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灰飞虱重发原因及水稻条纹叶枯病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丰市常年种植水稻1.4~2.0hm2,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造成了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个别田块毁苗重种。为迅速控制病害发展,2003~2005年笔者开展调查研究和药剂试验,推广应急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1灰飞虱重发原因1.1种植制度、栽培方式有利于灰飞虱生存和发生稻麦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南通地区灰飞虱在不同寄主间的转移规律,以及小麦播期和水稻栽培方式等对灰飞虱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推迟小麦播期、麦田穗期兼防、增加水稻直播比例、秧田用药保苗等综合治理由灰飞虱传介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玉米粗缩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顽固性病毒病,近年来,由于该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2004年年底残存的灰飞虱经整个冬春季,个体携带病毒量剧增,群体带毒率高,经第一次繁殖后虫群数量也剧增,对水稻幼苗造成巨大危害,秧苗一旦被传染病毒,轻则造成大面积死 相似文献
8.
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害循环和灰飞虱的危害特点,提出采用抗性品种为基础、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生态调控技术为主导、以治虫防病为核心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灰飞虱几个传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吸食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的无毒灰飞虱(不带RSV的灰飞虱)经过4h吸食即可使35%的水稻发病;经吸食48h的吸食,即能使50%的水稻发病;吸食时间再延长,发病植株的百分率不再增长。吸食48h条纹叶枯病的病株的灰飞虱在健康秧苗上吸食4h后,可使40%发病,吸食时间再延长,病株率不再增长。不同温度对长翅型和短翅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25℃时产卵量最高,相同温度下产卵量以短翅型的高于长翅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进行了锐劲特防控水稻褐飞虱持效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5%锐劲特SC 45 m l/667m2在三代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总体防治效果90%以上的维持时间在20 d以上;在5%锐劲特SC用量降低至30m l/667m2后与目前防治褐飞虱常规药剂新一佳或吉米佳混用,其防效稳定在85%以上的维持时间为10 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寨丹EC对小麦田灰飞虱若虫、成虫均有较好的速效性,100 m l/667m2药后1d对越冬代若虫、成虫校正防效分别达80.59%~88.4%和61.1%,并且与扑虱灵WP、蚜虱清WP等内吸性强的药剂混用对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寨丹EC 50 m l/667m2加扑虱灵WP 40 g/667m2、寨丹EC 50m l/667m2加蚜虱清WP 40 g/667m2药后3 d、7 d对麦田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校正防效分别为79.79%、70.28%和69.74%、61.84%。 相似文献
13.
近10多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相继在江苏盐城流行,为此,我们较全面、系统、深入调查研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摸清了灰飞虱发生、传毒和病毒病的流行致灾规律,明确了一些水稻品种的抗耐病性,以及防虫网阻隔、适当迟播、耕翻灭茬等农业、物理措施在控制灰飞虱发生和传毒的作用,筛选出一批化学农药品种,为有效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病提供了高效、低毒的对路药剂。集成一套适合本地现行种植方式,易于操作,可持续的灰飞虱传水稻病毒控害减灾技术,供各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进行25%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其防效优于其他药剂,同时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生产上使用25%吡蚜酮WP15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抗条纹病毒;抗虫性分析发现,镇稻88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弱的抗虫性,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无抗虫性.表明:供试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对条纹病毒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以稻褐飞虱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约1 900 bp的DNA片段.通过T-A克隆,将PCR产物插入pMD18-T载体中.再以此重组载体为模板,以羧酸酯酶成熟蛋白基因(cae-M)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cae-M扩增产物和pET28a分别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酶切产物纯化后在T4连接酶作用连接成重组表达载体pET28a-cae-M.将pET28a-cae-M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62 kD外源蛋白带.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该外源蛋白与6×His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