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育种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唐映军 《种子》2003,(1):8-9
采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三要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小麦高产育种应走大穗较多穗型求高产的育种途径,为本区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利用2008~2009年与2009~2010年的小麦区试结果,采用成组数据均值差异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3种方法对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实际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微小的变化可引起实际产量的显著提高。但从高产育种角度看,应在优先考虑有效穗增加的基础上,兼顾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性小麦品种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摸清了两种不同类型小麦三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即小表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作用,春性小麦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半冬性小麦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且三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补偿。  相似文献   

4.
郭宗学 《中国种业》2017,(10):52-53
模拟小麦杂交育种F3种植模式下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边际效应非常明显,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两者均为边Ⅰ行的边行优势最强,边Ⅲ行的边行优势最弱。小麦穗粒数无明显的边行优势。因此,为更准确地对小麦F3的各株行进行选择,以小麦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作为选择目标时,可参考其边行与内行优势的变化,消除其边际效应的影响,以增加选择的可靠性。而以穗粒数作为选择目标时,选择结果会相当可靠。  相似文献   

5.
济南17号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它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好、商品率高.该品种自2001年引入我市以来,500kg/667m2以上的地块大量涌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麦的整体品质连年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市农技站和种子公司的小麦产量比较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该品种500kg/667m2以上的高产途径,为指导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栽培条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多年多种小区试验和多点高产示范,对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期和适期早播,只要处理好与播量、冻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协调好穗、粒、重三因素的关系,提高产量。晚茬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够较好地协调穗、粒、重三因素的关系,提高产量;采用露地栽培,只有增加播量,依靠主茎成穗,以穗多取胜,才能取得高产。磷肥具有促进分蘖增加穗数,促进灌浆提高粒重的作用。氮肥也具有促进分蘖增加穗数的作用,而对粒数和穗重,则具有两重性,只有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适宜,才能协调好穗、粒、重三因素的关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连续4年对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郑农16成产3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7500kg/m^2产量水平,该产品成产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8.
对产量目标的追求是育种工作永恒的主题,超级小麦育种是在更高产量目标上的育种实践,如何实现产量突破则是摆在超级小麦育种实践者们面前的现实命题。当前超级小麦育种首先需要有效的理论指导;而植株性状的创新与突破则是超级小麦育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研究生理拔节至成熟期间主要温、光、水等气象因素,在多播期情况下对各类群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的变化影响,探索其变化规律,为我区小麦高产避免不良气候影响,扬长避短,提供适宜播期及品种. 1 生态条件及试验方法试验在铜仁谢桥坝上进行。试验地海拔254米,年均温16.7℃,年降雨量1271.6毫米,以4、5、6月雨量偏多。年日照时数1180.8小时。温光水等气候条件均能满足小麦正常播  相似文献   

11.
在偏迟播栽培条件下,对镇麦10号等3个品种,按穗数高、中、低3个类型在小局域地段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穗数、株高、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结果表明,3个品种都表现穗型偏小、每穗粒数较少。穗数变化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变化影响相对较小。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调查区间范围内,3个品种的穗数与产量符合直线回归关系。穗数与每穗粒数均呈负相关,中镇麦10号、镇麦15相关达极显著水平,扬麦16相关未达显著水平。穗数与株高呈正相关,3个品种都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扬麦16穗数达37.34万/667 m2及以上时发生斜倒。根据结果本文提出了偏迟播小麦以足穗高产的栽培途径及必须重视的三项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高产育种中产量性状的相关及其改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把山东省及黄淮麦区建国以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与当前高产新品种(系0相应性状的研究结合起来,从性状的灰色关联度、选择指数、多元回归及相关通径分析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随着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穗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影响穗重的主要因素千粒重。不同类型的高产可以有不同的产量构成模式。对于如何协调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抓住改良重点,提高选择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麦18号国家、河南省中间试验结果分别进行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程序分析,采用DPS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动态结构分析,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新麦1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强;500~550 kg/667 m2产量水平时,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均较大,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均容易达到高产;550~700kg/667 m^2产量水平时,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新麦1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是:在保证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是夺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麦产量潜力及其育种途径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潜力及其育种途径述评吴兆苏(南京农业大学210014)提高产量始终是小麦育种的最基本目标。小麦产量育种在国内外都已取得很大成就,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从1983年开始,我国小麦总产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小麦亩产达200多公斤,虽高……  相似文献   

15.
16.
886059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高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不同栽培条件影响产量的变异主要是穗数的变异,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次之,粒重的变异较小;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小麦生产中,穗数的决定先于每穗实粒数的决定。穗数的多少势必会影响到每穗的粒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通过改进小麦穗部性状,增加单穗粒数培育超大穗型的品种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一个新途径,并已育成一批超大穗的高代品系。在这些品系中,穗长和单穗粒数最高分别达到38厘米和212粒。其单穗籽粒重量最高可达8克以上。为开展小麦超高产育种提供了可供利用的亲本。  相似文献   

19.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千粒重减少14.7%,抽穗后7 d和抽穗后21 d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降低13.9%,14.1%;而对穗长、穗粒数和小穗数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10年来小麦育种的产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近年来四川省小麦育种工作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的改良效果,分析了1996-2005年的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每年度试验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对照在每年度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和在每年度试验中达到续试或审定标准的参试品系的平均产量及产量性状三类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10年间,四川小麦产量增长缓慢,整个产量育种还处于平台期,有效穗数缓慢增长,穗粒数基本稳定.千粒重在40-45g之间波动,株高维持在86-90cm之间。提出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面,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