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Hly基因和Inl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二重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单增李斯特菌的Hly基因和InlA基因,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食品中的常见致病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均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二重PCR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4CFU/mL,并能够用于鉴定实验小鼠攻毒后内脏器官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培养物。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检测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对位于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β-溶血素基因内的26-bp寡核苷酸为引物,用PCR对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进行了检测,结果所有株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均扩增出186-bP的特异条带,其它种李氏菌和细菌均呈阴性反应。本方法可测出模拟肉样中少至92个细菌,模拟奶样中少至18个细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受其它污染杂菌DNA的影响。对市售猪肉和牛奶的检测结果表明,PCR法优于传统的分离培养法,具有快速、简便和敏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导致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技术、PCR检测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生物芯片技术等。本文对各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食源性病原菌,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物会引起李斯特菌病,致死率高达20%~30%.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环境、食品、人和动物宿主中,可以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并引起食物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论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几种关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包...  相似文献   

5.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 ∶ 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 ∶ 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6.
沙门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门菌保守的fim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沙门菌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组装成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对临床样品的检测,该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达4.5CFU(25μL反应体系),比常规PCR高100倍,而且稳定性良好,至少可以冷冻保存9个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沙门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适于大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猪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还威胁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消化道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及时鉴定出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本试验建立了猪源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志贺菌的四重荧光定量PCR和戊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实现5种病原体的同时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对117份猪临床样品(病变组织、粪便和肌肉等)进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定量PCR能够在1.5 h内完成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5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与其他常见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极限值可达5个拷贝,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线性范围涵盖1×101~1×10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3.16%。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73%~10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17份临床样品中大肠杆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志贺菌和戊型肝炎病毒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17.95%、6.84%、5.13%和11.11%。结果表明,本试验所...  相似文献   

8.
检测实验动物弓形虫感染的两种PCR方法的建立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建立敏感、稳定、特异的PCR检测体系,用于实验动物弓形虫感染的检测。采用B1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常规PCR,用P30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巢式PCR;用两种PCR方法检测实验感染弓形虫小鼠血液和腹腔波中的DNA动态变化;用巢式PCR检测自然状态下的普通级豚鼠、教学和科研用兔的弓形虫感染率,并和常规PCR检到结果比较。结果,巢式PCR可检测到1fgDNA含量,比常规PCR敏感lOO倍;对其他微生物DNA无交叉现象,特异性强;对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阴、阳性结果一致,稳定性好。小鼠感染弓形虫2d后,巢式PCR对小民腹腔液的阳性检出率为83.3%,对血液的阳性检出率为33.3%;感染3d后,腹腔液阳性检出率为100%;而常规PCR在小鼠感染3d和4d后才能在腹腔液和血液中检测到,检出率各为16.7%。受检普通级豚鼠没有感染弓形虫,教学和科研用兔的弓形虫总感染率为14.3%。结论认为,巢式PCR方法可用于实验动物弓形虫早期感染的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务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病是严重危害人兽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常规的猪链球菌血清学检测方法不但费时,而且只能鉴定到血清型。荧光PCR技术是一种新型扩增待检基因的方法,采用“闭管”操作,灵敏度比常规PCR高出100倍以上,而且整个过程只需要0.5~2h,还可避免常规PCR操作时EB染色的危害及PCR后处理可能带来的假阳性,是目前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青睐的一种病原的快速鉴定方法。本研究选择MRP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结束即可根据扩增曲线判定有无目的基因,从而确定待检菌是否为猪链球菌2型致病株。本方法的建立,为疫情发生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紧急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入传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快速、简便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上已发表的单增李斯特菌iap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各种条件建立针对iap基因的单增李斯特菌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估及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Mix最佳使用量为12.5μL,模板使用量为30 ng;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纯培养物的检测限为1×105cfu/m L,且能够区分单增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猪链球菌均无交叉反应;对42份疑似感染单增李斯特菌临床样品进行PCR检测,有7份扩增结果呈阳性,与传统分离培养结果一致。