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胃药是指能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调整胃的机能活动,提高食欲和加强消化的一类药物。健胃药按其性质与作用可分为四类:(1)苦味健胃药:苦味健胃药主要用于大家畜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常用的有龙胆(龙胆末、龙胆酊、复方龙胆酊)、马钱子酊和苦参等。(2)芳香性健胃药:芳香性健胃  相似文献   

2.
1根据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合理用药 1.1家禽的口腔构造简单,无牙齿,舌黏膜的味觉乳头较少,味觉反应极弱,可将许多药物拌在饲料中喂服,但也因此对龙胆末等苦味健胃药不能引起反射性健胃作用。舌乳头对咸味无鉴别能力,同时禽类有挑食颗粒饲料的习性,因此在饲料中未粉碎好的无机盐类颗粒,  相似文献   

3.
1用药特点由于家禽的生理特点与其他动物不同。因此,要尽量避免套用家畜甚至人医的临床用药经验,而应根据鸡家禽的生理特点选用药物。家禽的某些生理特点与选用的药物有密切的关系。家禽没有牙齿,舌黏膜的味觉乳头较少,对苦味药照食不误。当家禽消化不良时,苦味健胃药不起作用,所以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而应当选用大蒜、醋酸等助消化的药物。家禽一般无逆呕动作,当家禽服药过多或其他毒物中毒时,不能采用催吐药物,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排除毒物,疗效较佳。家禽对咸味无鉴别能力,但喜爱挑食盐颗粒,易引起食盐中毒,  相似文献   

4.
1 马属动物(马、骡、驴)主要用盐类健胃药:如人工盐、硫酸钠、硫酸镁、食盐等,盐类健胃药多应用于慢草、便干的病例,用量为50~100g,拌料内给予,每天1~2次,连用3~5天,如和酵母片(粉)同用更能增强良效。慢草便稀的病例用酊剂健胃药,如姜酊、陈皮酊、豆蔻酊等每次100~150ml,加水适量灌服。2 反刍动物(牛、羊、骆)主要用苦味健胃药,如用苦参50~150g(羊用20~50g)或大黄30~60g,每天1剂,连用2~3剂;龙胆末32~50g(羊用10~20g),还可用醋500~1000ml(羊…  相似文献   

5.
正1注意鸭的生物学特性与用药的关系鸭靠喙采食饲料,口腔内既没有牙齿,舌粘膜上也没有发达的味觉乳头,食物进入口腔之后,停留时间短,依靠舌的帮助进行吞咽,咽下的食物通过宽大的食道而进入食管膨大部。所以当鸭只消化不良时,不应使用苦味健胃药,苦味不能起到健胃作用,只能服用助消化的药物和微生态制剂。即使需要服用带有苦味或其他异味药物时,也不会影响采食和饮水。鸭只对咸味也无鉴别能力,故在使用食盐时要严格掌握用量,否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禽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家禽疾病趋向复杂化,如何准确、经济、有效地选用药物防治各种疾病,已被业界所重视。本文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生化代谢特点、繁殖特点、疾病辅助治疗及药物配伍特点等方面概述了如何进行合理用药。1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合理用药1.1消化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家禽没有牙齿,味觉不发达,所以鸡对苦味药照食不误。但使用苦味健胃药疗效差;对咸味无鉴别能力,但鸡爱挑食盐颗粒,而引起食盐中毒,应严格掌握食盐用量。家禽的嗉囊是食入体内饲料暂时存放的场所,可经嗉囊注入给药,但应注意对…  相似文献   

7.
家禽的科学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禽用药的特点1.1家禽用药的特性家禽在受到疾病的侵袭时,肝肾功能下降,用药时应选对肝肾毒害作用小的药物,并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和减少剂量。禽类饲料内添加颗粒状的药片一定要压碎。鸡有挑食饲料中颗粒的习性,如果直接饲喂,鸡会先挑食这些颗粒状药片,从而使药物服用不均匀,甚至会导致药物中毒。家禽出现消化不良时,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因禽不能咀嚼,药在舌黏膜停留时间短,不能使苦味刺激禽的味觉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健胃作用,而宜使用大蒜、醋酸等助消化药物。家禽不能催吐。禽类(除鸽、猫头鹰等少数禽)大多无逆呕动作,所以家禽中毒时,使用催…  相似文献   

8.
正家禽的口腔构造简单,没有牙齿,舌的味觉机能很差,对苦味的健胃药,如(龙胆末)不能起到反射性的健胃作用。对咸味无鉴别能力,故配制饲料时应该严格控制食盐的给量,以免引起食盐中毒。家禽有嗉囊(或食管膨大部),有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一旦发生中毒,不能用催吐剂,因家禽无逆呕机能,催吐剂没有效果。家禽的消化道较短,消化道内呈酸性环境,使用呋喃类药物时,呋喃类药在酸性环境中,药物的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养禽,合理用药,可节省经费开支,提高生产性能,增加养禽经济效益。(1)根据禽类生理特点用药。由于禽类采食后在口腔内停留时间较短,其舌黏膜的味觉乳头较少,故当消化不良时,不要用苦味健胃药,禽类大都没有呕吐动作,不宜用催吐药。禽类有气囊,能增加肺的通气  相似文献   

