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较为普遍发生的芝麻黄化型病害分离物YS—I进行了初步病原鉴定。该分离物浸染芝麻引起叶片多角型黄斑黄化,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摩擦接种YS—I能够侵染7科9种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千日红、蚕豆;系统侵染油菜、百日菊等。该病毒能够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芝麻病组织汁液中存活期2天,钝化温度55℃,稀释限点4×10~(-1)。提纯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大小约为15×810nm。血清学上该病毒与芜菁花叶病毒密切相关,与花生条纹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和黄花叶病毒不相关。在TuMV株系鉴别寄主上,YS—I与引起芝麻矮化坏死的TuMV—Se具有明显不同症状反应。因此,YS—I为芜菁花叶病毒的又一芝麻分离株(TuMy—YS)。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自然侵染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的命名变得愈来愈混乱。1965年,Kuhn报道美国花生上一种种传病毒,定名为花生斑驳病毒(PMV)。1980年,Dubern和Dollel发现西非一种侵染花生病毒,称为花生眼斑病毒(GEV)。1981年,Sreanivasulu等报道印度一种侵染花生病毒,取名为花生绿色花叶病毒(PGMV)。1983年,许泽永等报道中国一种引起花生轻斑驳的病毒(VPMM),但没有给该病毒定名,  相似文献   

3.
3批92粒阳性反应种子检测说明,绝大多数种子子叶和胚带花生条纹病毒(PStV),仅有收获前摘取2粒未成熟种子种皮带毒。PStV种传率与品种、病毒侵染时期密切相关。参试17份花生品种和材料中,种传率最高为20.6%,最低1%。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种传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和其他类型花生品种。早期感病花生PStV种传率高,花针期以后感病种传率明显下降。小粒种子PStV种传率高于大粒种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比贴茎法更易操作;不同量(1~5粒)的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接种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以接种4粒燕麦粒病害发展速度最快;15~35d苗龄的花生幼苗接种带菌燕麦粒后,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接种技术白绢病发病快,发病率达到100%,最大病情指数为89.2。利用该技术在温室内对19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绢病抗病性鉴定,大部分材料中感或高感,仅中花16表现相对抗性。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花生斑驳病毒(PMV)是当今世界各国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花生病害。 受PMV侵害的花生出现系统性斑驳花叶,严重时整株矮化,对花生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PMV侵染花生、大豆后,对两种作物籽仁的脂肪酸及氨基酸影响都有报道。据坦斯奇等1975年报道大豆感染病毒病(包括PMV的侵染)后,对大豆粒中脂肪酸有显著的影响。赫维斯等1979年报道,在高抗、中抗和易感的三个花生种质接种PMV后,其对花生籽仁内亚油酸的影响最大,对总氨基酸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对甘蔗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同一植株的不同叶片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叶尖、叶中、叶基)分别取样进行宿根矮化病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甘蔗生长时期常规PCR方法都可以检测出宿根矮化病阳性植株;对呈阳性植株的不同叶片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检测均呈阳性,说明被检测甘蔗品种植株不同位置叶片对甘蔗宿根矮化病检测效率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芜菁花叶病毒在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侵染性有很大差异,以苗期最易被侵染,而成株期抗侵染能力很强。随着植株生育进程,病毒含量由低到高,并分布于各器官。病毒的增殖和运转与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密切相关。病毒在植株体内的垂直分布情况,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病毒有由下向上输送的趋势。根据病毒的侵染、增殖和运转规律,对防治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华中油菜产区采集油菜病毒病株标样237个,血清学诊断结果:芜菁花叶病毒(TuMV)侵染株率达66.7%,是引致该区油菜发病的主要毒原,黄瓜花叶病毒(CMV)以及二者复合侵染的均各占5.9%,其他零星发生的病毒共占21.5%。TuMV对不同类型油菜的侵染程度和表现的症状有明显的差异,甘蓝型油菜感染株率为56.0%,病叶症状以枯斑型为主;而白菜型油菜达86.0%,以花叶型为主。油菜病叶症状与侵染病毒的种类没有一致的规律,同一种类病毒在不同植株上可形成完全不同的症状;同一类型症状又可由不同的病毒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用SMV一变异株,测定其侵染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的侵染浓度、运转速度、显症时间及病毒浓度。结果表明;此变异株侵染感病品种合丰25的浸染度比中抗品种铁丰18低32倍,运转速度快48—96小时,侵染感病品种合丰25的显症时间显著比铁丰18短,合丰25植株体内的病毒浓度显著高于铁丰18(P<0.05)。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其主要侵染来源是病田土壤和带有病菌的种子,苗期侵染期长,从播种至五叶期均可由幼苗地下部分侵入,但侵染高峰在三叶期以前。多发生在冷凉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部、河北北部、西南山地、西北地区等。病害损失严重,发病率接近损失率。病原菌易在田间土壤中富集,可存活数年。品种抗性差异显著,但绝对免疫品种较少。抗病性受多基因控制。2002年,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本溪、抚顺、铁岭等地。这些地区如不进行控制,进一步发病的可能性还很大。1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1)感病品种的大量…  相似文献   