说明试验所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参照文献报道的沙门菌Repeat se和hisJ基因片段的引物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对沙门菌属和非沙门菌属的标准菌株及分离菌株进行了复合PCR扩增反应。结果,沙门菌PCR产物均出现199bp与495bp的特异性DNA扩增条带.而非沙门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这2对引物具有沙门菌属特异性。将提取的沙门菌DNA做梯度稀释,测定该复合PCR体系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此体系可检出10^3CFU/mL菌液提取的DNA模板。应用上述方法,对进境鱼粉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均出现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复合PCR是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沙门菌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口岸系统鱼粉、肉骨粉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肉、胴体拭子等400份单增李斯特氏菌样品进行前增菌,然后用荧光PCR方法对前增菌样品进行检测,挑取阳性样品进行后续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在传统单增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方法基础上增加了荧光PCR初步筛选,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省工省时,最终分离到5株单增李斯特氏菌.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志贺氏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饲料中快速检测志贺氏菌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根据志贺氏菌(Shigella)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ipaH)设计了一对引物,PCR扩增片段长度为386bp。通过对引物的特异性检测发现,4株志贺氏菌的PCR结果均为阳性,12株非志贺氏菌的检测结果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PCR对志贺氏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达120cfu/ml,检测快速、便捷。该方法操作简单、检验周期短、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4.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氏杆菌,是哺乳动物、人类、禽类共患的传染病病原菌,单增李氏杆菌病主要特征是败血症、脑膜脑炎、实质脏器坏死、单核细胞增生。该菌对人类危害较大,属重要的人类食源性病原菌之一,人类感染后侵害脑膜,造成脑膜脑炎和败血症,主要症状是发烧、恶寒、头痛、呕吐、单核细胞增多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hlyA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人工污染样品经Half-fraser和Fraser增菌后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扩增出234bp的条带,对照菌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4cfu/mL。人工污染样品的检出限为8cfu/25g,说明PCR方法检测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乳中布氏杆菌omp22基因的巢式PCR方法,经过反复操作验证该检测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等羊常见菌及羊基因组检测阴性,表明此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该方法有较强的敏感性,羊乳中布氏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0CFU/mL乳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毛皮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中irp2、FyuA毒力基因的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irp2、Fyu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扩增得到irp2、Fyu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300bp和951bp。据此建立双重PCR方法,并将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所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可同时特异性扩增出大肠埃希菌irp2、FyuA毒力基因片段,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均无特异性扩增。菌液最低检出量为2.8×105CFU/mL。在78份临床样品检测中,二重PCR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所建立的大肠埃希菌irp2、FyuA毒力基因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提高临床样品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鹅细小病毒强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的全基因序列,针对GPV的VP3保守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GPV的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GPV能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441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鸭瘟病毒(DPV)、鹅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Os和O1、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呈阴性反应。该法检测GPV核酸的灵敏度可达0.47pg;对GPV强毒皮下注射感染雏鹅各器官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8h即可从心、肝病料中栓出病毒DNA,感染后24h可从延髓、胸腺、胰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腔上囊、心、肝、脾、肺、肾、血液、小脑、直肠、肌肉、粪便中栓出GPVDNA,感染48h后可从骨髓中检出病毒DNA,感染312h后仍能从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心、肝、肾、粪便中检出病毒DNA。病毒分离阳性的可疑病料PCR检测为阳性,对,临床送栓病料的检测结果表明,PCR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19.
单抗酶联试剂盒与PCR方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对单抗酶联试剂盒与PCR方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进行了比较。将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以不同比例混合后 ,分别用ELISA和PCR法检测 ,在 1∶1 0 0的比例时 ,用这 2种方法均能检测出阳性样品 ;在 1∶1 0 0 0的比例时 ,用ELISA法检测为阴性 ,而用PCR法则能检测出。检测鲜牛奶、龙虾、虾仁、熟食制品等样品 ,2种方法的符合率达 97 6 %。对冻虾仁、人粪便样品的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后增菌过程进行同步检测 ,在样品的前增菌液 ,直接ELISA法检测的OD值小于 0 5 ,而PCR法扩增能出现特异条带 ,经国标方法验证为阳性 ,证实PCR法的敏感性优于直接ELISA法 ,而在选择性增菌液和M 肉汤后增菌液中 ,2种方法均能检出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技术对鸡毒支原体感染鸡病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已建立的检测MG和MS的PCR方法,对人工接种鸡毒支原体后2-20天的SPF鸡气管棉拭样品和气管、肺、肝、脾、胸肌、腿肌等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检测;对现场采集的样品同样作PCR检测。结果表明,上述人工样品均检测到病原,以气管棉拭样品检出量多;现场样品PCR阳性检出率为10.28%,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为2.8%,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