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翅滨藜耐盐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盆栽四翅滨藜的幼苗浇灌试验表明,用0.05%.0.8%盐液浇灌。幼蓄的水分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光合生理指标等变化不大,植株生长正常;用0.8%。1.4%盐液浇灌,盆栽土壤含盐量为1.4g/L时,幼株生长正常,表明四翅滨藜是优良的耐盐新树种。  相似文献   

2.
脱硫渣及不同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地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枸杞及油葵施脱硫渣条件下施不同有机物料对改良盐碱地有明显作用:土壤pH明显降低。促进了土壤磷的矿化,增加了速效磷含量。枸杞试验:施脱硫渣及有机物料使重盐碱化土壤(pH〉8.5)改良为轻盐碱化(pH〈8,0)。生长中、末两期土壤pH、全盐量、速效磷差异达1%显著水平;不施脱硫渣条件下有机物料将土壤改良为中度盐碱化(pH〈8.5),生长中期pH、碱解氮达1%显著性,全盐量达5%显著性;生长末期pH、全盐量达1%显著性。各有机物料对土壤影响差异不显著。施脱硫渣及有机物料,明显改善了土壤环境,从而产量得以提高,枸杞施脱硫渣各处理平均产量为144.4kg/666.7m^2,较不施脱硫渣增产20%,较对照增产31%,均达5%显著性;不施脱硫渣,各有机物料处理平均较对照仅增产8.7%。油葵试验亦得到同样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盐碱土壤上紫花地丁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淑英  马金贵  马雨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420-8421,8428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的耐盐碱能力。[方法]以紫花地丁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将其移栽到不同pH的盐碱土上,观察土壤盐碱胁迫对移栽紫花地丁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在含盐量5.2和6.4 g/kg的盐碱土上,紫花地丁幼苗生长速率较在对照土壤上显著降低,分蘖能力显著下降;但是,移栽到含盐量3.6 g/kg的试验地中的紫花地丁,其株高、叶片数并没有明显差异,分蘖数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土壤,但对紫花地丁的整体生长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分析了紫花地丁在3种土壤上的生长动态,为紫花地丁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蚕桑产业特征 1.1蚕与桑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桑树是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能伸入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养分,对高温、寒冷、干旱等不良气侯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桑树的生命力很强。一般地讲,土壤pH值在4.5~8.5范围内,桑树都能较好地生长。桑树不仅抗盐碱,且耐瘠薄,桑树在武乡县适应性强,能到处生长,但取得高的经济价值则需要通过养蚕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纳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培养时间、通气量、接种量、盐浓度因素对纳豆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种生长适宜条件为:温度30-45℃;通风,转速140r/min,50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pH值7.0;培养时间24h;接种量2%-5%。纳豆菌耐盐性较强,在含盐量8%的条件下仍能较好生长。  相似文献   

6.
抗旱保水剂对小麦生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保水剂拌种和基施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促进小麦返青及中后期生长,株高、整齐度、叶面积等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穗粒数、千粒重比对照增加10%-15%,产量增加17%以上;保水剂基施具有明显的持效性,第二季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0.8~4.6个百分点,两季小麦共增产27.8%。  相似文献   

