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当今推行的棉虫综合治理体系中,抗虫品种的筛选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转Bt基因抗虫棉则被认为是控制棉铃虫暴发危害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客观地评价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1998年作者以国内外6个有代表性的转基因棉品种(系)为材...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棉花害虫猖獗,造成世界各生产棉国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决棉虫给棉花带来的严重危害,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产棉大国先后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了转Bt基因抗虫棉研究。本文阐述了①转Bt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进展;②转Bt基因抗虫棉的配套栽培技术;③种植抗虫棉的优点;④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棉花性状表现·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转Bt基因棉花转化系,经遗传改良含Bt基因棉花品系以及含Bt基因棉花杂种一代的抗虫性、产量、品质性状表现。指出含Bt基因抗虫棉当前应用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了提高Bt抗虫棉生产应用效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Bt单价抗虫转基因棉花在我国已研制成功,并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有关研究,棉铃虫很可能在几年之后对单价抗虫Bt棉产生抗(耐)性。因此,作者将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构建好的双价抗虫基因(Bt+CPTI)导入到我国自育的优良棉花中,以便使抗虫棉在...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趋势及Bt棉花的控制效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新疆南部棉花种植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棉花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棉花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棉铃虫具有在新疆南部猖獗危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本文报道了南疆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控制效率的研究结果。【结果】1993~2004年对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变化的监测显示,1997年后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上升,表明南疆粮棉混作区种植制度的改革已导致棉铃虫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2002~2004年对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 和 CpTI杀虫蛋白)和对照品种棉铃虫种群动态的研究显示,二代棉铃虫是南疆地区棉花的主要危害代别,抗虫棉花对幼虫的控制效率可达75%以上。在棉铃虫发生中等年份,转基因抗虫棉花可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结论】鉴于棉铃虫的严重危害,南疆地区有必要发展基于Bt棉花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5~1997年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及棉铃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内在抗性,对初孵幼虫致死率达90%以上,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其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三代棉铃虫不进行药剂防治则显著减产。初步提出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策略为:二代以保棉株生长点为主,三代要重点防治以保蕾铃。其防治指标是: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00~300粒,三代百株累计卵量80~120粒。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花的抗虫性及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1997~1998年以本地常规种植的非抗虫棉品种“苏棉9号”为对照,对国内4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及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Bt棉上二、三代棉铃虫可以免治,四代可在幼虫期按防治指标防治1~2次;取食Bt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基本不能化蛹完成生活史;Bt棉对鳞翅目幼虫具有兼抗作用,对刺吸口器类昆虫则无抗虫作用;在不治虫条件下,Bt棉可比常规棉增产11.31%~13.37%,虫卵量减少51.02%~63.27%;两类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无差异;所有品种治虫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治虫处理;Bt棉的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转Bt基因棉(以下简称转基因棉)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缓解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棉铃虫危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转基因棉在不同生物时期和植株不同组织器官抗性存在差异 ,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种群动态发生变化 ,以及棉铃虫对Bt抗性发展的潜在威胁 ,大面积和连年种植转基因棉后 ,势必对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和防治策略产生影响。我国转基因棉从1994年开始小范围试种、示范 ,经过逐步发展 ,1999年已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河北、山东两省…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反应,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品系310幼叶Bt毒蛋白含量。初步测定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幼叶中Bt毒蛋白含量为总可溶性蛋白南的(0.126±0.008)%。提纯的伴胞晶体样品经ELISA法检测,基Bt毒蛋白最低可检值为20ng/ml。这一检测技术既可对转 Bt毒蛋白表达量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也为阐明转基抗虫棉的抗虫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转Bt、CPTI基因的抗虫棉材料进行抗虫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 导入不同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抗虫棉因其杀虫机理不同而对棉铃虫抗性存在差异 ;2 随种植世代一代、二代、三代、五代其对棉铃虫的抗虫性下降 ;3 转基因抗虫棉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 ;4 棉铃虫四龄以上幼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产生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疆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全序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新陆早4号和C6524两品种中,收获注射地Bt杀虫蛋白基因的棉花种子2万余粒。经棉铃局喂的抗虫性生物检测,得到高抗虫的18株新陆早4号转化苗和36株C6524转化苗;以Bt基因的一对引物进行PCR分析,54株抗棉铃虫的转化棉花苗均扩增出部分Bt杀虫蛋白基因的目标带。未转化的对照棉花苗则无此条带,证实Bt杀虫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抗虫棉株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 ,表明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无明显差别 ,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幼叶 >成叶 >蕾 >花 (铃 ) ;抗虫棉对不同代次棉铃虫抗虫性存在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二代 >三代 >四代。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看 ,棉铃虫发生压力仍很大 ,其它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 ,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 3- 5d为宜。综合分析 ,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0,(2):8-10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已经种了十多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增多和抗虫棉种植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棉农反映.在田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有的棉株棉铃虫危害十分严重。据报道,种植已达10年的抗虫棉已逐渐对二代棉铃虫失去抗性。如果仍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转Bt基因抗虫棉迟早会不再抗虫,棉铃虫大暴发这一天迟早会来临,那时抗虫棉就会在瞬间失去应用价值,并且还会造成Bt生物农药失效。  相似文献   

15.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被棉铃虫食用后,棉铃虫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高纯度的抗虫棉田中,很难发现3龄以上的大龄幼虫,一般年份,2代棉铃虫不施药防治。转Bt基因控制合成的毒蛋白,只对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有毒杀效果,对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均无抗性,所以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抗虫棉田中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地位,而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的发生有所加重,所以防虫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6.
用常规棉和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室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之间对棉铃虫幼虫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JK-1、DB、D16、新陆早36,另外,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之后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比取食常规棉叶片的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减少12.5%~30.0%,蛹重减轻15.6%~41.9%,羽化率降低5.5%~80.0%。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棉花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特别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浅谈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就转Bt基因抗虫棉杀虫机理和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机制及其监测进行了阐述。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新的转基因抗虫棉、建立庇护所和诱捕成虫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虫性时空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Bt(Bacillusthuri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抗虫棉花(Bt棉)在棉铃虫(HeliocoverpaarmtugeraHubner)的综合防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田间应用中,表现为可以减少化学杀虫剂的用量,增加收益,增加棉田中益虫的数量。因此,由美国研制的Bt棉目前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进行了应用,我国也于90年代自行人工合成了表达Bt杀虫蛋白的CrylA基因,并经生物技术方法培育出了抗虫棉,成为世界上第2个培育出转Bt基因抗虫棉的国家,且前已在4个省进行了商业化种植。在抗虫棉的种植过程中,抗虫棉呈现出抗虫性随着生育期而改变的现象。而且…  相似文献   

20.
抗虫棉田间主要害虫动态及生态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芝  王桂英  禹淑梅  杨首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72-1072,1082
转Bt抗虫棉基因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不再是主要害虫 ;棉蚜、棉叶螨等刺吸式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 ,危害加重。对抗虫棉田害虫采取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棉花产量较对照化学防治增产 13 .6%以上 ,投资少 ,效益高 ,天敌资源恢复增强 ,达到保护农业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