抗物质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拮抗活性亦无明显变化。经终浓度为2 mol/L(NH4)2SO4处理过的粗发酵液,其上清液与沉淀均具有拮抗活性,沉淀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证明其拮抗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结论]1#链霉菌具有很好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白菜黑斑病致病菌芸薹链格孢为测试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的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拮抗活性较高的产芽孢细菌。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同时通过室内、田间防治实验测定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到200株细菌,初筛获得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株,经过复筛获得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产芽孢细菌DL-59。该菌株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3 mm。鉴定该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田间防治实验DL-59菌剂的病指防效达到79.07%,对白菜黑斑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菌株为芽孢杆菌,芽孢对菌剂的仓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对生防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生防菌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分泌生防作用相关的酶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对早疫病菌丝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对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琼脂扩散法进一步验证活性成分。【结果】将筛选得到的生防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C16。菌株C16能分泌淀粉酶和表面活性素,具有固氮能力,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早疫病菌丝的生长,发酵液的抑菌圈可达31.5 mm, 10 mg/mL脂肽粗提物的抑菌带可达12.67 mm。早疫病菌分别与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共培养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扭曲变形,表面产生褶皱,以及出现囊泡化等现象。对脂肽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Iturin两种物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两种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伊枯草素Iturin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C16,其主要抑菌物质为伊枯草素Iturin。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了备选菌种资源,同时为菌株C16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8-52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3株拮抗细菌菌株,对其中的69株进行了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8-52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序列分析。将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结果与相应种、属模式菌的性状相对照,认为菌株8-52与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应性状很相近。根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此菌株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AB24542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78%,因此鉴定拮抗菌株8-52为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1.
对一株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其发酵液经一定温度处理后仍具有抑菌能力,在pH值3.8~9.0之间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用胰蛋白酶处理后拮抗活性无明显变化。经终浓度为2 mol/L(NH4)2SO4处理过的粗发酵液,其上清液与沉淀均具有拮抗活性,沉淀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后,证明其拮抗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XG1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液经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保留时间为15.757 min的除草活性物质Ⅰ。本研究证明,菌株XG1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并为今后分离纯化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开发新型细菌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0-9菌株对引起小麦根腐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50%,该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作用达83%;0-9菌株代谢产物处理尖孢镰刀菌的分生孢子后,其萌发率降低61.2%;发酵代谢物质在高温和长时间紫外线照射下仍具有约80%的抑菌活性,且代谢产物的有效抑菌活性可以长达14 d。同时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0-9菌株对5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0-9菌株也具有广泛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谱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所分离的1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的抑菌广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中,GZ-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GZ-3次之,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FQ-1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6.6%,83.0%,且2个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9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对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初步将GZ-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Z-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
产抑菌活性物质放线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玲  张利平  石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71-6974
[目的]筛选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300株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筛选的阳性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筛选到抗菌活性物质产生菌111株,抑菌率为37.0%;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11、10和47株。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有很大差别,菌株17488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发酵样品稀释到2 048倍仍然表现出抑菌活性。用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作用于阳性菌株发酵产物,筛选到6株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变弱,菌株32349和kj0428的抑菌活性被抑制最明显。[结论]筛选得到的阳性放线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新型抗生素的筛选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木香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分离自健康木香植株根际土壤的324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了2株拮抗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菌株at-21和at-97,抑菌率分别为66.8%和78.6%.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株拮抗菌株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t-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at-9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以烤烟Coker 176、K326为材料,采用生物活性测试和半叶枯斑法,测定47株放线菌菌株发酵上清液抗TMV的活性,对具活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株放线菌的发酵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其中菌株F187、F349、F417发酵上清液对TMV具有明显钝化作用,发酵上清液与TMV作用30 min后抑制率分别为57.18%、60.27%、70.19%;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F187、F417、F349均属链霉菌;链霉菌F187、F349、F417的代谢产物对TMV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值得在菌种鉴定、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MTT法对分离自美国圣璜岛海域的251株海洋细菌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以期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新的天然产物资源。结果表明:54株海洋菌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在测试浓度为100μg·mL-1时,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占总测试菌株的21.5%,其中有7株菌株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在85%以上。在所有活性菌株中,菌株No.657的活性最强,其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的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36.53、3.19μg·mL-1,经菌株形态的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这表明,海洋微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菌株No.657是一株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菌,其固体发酵更适宜其活性代谢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木霉菌JM-1菌株对麦根腐离蠕孢CY6菌株的拮抗机制,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JM-1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分析JM-1菌株对CY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JM-1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可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抑制CY6菌株的生长,抑菌率为77.22%;显微观察发现,棘孢木霉JM-1对CY6菌株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同时,JM-1菌株可产生某些抗生物质,使CY6菌株的菌丝、分生孢子发生变形和消解。因此,棘孢木霉JM-1菌株可通过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抗生作用等多重生防机制抑制麦根腐离蠕孢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