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D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可对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山东某种鸭场采用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CH60株)对种鸭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后2w、3w、1m、3m和6m分别采血检测其中和抗体。结果表明,种鸭免疫后中和抗体维持时间长;在种鸭免疫后6m,其中和抗体仍然可以达到1:94。  相似文献   

2.
采血应激对蛋鸭产蛋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采血应激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程度,本文测定了金定鸭和莆田黑鸭采血前后各10天的产蛋量、蛋重和产蛋率,并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采血应激使金定鸭产蛋量下降,(P〈0.05);蛋重减轻(P〈0.05);产蛋率下降(P〈0.05)。采血应激使莆田黑鸭产蛋量下降(P〈0.05),但采血后蛋重减轻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
1.静脉采血:鸡的静脉采血一般在翼根静脉(即腋静脉)和翼下静脉进针,鸭多用肱静脉(即臂静脉)采血.方法是将鸡仰卧保定,拉开其中一翅膀,可见到翅膀中部羽毛较小的凹陷,叫肱窝,此处有一条静脉经过,肱窝的近身段是翼根静脉,其延伸部分叫翼下静脉,前者较粗,后者较细.在靠近身体的静脉根部,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血管,使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增粗.用另一只手持带8-9号针头的注射器沿血管的远心方向刺入.成年鸡每次  相似文献   

4.
鸭翅静脉血管瘘主要用于连续多次静脉采血和多次静脉内用药等,可以避免因连续多次静脉采血或用药给鸭所带来的应激刺激,翅静脉损伤及皮下淤血,并可以使静脉采血或用药方法简化,便于大批实验动物的操作。是一种为生理生化、临床病理、诊断等多门学科提供研究手段的实验外科手术。绍鸭翅静脉血管瘘制作方法在文献上未见报  相似文献   

5.
血液对动物机体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有时必需对机体采取一定量的外周血液。采血必然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物的红、白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等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从而使机体生长速度受到影响。为找出既能采出较多血液,又对其生长速度及血液有形成分变化影响较小的采血量数据而进行本实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动物:从师院附属牧场购进的500只1日龄的樱桃谷肉鸭。2.饲养管理:进雏前对环境、场地、鸭舍、鸭床、饮水器等进行常规消毒,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育雏期间(1周龄以内)用全价颗粒料进行饲喂,以…  相似文献   

6.
非致死性采血对于多种禽病的诊断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最常用的有翼下静脉、颈静脉和跖静脉采血。静脉穿刺采血虽对生命无多大危险,但常引起血肿而使多次采血困难或不可能。相对大量的多次采血可用心脏采血法,但对禽有较大的危险。最近,Vuillaume(1983)介绍了一种从鸭和鹅的枕静脉窦获得多次大量血样的采血方法。 Richard's(1968)关于头部静脉解剖的研究提示,枕静脉窦血主要来自于头盖骨内部。因此,枕静脉窦血液成份可能和其他途径的血液成份有所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7.
将200只1d龄雏鸭随机分为2组,攻毒试验组150只,对照组50只,自由采食,预饲7d。8d龄时按100ELD50感染剂量进行雏鸭攻毒,攻毒7d内每日称取体质量并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攻毒3d后攻毒组体质量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攻毒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尿酸(UA))等指标各自在不同时间阶段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以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不仅对其生长产生抑制,而且对机体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的性能造成影响。以上研究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用的鹅、鸭翼下静脉采血法,易造成术后出血不止,尤其白色羽毛的鹅、鸭沾染鲜红的血液后往往导致禽主不愿配合兽医人员采血普查疫病;同时此法一次难以采出较多量的血液,保定鹅、鸭也较麻烦。  相似文献   

9.
1材料和方法器械及消毒药物:5毫升玻璃注射器、6号或7号注射针头(洗净消毒)、青霉素瓶(消毒烘干备用)。消毒药物:75%酒精。试验动物:将401只鸡、鸭随机分为三组。试验一组,鸡61只、鸭80只;试验二组,鸭65只、鸡32只;试验三组,鸭120只、鸡43只。采血方法:试验一组采用翅下静脉采血。方法为:将禽保定,拔去翅下绒毛,用酒精进行消毒后,左手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套有针头的注射器扎入血管内缓慢抽吸,至所需量后拔出针头,用酒精棉止血。第一组只平耗时66分钟。试验二组采用脚底动脉采血。方法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少鸭病的诊断必须经过血清学、血液生化及血常规等方面的检查才能最后确诊。而作这些方面的检查,必须采取多量的鸭血。为了获取较多的血样,则通常采用从心脏直接采血的方法。而关于鸭心脏采血的操作方法的文字材料尚少见,就笔者看法;鸭的心脏采血与鸡有明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对一些肉用品种的鸭来说,若想通过外部触摸以确定心脏的所在部位则几乎是徒劳的,这里,将自己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所摸索到的、通过两种不同途径进行鸭心脏采血的方法在此作一介绍,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鸭瘟种毒和鸭瘟活疫苗检验用抗鸭瘟病毒特异性阳性血清,对6个月龄左右的山羊进行五次免疫。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采血并分离血清,血清经混合、分装、冷冻真空干燥后,对其进行了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剩余水分测定、中和效价测定、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鸭瘟病毒阳性血清特异性良好,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和剩余水分测定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三部)规定;血清中和效价大于1∶100,均匀性良好,可满足兽药典标准中鸭瘟种毒和鸭瘟活疫苗的鉴别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  相似文献   