11.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影响山东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病毒。本研究选取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大花生品种花育36号/花育22号,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山东省5个地区的样品进行两种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在山东省5个地区都可以检测到,各地区种子带毒率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小花生种子的带毒率普遍高于大花生,田间发病率也普遍高于大花生,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这种病是全国各参区常发生的病害.从幼苗到成株均能感病,从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整个生育期中均能发生.锈腐病是人参生产中发病重又难以防治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锈腐病菌主要侵染土表以下茎部、根茎、  相似文献   

13.
由花生斑驳病毒(PMV)一个强株系引起的花生斑驳病毒病在苏丹首次报导。病害在花生产区广泛蔓延。田间主要症状表现为黄绿色斑驳,此外受感染的植株叶片严重畸形、植株矮化。病毒的寄主范围包括7个科20种植物。接种后的反应,在菜豆(Phaseolus Vul-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特异引物PCR技术,检测了该菌对玉米植株的侵染状况,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12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中,6 d的茎,9 d的根、茎、叶,12 d茎,抗病品种20060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6 d的茎、9 d的茎和叶、12 d的茎和15 d叶都能扩增出PCR特异片段,经过EM种衣剂包衣的玉米幼苗的根茎叶材料扩增出来的特异DNA条带明显少于未经包衣的玉米幼苗。EM包衣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了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幼苗的侵染机会,有效地防治了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级别脱毒种薯对旱地马铃薯病毒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旱地马铃薯脱毒种薯退化原因,对不同脱毒级别的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播种后统计田间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脱毒种薯脱毒级别的升高,种薯侵染的病毒种类明显增加,‘陇薯3号’原原种仅被2种病毒(PLRV和PVX)侵染,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都被4种病毒(PLRV、PVX、PVS和PVM)侵染;‘陇薯6号’原原种未被病毒侵染,原种和一级种各被1种病毒(PLRV或PVX)侵染,二级种被2种病毒(PLRV和PVS)侵染,‘陇薯3号’抗病毒弱,较‘陇薯6号’易被病毒侵染。种薯播种出苗后,卷叶病和花叶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着种薯脱毒级别的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马铃薯种薯脱毒级别的升高,收获后马铃薯腐烂率显著增大,商品薯率有降低趋势。除原原种外,马铃薯的产量随种薯脱毒级别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陇薯3号’和‘陇薯6号’的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原原种。  相似文献   

16.
栽培种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已鉴定出的主要抗青枯病花生种质进行人工接种和多克隆抗体检测,研究栽培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根据青枯菌在花生植株体内的潜伏定殖部位,将抗病花生品种划分为5个反应类型,类型间抗性水平和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潜伏定殖率与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发现不同花生品种受潜伏侵染影响的程度不同,鉴定出的几个产量水平高而且受潜伏侵染影响较小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育种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磷素对花生生理特性及生育效应,采用水培与砂培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磷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培条件下,磷胁迫处理降低了花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各器官(根、茎、叶)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抑制了幼苗生长发育,根茎叶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2%、10.9%和9.7%。(2)砂培条件下,花生结荚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碳含量、氮含量及碳氮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30~90kg/hm2范围内,上述4项指标较不施磷对照分别增加21.2%~34.2%、23.9%~42.1%、13.9%~22.3%和8.9%~17.0%;饱果期,花生叶片碳含量及碳氮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氮含量影响较小;荚果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处理较对照增产11.3%~23.5%。因此,合理施磷能够有效调控花生植株碳氮代谢,进而促进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8.
花生矮化病(又称矮缩病和孤老病)是山东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L.)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据调查1976—1977年在山东的部分花生产区曾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损失率达20—30%,重者为50%以上,个别地块单产只有20—30斤,几乎绝产。但1979年后病情明显下降,而且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 感病花生的主要症状是花生主茎和分枝的节间显著缩短,植株特别矮小,株高只有健株的1/4至1/2(封3图1),整株叶形变小,叶片呈皱缩状,变厚、变硬、开花很少,甚至不开花。矮化严重的病株,大部分不结果或结几个小果,果仁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防御酶系在花生与疮痂病菌(Sphaceloma arachidis)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疮痂病菌侵染条件以及侵染过程中抗感品种防御酶系响应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时,感病品种白沙1016潜育期为120h,当温度为15℃时,其潜育期达240h。湿度持续时间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具有明显正相关,病原菌侵染所需最短湿度持续时间为4h。病原菌侵染最适温度和湿度持续时间为:温度25~30℃,湿度持续时间36~48h。菌龄对病原菌侵染能力影响显著,随着病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侵染能力明显下降。接种病原菌后,寄主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抗病品种阜花17在接种后24~36h出现防御酶活性高峰,峰值均显著高于白沙1016,白沙1016酶活性高峰出现在48~72h,且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阜花17。  相似文献   

20.
花生果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花生病害,群结腐霉是其主要致病菌之一,在花生生产过程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为了控制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从健康的花生植株上分离获得39株内生细菌,并筛选出5株对群结腐霉菌具有明显拮抗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基于16S核糖体RNA序列和RecA序列,有5个菌株均被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其中,菌株PRI08对群结腐霉菌菌丝生长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活性。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接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RI08后,再用群结腐霉侵染花生植株,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9.5%和11.83%。此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RI08对花生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增加主茎高、侧枝长、荚果数量、饱果率和荚果产量,分别为20.44%,19.98%,26.61%,20.36%和21.52%。本研究表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RI08具有作为花生果腐病生物防治剂和花生生长促进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