10.
1消化系统口腔构造简单,没有牙齿,舌的味觉机能很差,对苦味的健胃药,不能起到反射性的健胃作用。对咸味无鉴别能力,故配制饲料时应该严格控制食盐的给量,以免引起食盐中毒。有嗉囊(或食管膨大部),有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一旦发生中毒,不能用催吐剂,因家禽无逆呕机能,催吐剂没有效果。消化道较短,消化道内呈酸性环境,使用呋喃类药物时,呋喃类药在酸性环境中,药物的效力和毒力同时增强,在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防止药物中毒。家禽可以口服青霉素,因为青霉素在pH值6.5的溶液中  相似文献   

11.
兽用健胃中草药简介张挨双(山西省山阴农牧场二分场038400)增进家畜食欲,促进胃的消化,或调整胃机能的药物称健胃药。在兽医中药学里,此类药物常分散记载。笔者认为,消化系统是畜体最大的内脏系统,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的疾病,所以有必要将健胃药作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养禽专业户越来越多,在某些地区养禽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由于一些专业户缺乏专业知识,饲养管理水平低,疾病时常发生,而且用药方法不当,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年来的临床诊疗经验,谈几点看法。1根据禽类的生理特性合理用药家禽的生理特性与药物选择有密切关系。家禽具有其它动物所没有的气囊,肺通气量大,因此,喷雾给药法疗效高。家禽舌粘膜的味觉乳头少,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当消化不良时不宜用苦味健胃药如龙胆酊,而宜选用其它助消化药如大蒜等。禽类一般无呕吐机能,…  相似文献   

13.
禽类解剖生理特点与疾病和用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类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禽病防治是养禽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人禽共患传染病还会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禽类与哺乳动物比较,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禽类疾病的发生和用药。因此要想控制禽类疾病,必须掌握相关知识。1消化系统1.1味蕾数量少与哺乳动物相比较,禽类味蕾数量少,味觉敏感度十分低,因此对苦味健胃药,如龙胆末、番木鳖酊等不能反射性引起健胃作用。而大蒜、醋酸等助消化作用较好。1.2多数禽类不会呕吐禽类大多不会呕吐,对催吐药无反应。所以,当禽类口服有害物质时不能使用催吐剂,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科学养禽,合理用药,可节省经费开支,提高养禽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几点禽类科学用药技术,供同行参考: 1、根据禽类的生理特点用药:由于食物在禽类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其舌粘膜的味觉乳头很少,故当消化不良时,不要用苦味健胃药。禽类大都没有呕吐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禽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如何根据家禽解剖生理特点合理用药,防治各种疾病,已被世界所重视。一、消化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1.家禽无牙齿,舌粘膜的味觉乳头较少,味觉反应极弱,对龙胆末等苦味健胃药不能引起反射性健胃作用,舌乳头对咸味无鉴别能力,对食盐的添加量应严格掌握,禽对大蒜、醋酸等助消化药物疗效良好。2.家禽的嗉囊是饲料暂时停留场所,对嗉囊注入给药,效果良好,但应注意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家禽肠短蠕动紧张,肠内容物在肠管停留时间短,直接影响肠对药物的吸收量,因此,给家禽用药的剂量须足,最好使用药液注射。3.禽类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胃肠卡他是马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50%,本病不分季节,但以冬、春草料更换时多发。来我站就诊的病畜大部分是因久喂芦苇和豆腐渣为唯一精料所致。虽然本病死亡率不高,但易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过去我们曾用苦味健胃剂和盐类健胃剂予以治疗,但疗效不佳或疗期过长,甚至造成死亡。近年来,我们试用缓下清肠健胃剂、黄连素等综合  相似文献   

17.
健胃药是指能提高家畜食欲,促进唾液、胃液分泌和胃蠕动,加强消化机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用整肠健胃药治疗马的慢性胃卡他疗效不大。1980年以来试用硝酸士的宁配合整肠健胃药共治疗42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番木鳖为马钱科植物,成熟种子主要含有番木鳖硷(士的宁)和马钱子硷,在临床上主要用其制剂士的宁注射液和马钱子酊,前者用于治疗中枢性不全麻痹性疾病,后者主要作为苦味健胃剂使用,常用于前胃弛缓、瘤  相似文献   

20.
1吃食差 放牧羊整天走动采食,活动量大,羊的食欲一般都较旺盛,而舍饲羊活动量小,采食的食物相对种类单调,其胃肠蠕动慢且弱,所以消化功能都比较弱,羊采食差。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改善。定期给羊群健胃,每两月左右给羊健胃一次,方法是给羊的草料中加入健胃助消化药,如大黄末、人工盐、山楂、“健胃散”(主要成分为六神曲、炒麦芽、山楂等),或加入草料喂,或用开水冲灌服,连服2-3次,每天一次,另外,最好用泻下性健胃药,如硫酸钠、大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