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搅拌球磨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原料,α-淀粉酶为酶解试剂制备脂肪模拟物。以酶解产物的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DE)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机械活化时间、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等因素对DE值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机械活化后的淀粉酶解反应活性明显增大,对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的依赖性降低,在常温下可以进行反应。主要的原因是淀粉经机械活化后,其紧密的颗粒表面受到破坏,降低了结晶度,有利于酶解试剂的渗透与反应,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脂肪模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酶添加量5U/g、pH值6.5、水解温度45℃、底物浓度20%和水解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肪模拟物的DE值为2.63。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活化淀粉和脂肪模拟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机械活化干法制备顺丁烯二酸酐羧化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搅拌球磨机作为机械活化反应器,以马来酸酐为反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乙酸钠为碱性剂,通过边活化边反应的方式干法制备顺丁烯二酸酐羧化淀粉,并以产物的羧化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条件对羧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活化反应时间1.0h、活化反应温度50℃、马来酸酐占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1.0%、碱性剂占淀粉的质量分数为0.6%、淀粉含水量为12.8%的条件下,制得羧化度分别为7.74%的顺丁烯二酸酐羧化淀粉,说明机械活化对淀粉发生羧化反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显黏度计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COSAS)糊的流变特性,考察了淀粉浓度和NaCl对这4种淀粉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S、CS和COSAS浓度增大,这3种淀粉糊均具有增强的触变性,但OSAS基本上没有触变性;NS、CS、OSAS和COSAS糊均呈非牛顿流体特征,不同浓度下这4种淀粉糊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可用Ostwald-Dewaele方程描述。随着外加NaCl浓度增加,NS糊黏度迅速降低,表现出聚电解质溶液的通性,CS糊黏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具有一定耐盐能力;NaCl浓度在0.5%~3.0%范围内,OSAS糊黏度先降后升,COSAS糊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盐增稠现象,说明交联酯化作用改善了木薯淀粉的黏盐特性。  相似文献   

4.
双酶糖化工艺条件对玉米淀粉发醇生产酒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固定化醇母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发醇玉米淀粉生产酒精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影响玉米淀粉糖化率的几个因素,即糖化醇用量、糖化时间、不同原料对糖化效果的影响,并且确定了适于固定化发醇的最佳菌种,对清液发醇和带渣发醇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一种糖化效果好、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的生产酒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木薯机械化收获的生物环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木薯原料需求的增长和木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落后状况,提出了发展木薯产业化和研究实用的木薯收获机械的必要性。木薯收获的机械化是实现木薯产业化的瓶颈之一,为了开发实用的木薯收获机械,研究了影响木薯收获的生物特性和生长环境特性。生物特性包括块根特性和茎秆特性;环境特性包括土壤特性、气候特性和种植规格特性等。指出了研究木薯的生物环境特性是研发适合于各种地况的木薯收获机械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不同品种淀粉薯茎秆的机械特性,以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质量,对马铃薯收获阶段不同时期的茎秆进行物理特性分析。以北方地区淀粉薯兴佳2号、延薯4号为试验对象,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电子天平及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等仪器设备,研究收获期内两种淀粉薯茎秆的离地高度和剪切力的变化,得出最佳打秧离地高度为9cm及破坏马铃薯茎秆的基础数据。同时,对收获3个时期、两个品种的薯秧含水率进行测量,得出越临近收获期茎秆含水率越低的规律,确定淀粉薯杀秧最佳时期;在离地高度为9cm时,分别对3个时期、两个不同品种的淀粉薯茎秆进行直径与剪切力的测量,分别拟合出淀粉薯兴佳2号、延薯4号茎秆剪切力与作物直径间的函数关系式,对比相同作物的函数关系式变化趋势,得出最佳的时间为10月7号。本研究为马铃薯茎秆粉碎机转速、切刀速度及切刀拉力等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适宜的马铃薯茎秆粉碎期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酶—湿热处理对锥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研究酶用量与脱支时间对复合变性锥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的晶型均为A型,且预期血糖指数(p GI值)大多低于55%,属于低p GI值食品。由体外消化动力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等实验分析得出,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子链平均聚合度(DP值)、相对结晶度和熔融焓等随酶用量和脱支时间的变化表现为3个阶段,尤其在第2阶段,即当酶用量在50~60 U/g且反应时间在12~16 h范围内时,因分子链DP值适合重新聚合形成稳定的结晶结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结晶度和熔融焓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赵佳  杜双奎  周丽卿  王华 《农业机械》2011,(20):127-130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湿热处理温度、湿热处理时间和水分含量对普通玉米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因素对淀粉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和抗性淀粉含量有影响。处理后的改性淀粉溶解度、膨胀度和透明度低于原淀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原淀粉。随着湿热处理温度、水分含量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抗性淀粉含量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玉米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制备高交联淀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对交联淀粉的沉降积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越高,制备所需沉降积的高交联淀粉所需的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以及反应pH值越高,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对制备高交联淀粉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水平处理对食用木薯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GR891、GR11、SC9食用木薯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使用湖南金叶众望生产的生物有机肥追肥,设置4个处理,测定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的光合速率、干物率及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等。【结果】有机肥可以促进植株增高,同时增加茎粗与薯数;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食用木薯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的光合速率。此外,增施生物有机肥还影响食用木薯的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等指标,从而提升木薯品质,但是对粗纤维的影响比较小。【结论】合理使用生物有机肥追肥可以有效提升食用木薯的品质,并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可有效缓解土壤退化,但是也会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使土壤板结,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因此木薯生产几乎不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完整木薯生长周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对木薯干物质分配(Dry material partitioning, DMP)变化的影响。本文对木薯种植后70 d、120 d、230 d、350 d,少耕(Minimum tillage,MT)、传统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不耕(No-tillage,NT)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穿透阻力、大孔隙度、小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每30 d测定木薯植株中的干物质含量,直到360 d收获结束。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穿透阻力、大孔隙度、小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以及木薯叶片、茎秆、根系和残留种茎中的干物质含量均有影响。种植后150~210 d之间,干物质分配变化显著,这正好对应了块茎膨大期后期和休眠期早期。不耕(NT)处理下作物的茎秆和残留种茎干物质含量最大。地上部分干物质与土壤穿透阻力呈正相关。传统耕作(CT)和少耕(MT)对块茎产量的影响没有差异,因此,考虑到耕作对土壤流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少耕(MT)应当取代传统耕作(CT)。不耕(NT)处理提高了土壤的穿透阻力,阻碍了根系的生长,进而引起了木薯茎秆和残留种茎中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根系中的干物质积累,使得茎秆和残留种茎表现出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储藏器官特性。  相似文献   

