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豫西南伏牛山区栎树食叶害虫发生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经分析研究提出一套系统有效地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3.
赤峰市4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赤峰市森林面积为299.0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35.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9.06万hm^2,虫害发生面积为8.04万hm^2,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88.74%,主要食叶害虫发生面积为5.80万hm^2,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64.02%。文章介绍了赤峰市人工林中常发性的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和偶发性的舞毒蛾、山楂粉蝶等4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规律,总结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杨树食叶害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辽宁省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杨树面积的增加,杨树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亦呈剧增态势,其中以食叶害虫的发生危害最为严重.自2009年始,全省发生面积每年皆有20万hm2,种类多达8种以上,严重威胁到现有绿化成果和林业生态安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监测、营造混交林、实施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除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市园林树木食叶害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刺蛾类食叶害虫,600m2的试验样地每年释放2万头、连续放蜂2年,可累计虫口减退率70%;针对杨毒蛾等杨树食叶害虫,600m2的试验样地每年释放2万头,连续放蜂3年,可累计减少食叶率达75%以上。松毛虫赤眼蜂对园林树木食叶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存在的技术要求高、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影响、见效慢、效果有限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将赤眼蜂生物防治作为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同时做好技术培训、选好防治林地、做准虫情监测及寄生率调查、选好放蜂时间以及确定好放蜂量来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技术研究,总结了杨树食叶害虫防治的人工物理防治,地面喷雾、喷粉、喷烟或放烟防治,飞机防治,毒环和毒绳防治,干基打孔注药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防治7项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伊春林区主要食叶害虫的调查,分析害虫食叶后对树木生长和木材质量的影响,提出防治食叶性害虫的营林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华庭 《竹子研究汇刊》2004,23(1):28-29,32
黄脊竹蝗和刚竹毒蛾是毛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其暴发成灾时虫口密度急剧上升,短时间内即可把竹林内的叶片吃光,减少翌年和第三年的出笋量,严重影响竹林生长和竹业生产,给竹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防治,能够避免或减少因食叶害虫的严重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   

11.
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的立木材积偏差很大,而直接利用二元立木材积表,则野外实测树高的工作量又太大。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直接用于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估计的方法,其估计精度可达到接近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研究提出的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结构通式为:RHi=。  相似文献   

12.
以18年生红皮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在土壤、地质、地貌、气候、水分等条件相同,而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从叶面函数分布、叶绿素合量、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不同的光能分布和吸收使红皮云杉的形态产生了差异,光是影响红皮云杉人工林生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福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老林带保护的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厚荚相思 ,较适宜的树种有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2个树种 ;适宜于滨海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木麻黄惠安 1号无性系和木麻黄澳大利亚种源C3 8,具有一定潜力但尚需做进一步观察的树种有短枝木麻黄、木麻黄澳大利亚 1 5 1 98种源、木麻黄无性系 70 1 #和细枝木麻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期出版的植物学典籍和志书,对《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中若干树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等进行了订正,以利于我国植物名称的逐步统一和规范化,避免使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树木营养器官在分类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庆渭  王木林 《林业科学》2000,36(Z1):10-18
应用营养器官进行树木分类是一种理想的新尝试 ,其目的是要改变以生殖器官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 ,使之更富于实用性。为此作者对我国 2 1 2科 1 4 0 0余属 ,近 1× 1 0 4 种树木的叶及叶脉、枝条、髓心的质地和结构、维管系统 (叶隙、叶迹 )、芽体及叶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认为我国树木营养器官可分为 7个类型 ,并对每个类型进行了科属 (含种群 )综合检索表及各科分属检索表的编制工作 实践证明只要能确切掌握树木的各个分类依据 ,这种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还以植物界各个分类层次 (门、亚门、科、属 )为基础 ,从营养器官上作了总结、归纳和分析 ,而且分析了脉序式样和维管系统在植物系统发育中的指示作用 ,补充和丰富了传统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6.
白银地区优良林草品种选择与林草复合经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良林草品种的选择和林草复合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引进的速生杨、速生柳各无性系间的扦插繁育和植苗造林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速生杨、柳苗期生长量与对照 (新疆杨、旱柳 )相比差异显著 ,90 %以上可当年育成一级壮苗 ,造林后速生杨、柳幼树初期生长量显著快于对照 ;引进的美国紫花苜蓿品种在林草复合经营中的品质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优势 ;林草间作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种植 ,林草复合系统中草的收益完全可以保证林木成材前幼林的抚育费用 ,并可实现盈利 90 0~ 15 0 0元 /hm2 。  相似文献   

17.
失叶对油松抗赤松毛虫的影响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章义  李景辉 《林业科学》1993,29(3):220-226
本文研究了不同失叶量、不同季节失叶、不同叶龄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叶的光合、蒸腾、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及油松生长与抗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油松的贮藏营养物质。结果表明:30%失叶量能提高树势与对赤松毛虫的抗性;油松的贮藏营养是脂肪,主要贮存于叶内,新叶的营养制造与贮存大于老叶;油松失新叶后所抽的梢比失老叶后的短,光合、蒸腾及树势与抗性更弱;为增强树势与抗性,新叶是应重点保护的对象;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幼龄幼虫主要危害新叶,取食新叶死亡率低,体重增长率大,为保护新叶与树势,应抓紧对幼龄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固氮豆科树种和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素芬 《林业科学》1996,32(5):434-440,T000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mcentJM分离方法,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这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木枯损模型是林木生长模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来自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森林经理调查的12个落叶松复位样地的131个径阶组数据,应用Logistic型回归式建立了落叶松林木枯损模型。自变量有径阶、相对直径、每公顷株数、每公顷断面积、平方平均直径、郁闭度和大于所估径阶的林木直径平方和。考虑模型的相关指数和各参数的变动系数,得出仅包含相对直径、郁闭度、平方平均直径3个自变量的经验方程。该经验方程具有形式简单、测算容易、无需年龄和地位质量指标、参数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落叶松径阶枯损比率和单木枯损概率的预估。  相似文献   

20.
杨树遮荫与荫棚遮荫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人工控制水肥等,研究了人工遮荫和林粮间作中的树木遮荫对农作物产是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遮荫与林粮间作树木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相同。林粮间作田受树木阴影移动的影响,田间总人有一部分时间处于全日照或接近全日照的时间,因此应该采用“树木遮下的日趋光强”来衡量树木的遮荫程度。研究表明,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与光强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可用经济方程判断遮荫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可判断作物的喜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