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为技术手段,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完成了彭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彭阳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具有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典型特征;从时空分布规律上来看,彭阳县地质灾害具有条带性与集中性;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关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关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该县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关县滑坡灾害的发育与地应力及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现有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有较大的耦合关系,人类既是灾害的创造者又是灾难的承受者。加强区内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掌握滑坡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体系,编制防灾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以便做到有效防灾减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陇南陕南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南陕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高发区。利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特征差距 ,结合野外调查分析 ,建立了滑坡、泥石流分区标准。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 ,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得到全区滑坡密度分区情况和泥石流作用强度分区情况。分析了滑坡、泥石流成因。对不同发育程度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对怀安县11个乡(镇)2、50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排查,确定的调查目标包括滑坡及隐患78处、崩塌或潜在崩塌33处、泥石流隐患5处、开挖战备地道引起的地面塌陷4处、险坝1处,共121处地质灾害点,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分布特征、成灾规模、危害程度和稳定性状况等。综合分析影响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气象因素及人类活动等,结合发育情况、危害现状和成灾特点,综合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找出灾害隐患点并划分灾害易发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警系统,因地制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减少人为诱发因素,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等。  相似文献   

5.
甘肃东部滑坡遥感调查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TM数据为基础资料,结合SPOT图像及航片、地形图、地质图,建立了滑坡遥感解译标志,对甘肃东部滑坡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滑坡分布特征,将滑坡分为2个大区8个小区。根据滑坡的密度、规模、危害程度,对以上地区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并划分出三个等级:Ⅰ级极危险区有兰州—定西滑坡带、临夏—渭源滑坡带、通渭—秦安—清水滑坡带、舟曲—武都白龙江滑坡带;Ⅱ级危险滑坡带有武山—天水滑坡带、礼县—成县嘉陵江上游滑坡带;Ⅲ级危险区有华亭—崇信滑坡带、环县—庆阳滑坡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西陵峡水田坝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结果]研究区发育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危岩)和不稳定斜坡,其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300~800m的区域,坡度20°~40°斜坡区域,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侏罗系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和沙溪庙组(J2s)岩性段中,以顺向结构岸坡中发育地质灾害居多;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汛期6—9月。[结论]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岸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库水波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7.
泾川县境内黄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貌、岩性、植被等影响着灾害的发育和分布,降雨和人类活动是主要诱发因素。在2010年1∶5万地质灾害调查图的基础上,对泾川县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以期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康定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岁海  刘爱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26-229,233
康定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及滑坡变形体)等。康定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107处,其中滑坡41处、泥石流42处、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和滑坡变形体)24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7.2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高山峡谷区和西部高原深谷区,东部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大渡河两岸及其支流展布,西部高原深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雅砻江及其支流展布。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库蓄水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蓄水过程中库水位及侵蚀基准面的抬高等变化将会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起到了重要影响。为保障九甸峡水利枢纽的顺利建设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营,以九甸峡库区为例研究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水库蓄水后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库区的详细的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蓄水后,库区沿岸产生多处库岸滑塌和小规模的新滑坡等灾害,塌岸宽度为50~100m,主要分布于洮砚以上的河段;库区浅层和深层滑坡共39处,蓄水初期库水位抬升诱发和加速了滑坡的变形破坏,蓄水后,大部分滑坡位于库水位之下或远高于库水位,受库水影响较小;蓄水对库区内滑坡的发育影响较大,对原有泥石流沟发育影响较小,泥石流沟的发育主要由降雨引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小流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以泾河流域六盘山镇幅地质灾害调查为实例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统计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剥蚀构造丘陵区及低山区地貌,泥石流主要发育在侵蚀中低山区,崩塌主要分布在河谷斜坡地带和断裂带内,地质灾害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软弱的泥岩岩组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易滑地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地质灾害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孙景梅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127-129134