12.
挤压对荞麦淀粉及其混配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布拉本德双螺杆挤压机对荞麦淀粉及其与玉米、红薯淀粉的混合淀粉进行挤压处理,并对挤压后淀粉的形态、组成、糊化及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可较大程度地改变淀粉颗粒的形貌和质地结构,荞麦淀粉比例增大使混配淀粉挤压后的质地有逐渐疏松的趋势。挤压后荞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膨胀势和糊透明度降低,溶解性和冻融稳定性增强,起始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明显下降,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明显变差。混配淀粉挤压后的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溶解度、冻融稳定性和糊透光率均明显高于纯挤压荞麦淀粉;随荞麦淀粉比例的减少,混配淀粉挤压后的起始糊化温度、糊透光率呈上升趋势,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则明显降低,并分别趋向纯玉米淀粉或红薯淀粉挤压后的黏度参数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灌定额(X1)、氮肥施量(X2)、磷肥施量(X3)、钾肥施量(X4)为试验因素,选用4因素5水平的均匀设计,研究不同水、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起马铃薯淀粉含量与灌水量、氮、磷、钾施用量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顺序为:X3X2X1X4,各因子交互作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顺序为:X1X3X1 X2X1 X4,二次项X1、X2、X3系数为负,说明灌水量、氮肥施量、磷肥施量过多和不足均会对淀粉含量产生副作用。以马铃薯淀粉含量为目标函数,最大值为17.60%时,各补水时期灌水量最佳分配为:补灌定额为930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180、240、276.15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量交替灌溉对木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作物旱后复水的补偿效应,采用不同水量交替灌溉方式研究木薯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设计了5种水分处理模式,分别为3种常规灌水处理(T1,T2和T3处理的灌水定额分别为10,20,30 mm)和2种交替灌水处理(T4处理:即对灌水定额10和20 mm进行轮回交替;T5处理:即对灌水定额10和30 mm进行轮回交替).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T5处理的总叶面积、总干物质质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31.1%,20.3%,64.6%和114.0%.与T3处理相比,T5处理节水33.3%,其总干物质质量下降较小,而根系干物质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1.2%,119.0%和13.3%.因此,T5处理是有利于木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不改变流动相和检测波长的情况下,测定食用酱油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含量;检测条件: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二氢钠(pH值4.0)∶乙腈=50∶50,检测波长为255nm,检测浓度范围为0.05~250μg/mL,最小检测浓度为0.025μg/mL。样品回收率为95.8%~104.3%。  相似文献   

16.
张华  毕素梅  纵伟 《农业机械》2011,(20):136-140
以饺子专用粉为原料,研究了以醋酸酯木薯、醋酸酯马铃薯和羟丙基木薯变性淀粉为面皮改良剂,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变性淀粉对微波速冻水饺蒸煮损失、质构、冻裂率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酯马铃薯淀粉能明显降低微波速冻水饺的蒸煮损失,而3种变性淀粉加入后均能使水饺皮光亮洁白、口感筋道,同时水饺的冻裂率也有明显的降低,因此,在微波速冻水饺的生产中,添加适量的该3种变性淀粉,有利于改善微波速冻水饺品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在不断强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科技的进步使国家、社会、人民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生活.机械自动化代替了许多通过人们手工劳作才能完成的事情,自动化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质量保障,减轻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及身体劳累度.本文针对机械自动化给人们生...  相似文献   

18.
品质改良剂对绿豆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充  张国权  张艳  曹芳 《农业机械》2011,(35):100-103
为研究品质改良剂对绿豆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以硬度为主要指标,选取食用胶、乳化剂、酶制剂及β-环糊精等品质改良剂,系统分析了改良剂对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甘脂、β-淀粉酶和β-环糊精对凝胶质构的影响显著,羧甲基纤维素钠或β-淀粉酶添加量为0.1%、单甘脂或β-环糊精为0.3%时,均可抑制凝胶的硬化,这4种品质改良剂在低添加量时对凝胶已有明显改善作用。瓜尔豆胶、硬脂酰乳酸钠对凝胶硬度影响较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汪晖 《当代农机》2023,(12):43-44
介绍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以及农业机械的现状,探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对农业机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解离大豆水解液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技术研究了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富肽豆粉中蛋白类物质亚基组分和空间构象的变化规律,并对生物解离富肽豆粉的粉体性质及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条件对HPLC-SEC峰的强度影响明显,分子量18~44 ku的蛋白质水解物约占总蛋白质类的73.47%~89.36%,主要亚基成分为大豆球蛋白,这是由于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的物相转换率和分子间碰撞机会不同,蛋白纤维化聚集形成的速度不同,从而对生物解离富肽豆粉分子量产生影响。此外,生物解离富肽豆粉的水溶性和分散性在不同微波干燥条件下具有相似趋势,这与粉体残余水分量、蛋白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分子构象变化及分子聚集和解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