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栽插密度和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榆A繁殖田母本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基本苗数的结果分析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以母本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高.不同栽插基本苗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黎榆A繁殖母本栽插以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粤优 938的播期、栽插密度试验 ,对其生育模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粤优938主茎叶龄数与伸长节间数、幼穗分化进程、分蘖动态及穗数、穗粒数及粒重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这一模式特点在生产上应掌握 :粤优 938播量 1 1 2 .5kg/hm2 ,播期 4月底至 5月初 ,栽插规格 1 6.5cm× 2 3.1cm为宜 ,基本苗控制在 90~ 1 0 5万 /hm2 ,当大田总基本苗数达到 2 5 0~30 0万 /hm2 晒田。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两优996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呈极显著差异,随密度和基本苗的增大产量提高。适宜栽插密度以行株距16.5 cm×19.8 cm,每蔸栽3粒谷秧苗为最佳,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有效穗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杂交晚稻天丰优101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每亩栽插8万~10万基本苗,施纯氮量12.5~14 kg/亩,肥料运筹按基肥:分蘖:穗肥4:3:3为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冀中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生产试验,在适期播种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的分蘖力不同,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也不一样,其中,邯4564分蘖力较强,基本苗数量在150万株/hm~2为宜;邯麦16号分蘖力中等,邯麦13号分蘖力一般,基本苗数量在300万株/hm~2为宜。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类型品种单株分蘖与成穗的影响不同,其中,对邯4564的分蘖力和分蘖成穗数影响显著,对分蘖成穗率影响不明显;对邯麦16号的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影响显著,对分蘖力影响不显著;对邯麦13号的分蘖力、分蘖成穗数和成穗率影响均为显著。从单位面积穗数的构成分析,成熟期的单株分蘖95%以上来源于冬前分蘖,春季分蘖成穗很少。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品种的分蘖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并注重培育冬前壮苗,保证低位蘖成穗。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三系杂交中稻新品种荃优259的5个栽插密度的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株型、株高适中,剑叶较挺,分蘖能力较强,穗型中等,结实率较高,成穗率和千粒重较低,人工栽插的适宜种植密度在25.1万穴/hm~2左右,基本苗105万~120万苗/h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级杂交早稻03优66不同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产量间呈极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栽插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和施氮量偏低时,每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03优66以每公顷抛60万基本苗,总施纯氮量180 kg,氮肥运筹基肥75 kg、分蘖肥60 kg、穗肥45 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 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 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分蘖苗移栽与氮肥运筹对超高产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水稻超高产栽培产量对不同分蘖苗移栽和氮肥运筹的响应,以超级稻准两优527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分蘖苗移栽和氮肥运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田按1.11万穴/667m2密度栽插4蘖秧苗、分蘖期施N量为总N量的5%(总N量为13.8 kg/667m2)时,其生长高峰期的基本苗为28.6万穗/667m2,有效穗19.38万穗/667m2,成穗率67.7%,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最大,产量也最高,为853.3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粳稻移栽密度的试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分蘖和成穗有明显的影响.建议粳稻大面积栽培生产以26.4~28.1cm的行距、11.6cm的株距为宜,这样能充分发挥大穗品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在我省沿淮及淮北地区作单季中稻栽培,经近年试种、示范和推广,增产效果显著.在较好的大田生产条件下,亩产一般可达千斤左右,比同样栽培条件下多本栽插的中籼南京十一号、珍珠矮等常规中稻品种增产2—3成. 杂交水稻具有强大的分蘖能力,这是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据大田调查,在亩栽1.5—2.0万穴,单本栽插条件下,亩产千斤左右的杂交中稻,单株分蘖一般可达15~18个,分蘖成穗率通常为60~70%,每亩有效穗18—22万,分蘖穗占全田总穗数的比重在80%以上,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因此,研究和掌握大田生产条件下杂交中稻的分蘖特点及其合理利用问题,对制定育秧方案、安排栽插密度和运用肥促水控等栽培措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优质杂交稻D优3232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苗数、施肥方式试验,分析不同栽培因素及水平对分蘖成穗、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16.7 cm×20 cm规格栽插、每穴插3粒谷苗、采用底肥 分蘖肥 穗肥的施肥方式,能充分协调植株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增大低位分蘖和大分蘖成穗比例,穗型较大,着粒较多,结实率较高,同时群体穗数多,获得的产量最高;在密度、苗数、施肥3因素中,以施肥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苗数,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小;不同施肥方式中,以底肥 分蘖肥 穗肥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合理栽培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单产创世界纪录的高原杂交粳稻榆杂29为对象,进行了3因素(肥力、密度和基本苗数)5水平栽培试验,共12个处理,36个小区.分析了榆杂29穗颈稻瘟发病程度与肥力水平、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个别处理(处理水平12),重复(8,16,36)间穗颈稻瘟病情指数DSI(disease severity index)(3.8,16.7,4.9)相差2~3倍,揭示存在穗颈稻瘟发病中心.统计分析表明榆杂29穗颈稻瘟病情指数(Y)与所试验的肥力水平相关性不显著;与栽插密度(X1)和基本苗数(X2)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Y=1.023357+0.514596 X1 X2.  相似文献   

14.