选用两期遥感影像,采用室内解译结合相关调查资料进行修正的方法,获得了新疆自治区巴楚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巴楚县耕地面积在时间上经历了持续扩大的变化过程,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原有耕地为基础逐步向林地和草地扩张的态势。土地开垦破坏了区域内维系绿洲生态安全的防护林体系,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发展趋势,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同时,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本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以洪洞县为例,研究分析县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方法]选取2000,2010和2013年山西省洪洞县遥感影像,通过解译遥感影像,最终获得洪洞县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碳排放估算模型,估算了洪洞县13a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效应。[结果]2000—2013年洪洞县的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期间净碳排放放量共增加了6.12×105t。作为主要碳源汇——建设用地和林地,二者的面积不断增长,但建设用地带来的碳排放远超过林地所能吸收的量。洪洞县各个乡镇在这13a中的净碳排放空间差异变化明显。[结论]优化县域土地利用结构,能够有效地减轻碳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深入分析和研究元阳梯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光谱特征,能够为今后元阳梯田的遥感分类识别提供专家知识,克服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弊端,及时准确地掌握元阳梯田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元阳梯田提供基础依据。在对元阳梯田进行基于SPOT5的目视解译分类的基础上,提取了各梯田斑块中心点上的海拔、坡度、坡向、MODIS-NDVI以及Landsat TM各波段上的像元亮度值,分别从元阳梯田的空间分布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和像元亮度特征三个方面,提取和归纳了元阳梯田的遥感辅助识别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元阳梯田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拔 > 坡度 > 坡向,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1 400 m、坡度12°~33°、北坡和东北坡;随着梯田斑块面积的逐渐增大,MODIS-NDVI平均值则逐渐减小,总体平均值为0.754,最小值为0.378,最大值为0.849;元阳梯田在可见光波段(B10,B20,B30)的DN值较低,在近红外波段(B40)的DN值较高,各面积的等级元阳梯田在Landsat TM数据各波段上的像元亮度曲线趋近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嫩江沙地的中心,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研究嫩江沙地的荒漠化程度有较好的代表性。在研究区选取63个样地实地调查荒漠化程度,同时获取研究区的ETM+遥感影像,对荒漠化主要评价因子植被盖度、生物量、裸沙占地百分比进行遥感定量反演,地表结皮和土壤质地采用定性的方法结合目视解译进行提取。在现有荒漠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荒漠化程度评价的定量化遥感信息模型,并输出荒漠化程度分布图。利用63个实测样地数据评价遥感信息模型的精度,被正确评价的样点数为57个,遥感信息模型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的精度达到90.5%。  相似文献   

15.
遥感调查中耕地解译面积精准核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扣除小地物和线状地物是提高遥感调查中耕地解译面积精度的重要手段。该文选择安徽省濉溪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16 m多光谱影像作为数据源,在解译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与GIS空间运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线状地物进行扣除,采用布设抽样样方的方法对小地物进行扣除,对研究区耕地解译面积进行精准核算。结果表明:1)濉溪县解译耕地面积为1 320.64 km~2,广泛分布于全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的四铺镇、百善镇、铁佛镇等地区,北部地区耕地分布相对较少;2)濉溪县共有45.14 km~2的线状地物被解译为耕地,占整个研究区耕地解译面积的3.42%;3)濉溪县小地物平均扣除系数为3.51%,遥感解译耕地面积中有44.77 km2的小地物被解译为耕地;4)扣除线状地物和小地物后,濉溪县耕地面积为1 230.73 km~2,全县解译耕地面积误差由6.57%降到0.68%,全部样方遥感解译平均误差的总体差异并不明显,单个样方在扣除小地物前后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可为提高耕地解译面积精度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武功县2006年、2009年两期Lansat 5-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求得该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武功县未来12 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引入模型效应系数检验该模型,模型效应系数值为99.99%,用该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可靠的;人类活动是武功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武功县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和菜地面积分别减少5.74%,0.74%;而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则逐年增加,分别增加6.29%,0.57%;水域和特殊用地面积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明晰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严重的生态问题,通过对喀斯特地区岩石热特性的探究,提出基于热红外遥感的石漠化监测方法.以平果县为研究区,利用2006年Landsat 5和2014年Landsat 8热红外遥感影像计算亮温,参考高分影像建立典型样本区并分析样本区亮温,确定不同石漠化等级的亮温阈值,最后对全县石漠化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平果县石漠化变化.平果县2014年石漠化分级结果显示:非石漠化占18.47%;潜在石漠化32.9%;轻度石漠化占24.8%;中度石漠化占18.94%;重度石漠化占4.89%.平果县2014年石漠化整体情况较2006年有所好转,局部区域石漠化有恶化的趋势.本研究通过确定适当的夏冬季亮温差阈值可以有效地对石漠化程度进行分级划分,该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客观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析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区域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支持依据。为了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的信息和趋势,对土地利用动态平衡的调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辅助手段,以九龙县为研究区域,利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的Landsat卫星TM影像,采用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九龙县13a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通过各年土地利用分布变化图,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了九龙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林地净增加了170.96km2,其中169.94km2草地净增为林地,1.9km2旱地净增为林地,说明林地主要是由旱地和退化草地转化而来;冰川净增18.67km2,裸地净减6.14km2,说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的水土保持起到了显著成效。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了九龙县未来几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林地面积将会以每13年递增2%的速度变化,冰川面积将会以每13年递增1.5%的速度变化,说明未来九龙县的生态环境将会是良性发展,为九龙县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精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3S技术对土地利用/覆被和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以精河县为研究区,选择2005年、201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对精河县的土地利用/覆被进行了定量的提取,结合近10年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精河县"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评价指标体系,对精河县土地利用/覆被与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精河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先恶化后改善,总体向好的方面转变,但其分布格局极不平衡;(2)水体、耕地和林草地是精河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较高的地类;(3)精河县大部分地区处于临界安全水平,精河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