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眭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15周龄均可发病,有时可提前到1周龄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家禽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疾病也越来越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在自然情况下2~15周发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染。肉鸡的育雏期为4周,蛋鸡的育雏期为6周,都在法氏囊病易感周龄内,所以育雏期要重点做好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15周龄均可发病,有时可提前到1周龄内,以3~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但以2-8周龄的鸡只最易感,但是近来笔者发现有7日龄的雏鸡发生该病的病例,有的养鸡户怕鸡过早患传染性法氏囊病,于是就采取一日龄免疫的措施,这种做法不但见不到较好的效果,反而事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成年鸡以外,其他日龄段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就将今年的一个病例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引起3~12周龄雏鸡和青年鸡的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疫苗免疫接种仍是防制该病的最主要手段,但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常规的I型疫苗常常造成免疫失败[2,3,4],针对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卓  周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0):23-23,2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该病又称为甘布罗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刚出壳的雏鸡有较高的母源抗体保护不容易感染.12周龄以后的鸡法氏囊逐渐退化也不容易感染或成为隐性感染,3~6周龄的鸡最易感,在特殊情况下.1~15周龄的鸡也可被感染。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卫生管理和接种免疫工作,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肌注抗体和抗生素等。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其症状是法氏囊红肿随后萎缩,不同程度的肾变病肾炎和免疫抑制.临床上,本病只在3周龄以上的雏鸡中发生.发病鸡泄殖腔周围羽毛通常沾满含有大量尿酸盐的粪便(图1). 感染鸡在3~6周龄时会出现最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然而,只要鸡有一个功能正常的法氏囊,就可以观察到本病(高达16周龄).低于3周龄的雏鸡感染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无临床症状,但受伤的法氏囊会引发免疫抑制.此外,可见腹泻、厌食、精神抑郁、羽毛竖立,尤其是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图2).  相似文献   

13.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母源抗体对雏鸡的保护期大约为3周,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鸡在2周龄~15周龄都能够感染IBDV.IBDV通过口腔或者呼吸道方式进入机体,在肠道相关组织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复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的细胞因子表达在强毒攻入SPF鸡体内后发生变化即是很好的例证.体内外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损伤雏鸡的法氏囊,可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增强雏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抵抗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医认为:黄芪是一种补气药,可"补气益元”、"治一切气衰血虚之证”.现代医学则证实:黄芪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临床上用于抗肿瘤,消除慢性炎症.兽医临床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防治,且效果明显.由此可见,运用黄芪调整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治疗疾病,与传统中医"扶正”治病原则是完全吻合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发于2~5周龄鸡,病鸡以法氏囊炎为特征病变,由此造成雏鸡免疫系统的破坏及免疫机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严重。该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胸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笔者于2  相似文献   

20.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