水稻每亩的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数,是构成水稻群体的基础。为了给生产上进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栽插密度与建立高光效群体结构关系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我院进行,以汕优3号工厂秧为材料,5月10日进行温室播种立苗,5月12日田间绿化炼苗,5月25~29日栽插。栽插密度分三个处理:Ⅰ.每亩2万穴,基本苗2.8万,叶龄3.4;Ⅱ.每亩1.5万穴,基本苗2.3万,叶龄4.0;Ⅲ.每亩1.2万穴,基本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水稻品种"花优14"在嘉定地区种植的最佳栽插密度,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2015年在嘉定区华亭镇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该品种的基本苗、高峰苗和有效穗的数量逐渐增多,且较早够苗,易形成足够的有效穗,但是成穗率比较低;从产量来看,在嘉定地区当行距固定为30cm时,株距14cm为杂交晚粳"花优14"最适宜的栽插密度。  相似文献   

16.
机插杂交粳稻基本苗数对分蘖发生与成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置25.05、50.10和75.15万株·hm~(-2) 3个基本苗数,进行机插秧新生分蘖跟踪挂牌,研究各级分蘖的发生率及成穗率特征。结果表明:机插杂交粳稻栽插50.10万株·hm~(-2)基本苗时群体有效穗数最多,产量最高;机插杂交粳稻分蘖发生和成穗主要集中在2/0、3/0、4/0、5/0和6/0的一级分蘖及1/2、1/3和1/4的二级分蘖;随着基本苗数增加,分蘖发生数减少,最终成穗数也减少,同时高位分蘖对产量的贡献也减少,单茎重、各蘖位的每穗粒数和占最终穗数的比例均减小。机插杂交粳稻移栽时以50.10万株·hm~(-2)基本苗为宜,过多或过少都影响机插杂交粳稻分蘖发生、蘖位利用和成穗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粳稻移栽密度的试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分蘖和成穗有明显的影响。建议粳稻大面积栽培生产以26.4~28.1cm的行距、11.6cm的株距为宜,这样能充分发挥大穗品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于苗情观察点连续3 a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主栽水稻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吉首市主栽水稻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中下旬,基本苗7.0万苗/667m~2左右;分蘖始期为5月10日左右,分蘖终止期为6月15~22日,孕穗期阶段为30 d左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开始抽穗,9月上旬成熟收获。有效穗可达14.5万穗667 m~2,每穗实粒数170.9粒,水稻单产达575.2 kg/667m~2。最后针对该研究条件提出了水稻高产的生产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苗4~5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密度为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控制分蘗的条件下,研究了基本苗数、单株分蘗数、控蘖时期以及群体(穗数)的大小、级成与穗子大小的关系。通过对两种栽培途径的比较,認为在相同群体(穗数)条件下,采用降低基本苗数,充分利用分蘖成穗的途径,比增加基本苗数的途径,有利于穗大粒多高产。研究证明,在生产上利用分蘖成穗的数目,以10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