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杨帆  陶春元  黄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37-17539
[目的]研究鄱阳湖滨湖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方法]在分析鄱阳湖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都昌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鄱阳湖都昌段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都昌县珍珠产业和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水土流失加剧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引起的。在鄱阳湖流域环境现状与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外源污染负荷削减、河流湿地恢复和水生态系统构建等途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项目的初步实施,削减了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量,使出水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了30%左右,从而削减了进入鄱阳湖的污染负荷。[结论]该研究为鄱阳湖滨湖带环境整治提供了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2.
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等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其形成受到生产活动、水文条件、动力因素及地形特点的影响,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保障;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公众尤其是农民的环保意识等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对土壤、水体、空气及农产品所造成的污染。针对芷江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既要提高芷江县人民的环保意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再度加重,又要对已造成的污染问题采取积极合理的控制措施,更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机理,防治污染问题恶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峡库区南沱镇632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探讨了农户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农户对过量施肥危害的认知程度、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的认知和过量施肥危害的认知与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4,-0.02,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06;可见,农户对在了解有机肥、过量施用化肥和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的情况下,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措施的意愿较为强烈.反映出当地农户经济收入较低,所以在生产中常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该区农村环境非常恶劣,农户的环保意识也就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峡库区南沱镇632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农户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农户对过量施肥危害的认知程度、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的认知和过量施肥危害的认知与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4,-0.02,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6;可见,农户对在了解有机肥、过量施用化肥和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的情况下,参与农业面源污染调控措施的意愿较为强烈.反映出当地农户经济收入较低,所以在生产中常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该区农村环境非常恶劣,农户的环保意识也就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6.
从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膜使用量、畜禽养殖粪便排污量、秸秆排放量等方面介绍了海东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从法制建设不完善、农业环境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民环境意识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监管机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依靠技术控制污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谈当今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但农村环境日趋恶化,主要面临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严重、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环保教育、完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谢兴旺 《甘肃农业》2014,(22):66-67
通过对积石山县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发现,近年来,积石山县农药、化肥、地膜污染呈逐年加重态势,农业新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农业面源污染监监督监管机制体制不是太健全,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相对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全县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化肥、农药、地膜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简单、农业新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农业面源污染监管机构不健全、农民环保意识普遍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强畜禽粪污和作物秸秆等无害化处理对策,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为例,以经济计量分析为方法,研究了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产品自用率、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户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以及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等因素均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向速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92-1293
在浅析鄱阳湖水环境状况及非点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非点源污染特点与成因,重点阐述了鄱阳湖区域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体的质量状况。[方法]于2014年对鄱阳湖区域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季节性调查。根据湖区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从鄱阳湖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共5个门36个属62个种。鄱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其次为硅藻门。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来看,鄱阳湖水体已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结论]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评价及后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质量现状着手,分析了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存在污染治理压力增大,湿地锐减、湖面萎缩及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持续加强污染防治;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建设;深化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振旗  沈根祥  钱晓雍  朱江  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7-20229
以能够代表上海淀山湖流域农业生产特征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大莲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莲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段水质四季监测和分析,得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季节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莲湖水系TN及COD季节变化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相关性不显著,而水系TP季节变化与面源污染TP季节排放相吻合,且与叶绿素a(Chl.a)值在四季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区域TP污染物是影响大莲湖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由于区域TP在冬季、夏季和秋季80%以上来自于精养鱼塘排水,因此精养鱼塘TP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作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水系重金属出入湖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借鉴潮时入海通量法,对赣江、信江、饶河、抚河、修水等5大河流重金属入湖通量及重金属出湖通量进行估算,并根据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及现状,确定经由其他途径输入湖区的重金属通量。结果发现,不同重金属的出入湖组成不同,Cu、Zn、Cd主要是溶解态,而Pb主要以悬浮态形式存在;通过潮时入海通量法计算得出河流重金属入湖总通量低于重金属出湖通量,其中出、入湖通量比较均为Pb>Cu>Zn>Cd,对于地表径流、环湖污水排放、降雨、内源释放等重金属输入途径达到较大影响,应该加强监控,防止鄱阳湖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鄱阳湖为例,对近年产生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从社会、市场、生产和文化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加之宏观上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等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加之主观上认识的不足,造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据生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构成,分析了2000~2010年鄱阳湖区25个县市农业面源污染TN、TP和COD负荷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00~2010年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TN负荷总量由37952 t增长到42108 t,单位耕地面积TN负荷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但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6.4%;TP负荷总量由9905 t增长到12230 t,单位耕地面积TP负荷由11.2 kg/hm2提高到13.2 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1.4%;COD负荷总量由142162 t增长到183206 t,单位耕地面积COD负荷由161 kg/hm2提高到197 kg/hm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8.7%。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较大的县市主要分布在高安市、南昌县、丰城市、东乡县等;单位耕地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县市主要集中在东乡县、万年县、余江县、新干县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