12.
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16日龄北京鸭的效力、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利用实验室制备的3批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01401、201402和201403批),以0.5 mL/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16日龄DTMUV抗体阴性北京鸭,首次免疫后14 d按照同样的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14 d,二次免疫后7、14、42、60d和100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采血后以0.5 mL/只含500 DID50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注射鸭坦布苏病毒进行攻毒,攻毒后2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3个批次疫苗免疫16日龄北京鸭,二次免疫后7 d均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至60 d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三批疫苗二次免疫后7 d即对试验鸭产生保护,保护率可达到60%以上,其中皮下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60 d,肌肉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100 d。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对16日龄北京鸭采用二次免疫的程序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胸部肌肉注射途径优于皮下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鸭良种繁育体系 今后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我国现有的鸭品种资源,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等科学手段,培育出适合我国养鸭生产的鸭品种(品系),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使其首先在国内的鸭产业中占据优势,然后走出国门,进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本人从事20多年进出境动物检疫、国内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由于检疫检验工作的需要,对禽类进行近百次现场采血,其中通过对近8000只的鸭、鹅、丹顶鹤、鸵鸟采血,如沈阳光辉农场多次进口的樱桃谷鸭、沈阳东陵农场的鹅、沈阳动物园多次出口的丹顶鹤等,发现鸭、鹅、丹顶鹤、鸵鸟的右侧颈静脉比左侧静脉粗,从右侧颈静脉采血比左侧静脉采血容易,并且速度快。从兽医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该发现具有一定的解剖学意义。如果该现象能被推广,则能大大减少采血难度,加快对鸭、鹅、丹顶鹤、鸵鸟的采血速度,提高检疫检验效率,实际意义较大。其他禽类在解剖学…  相似文献   

15.
鸭瘟强毒接种一日龄雏鸡能致死已有报导。黄引贤(1962)的报导称:鸭瘟病毒对一日龄雏鸡胸肌注射能使其感染并能继代通过。四川农学院廖德惠等(1980)进行对一日龄雏鸡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死亡为5/10。《Diseases of Poultry LeiPovltz》第七版报导鸭瘟强毒可以通过一日龄雏鸡并能连续继代后使二周龄的小鸡发病。至于鸭瘟弱毒是否对一日龄雏鸡有致病性的资料尚少,广东省农科院畜医系1965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畜牧工作者在北京鸭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生产性能较高的新品系。为研究其血液激素和脂质含量与屠体生产性能的关系,特进行了本试验。材料和方法动物:参加试验的北京鸭分别为前辛庄Z—1系鸭(17只)、前辛庄Z—1×Z—2杂交鸭(21只)和肖家河地区饲养的未经系统选育的北京鸭(19只)。饲养:饲喂湿粉料,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自由采食。饲料水平为:1—3周 4—5周 6—8周粗蛋白(%) 21.48 19.36 16.60代谢能(兆卡/公斤) 2.925 2.906 2.9171~3周网上育雏,密度14只/米~2,室温85°F(第1周)、65°F(第2、3周)。3周龄以后地面平养,饲养密度5.5只/米~2。自然光照,有室外运动场。血样采集:采血时间为3、7、8周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褪黑素水平对禽类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条件分三组(分别是短光照组6h,对照组12h,长光照组18h)饲养鸡45只、鸭45只,采用翼下静脉采血,用经典血细胞计数法(WBC)测定鸡、鸭外周血白细胞数;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褪黑素水平,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中干扰素(γ-IFN)含量变化,研究不同褪黑素水平对鸡、鸭外周血白细胞消长规律和γ-IFN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光照组的鸡、鸭血中褪黑素水平明显升高,长光照组的血中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短光照组的鸡、鸭血中白细胞数、γ-IFN含量由于褪黑素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长光照组的则明显下降,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由于控制光照时间使内源性褪黑素水平不同,褪黑素水平对鸡、鸭外周血白细胞数和γ-IFN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人从事20多年进出境动物检疫、国内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由于检疫检验工作的需要,对禽类进行近百次现场采血,其中通过对近8000只的鸭、鹅、丹顶鹤、鸵鸟采血,如沈阳光辉农场多次进口的樱桃谷鸭、沈阳东陵农场的鹅、沈阳动物园多次出口的丹顶鹤等,发现鸭、鹅、丹顶鹤、鸵鸟的右侧颈静脉比左侧静脉粗,从右侧颈静脉采血比左侧静脉采血容易,并且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集疑似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蛋鸭卵巢病变组织,经RT-PCR鉴定其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阳性。将组织处理液接种到SPF鸡胚并盲传3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连续传代10代后,病毒含量达到10~(5.0)ELD_(50)/m L。为建立鸭坦布苏病毒病的发病模型,将分离到的鸭坦布苏病毒腿部肌肉接种蛋鸭,每日对鸭只采血并对分离的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摸索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毒血症规律;另外每日随机挑选10只感染鸭进行剖杀,观察卵泡病变情况,摸索卵泡病变规律。结果显示,感染鸭只第1~3日血清中病毒分离率均为100%,第4日病毒血症阳性率开始下降,第6日病毒血症消失;感染鸭只卵泡第3日开始出现变形、破裂或出血等病理变化,第8~10日病变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产蛋鸭的发病模型并确定了发病评判标准,为鸭坦布苏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PCR方法扩增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rirus,DuCV)FJ0601株Rep基因的完整ORF,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经IPTG诱导表达。诱导菌体裂解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将表达产物从凝胶中回收,免疫4周龄小鼠,3次免疫后,采血分离血清。所得抗GST-Rep多克隆抗血清分别与经PCR检验为阳性的病鸭脾脏、胸腺、法氏囊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在感染DuCV的发病鸭3种免疫器官中均可检测到由阳性细胞组成的局部病灶,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Rep融合蛋白至少保留了部分天然Rep蛋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