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巨石斑鱼为材料,采用PHA、秋水仙素体外培养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巨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巨石斑鱼核型为2n=48=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2.
七带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表明,七带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4对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48,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第24对染色体长度明显小于其他染色体。通过与其他22种石斑鱼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发现七带石斑鱼具有石斑鱼属鱼类的原始核型特征,属于石斑鱼属鱼类的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3.
4.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 TemminckSchlegel1842)东京湾群体头肾组织染色体标本并分析其核型。结果显示,其东京湾群体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其中,亚中部着丝粒3对;其余21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4,核型公式为:2n=48,6sm+42t,NF=54;第24对染色体的短臂的形态具有多态性。该鱼染色体臂数高于石斑鱼类的原始核型类群,属于石斑鱼属的特化类群。云纹石斑鱼日本东京湾群体与厦门群体染色体核型存在显著差异,东京湾群体比厦门群体多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可能是长期隔离导致染色体重组进化形成的。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差异,可利用不同地理群体间的种内杂交优势改良云纹石斑鱼种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杂交后代与双亲染色体组型的差异, 证明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蓝身大斑石斑鱼 (Epinephelus tukula)杂交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可行性, 以及建立石斑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制片技术, 本研究以 4 月龄和 16 月龄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4 月龄母本后代和父本为实验材料, 通过头肾 -秋水仙素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制片, 经油镜观察和分裂相统计, 结果表明青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为 2n=48, 占比 91.00%, 核型公式为 2n=48t, NF=48; 蓝身大斑石斑鱼具两个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为 2n=48, 占比 82%, 核型公式为 2n=2sm+46t, NF=50, 臂比为 1.76±0.11; 杂交后代(E. AT)具一个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为 2n=48, 占比 78%, 核型公式为 2n=1sm+47t, NF=49, 臂比为 1.75±0.29。同时, 本研究对 4 尾 16 月龄杂交后代鱼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 观察发现所有个体性腺中具有大量卵母细胞, 杂交后代均为雌性, 初步说明杂交后代所具有的异形染色体与性别无关, 推断异形染色体形成的原因是父本提供了 23 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 1 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母本提供了 24 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研究结果为石斑鱼杂交后代异形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 以及杂交后代性状选育和种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春丹  张晓波  李明云 《水利渔业》2005,25(4):16-17,20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前肾为材料,低渗一空气干燥法制片,对香鱼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鱼染色体绝对长度较小,为0.83-2.90μm。其二倍体数目2n=42,核型公式为2n=18m 2sm 22t,染色体总臂数NF=62。  相似文献   

7.
六带石斑鱼染色体核型和银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带石斑鱼为材料,利用腹腔注射法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碱获得大量处于分裂中期的头肾细胞,头肾细胞经低渗处理、卡诺氏液固定后,常规自然晾干法制作成染色体标本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银染研究。结果显示,六带石斑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为2n=2st+46t,NF=48;Ag-NORs仅有一对位于第24对染色体即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  相似文献   

8.
哲罗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哲罗鱼(Hucho taimen)肾细胞为材料,采用胸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哲罗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84,核型公式为:2n=18m 16sm 34st 16t,NF=118.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国对虾的染色体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实验材料采用精巢、胚胎,无节幼体等,以气干法和压片法制片,吉姆萨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选择分散良好的分裂相摄影。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染色体数目为n=44,2n=88。并发现一对具有次缢痕的染色体。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它的核型为2n=88=66M+16SM+6St。  相似文献   

10.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金黄色乌鳢的细胞遗传学特性,便于今后对其种质进行评估与鉴定,以金黄色乌鳢为材料,通过活体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及秋水仙素,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研究其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金黄色乌鳢染色体数为48,核型公式为2 n=4 sm+22 st+22 t,臂数NF=52.本试验中未发现随体、次缢痕及异形性染色...  相似文献   

12.
高寒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了高寒鲤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是:高寒鲤染色体的核型公式为2n=100=28m+28sm+44stt,染色体臂数NF=156。  相似文献   

13.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Epinephel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约100种,具有分布广、生长快、个体大和肉质鲜美等特点.石斑鱼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大型鱼类,少数种类在温带水域也可遇见.  相似文献   

15.
白缘Yang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龙华  汪登强 《淡水渔业》2004,34(2):9-10
本文对长江上游水系的白缘Yang染色体作了分析研究。采用肾脏细胞法和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结果表明:白缘Yang的染色体数在22—26之间,并确定2n=24的类型占73.7%,臂数NF=46,染色体单倍体总长度为28.75μm。由核型公式20m 2sm 2st确定为雌性个体。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现象,也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布氏石斑鱼的染色体核型、银染和C-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补充布氏石斑鱼细胞遗传学数据, 并为石斑鱼染色体进化研究以及石斑鱼遗传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利用Giemsa染色、C-带和Ag-NORs方法对布氏石斑鱼的染色体核型以及异染色质和具有转录活性的核仁组织区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 其染色体组由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绝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呈异染色质带, 仅在第24对染色体靠近着丝粒的位置检测到银染带, 以上结果均表明, 布氏石斑鱼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17.
驼背鲈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区又君  谢菁 《南方水产》2007,3(5):49-53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类群,但在鲈形目中,其在进化上仍属相对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土鲶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A 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研究洞庭湖土鲶的染色体核型.试验结果表明,洞庭湖土鲶染色体组由58 条组成,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4组,m 组有12对染色体,sm 组有8 对染色体,st 组有7 对染色体,t 组有2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均有相应的同源染色体.洞庭湖土鲶的2n=58,NF =98,其核型公式为:2n =24m+16sm+14st+4t.  相似文献   

19.
文蛤二倍体和三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文蛤二倍体的核型为2N=38,24M 14SM,NF=76;三倍体的核型为3N=57,36M 21SM,NF=114。二者染色体类型基本相同,均未发现有异型和具随体的染色体。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文蛤与帘蛤目(Veneroida)及帘蛤科(Veneridae)的其他种类之间的核型异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亲源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洲红点鲑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美洲红点鲑的细胞生物学特征,采用植物血凝集素(PHA)、秋水仙素(Sigma)腹腔注射和空气干燥制片法,以头肾组织为材料,对美洲红点鲑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红点鲑具有染色体56条,核型公式为2n=56=18m+4sm+34t,NF=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