7.
石灰性土壤上利用天然沸石活化磷矿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石灰性土壤上以磷矿粉和天然沸石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上沸石对磷矿粉具有较强的活化作用,能使土壤速磷增加14.1%-50.5%,植物磷素增加5.0%-21.7%,大豆产量增加9.8%-20.7%,另外,沸石的施用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在本试验中,沸石以每盆施12.5g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愈伤组织与苗期耐盐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河北省东部沿海及内地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14个基因型的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含不同质量分数:NaCl(0、0.2%、0.4%、0.6%、0.8%、1.0%)的继代培养基上观察愈伤组织的耐盐性,并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愈伤组织的耐盐性有明显差异,耐盐性强的可在0.8%NaCl条件下生存,低的只能忍耐0.2%NaO含量;试验确定野生大豆愈伤组织耐盐性鉴定适宜的NaCl含量为0.6%;盐碱条件下生长的野生大豆愈伤组织一般耐盐性较强,非盐碱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大豆也存在着愈伤组织耐盐性较强的类型,试验发现细胞水平耐盐性强的材料在苗期也表现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严,除太粘重或过酸、过碱的土壤外都能生长,最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且含钙较高的黑钙土上生长。紫花苜蓿不耐强酸、强碱,喜中性或微碱上壤,pH值6~9的土壤都能生长,以pH值7~8为宜。紫花苜蓿耐盐性较强,可在可溶性盐含量0.3%的上壤中生长。种植紫花苜蓿地块最忌积水,连续淹水3~5天将引起根部缺氧腐烂而死。因此,种植紫花苜蓿地块必须排水通畅。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92年对上虞市新围海涂土壤的盐斑中心及外围含盐状况和大麦、棉花的生长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以氯化钠为主的滨海盐土,心底土含盐量高。0~20cm土壤盐分变化快,难以作为作物的耐盐指标。0~100cm土壤含盐量相对稳定,大麦在0.25%以下能正常生长,棉花在0.3%以下能正常生长,可作为制订种植计划时作物耐盐的土壤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徐传远  王丽萍  王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03-15503,15509
[目的]了解药用植物紫花地丁的植物分类及区域分布,为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分别随机采集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幼蕾及50株成熟野生紫花地丁的果实,经预处理后,对子房细胞及根尖细胞进行卡宝品红染色及染色体观察并计数。[结果]对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子房,用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进行子房细胞染色体制片,经光学显微镜镜检后,共得到127个可染色体计数的子房细胞;50株野生紫花地丁的种子经发根培养,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进行根尖体细胞染色体制片后,共得到92个可染色体计数的细胞。这219个可染色体计数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8。[结论]发现了一个紫花地丁的天然四倍体种群,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  相似文献   

12.
腹腔注射金银花、紫花地丁、板兰根煎剂0.5~1.5g/kg,对小白鼠皮肤血管通透性亢进,棉球肉芽增生以及对大白鼠甲醛性足蹠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皂刺煎剂0.5~1.5g/kg,对小白鼠棉球芽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大白鼠甲醛性足蹠肿胀的抑制作用发生较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紫花地丁植物学特征及栽培要点,阐述了紫花地丁的医疗用途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商陆、狗尾草、紫花地丁3种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的拒食作用。[方法]采用丙酮冷浸法对商陆、狗尾草、紫花地丁3种植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利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3种植物中,商陆丙酮浸出液对菜粉蝶的拒食作用效果最好,24、48h拒食率分别为74.53%和82.34%;商陆提取物对菜粉蝶3龄幼虫的拒食效果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0.050g/ml处理的拒食率为最高,24、48h拒食率分别为74.53%和82.34%。[结论]商陆可作为潜在植物源杀虫剂以供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大学校园草坪杂草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W"9点取样法对佳木斯大学校园草坪杂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常见的杂草主要包括15科24属27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优势种杂草主要有紫花地丁、老鹳草、蒲公英和白三叶等.同时,根据草坪杂草的分布特点和危害状况,提出了草坪杂草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庄元春  朱烨  何颖  张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83-2384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自制包埋剂和合成胶水包埋紫花地丁种子提取RNA的效果,证明提取紫花地丁种子RNA时,使用自制包埋剂能获得高质量的RNA。[方法]用自制包埋剂和合成胶水分别包埋紫花地丁种子,冰冻切片机切片破碎种子,提取RNA,通过RNA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比较2种方法提取RNA的效果。[结果]自制包埋剂组和合成胶水组提取的RNA浓度分别为3.42和1.04μg/μl;1.0%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2组RNA都可见2条明显的条带,28S rRNA与18S rRNA条带亮度之比大于1,但合成胶水组有较为明显的拖带。[结论]该试验结果显示,自制包埋剂包埋紫花地丁种子进行切片破碎,完全能满足提取RNA的需要,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有效成分为55%的丙莠滴丁酯悬乳剂玉米除草剂稀释成浓度为0.55%、0.27%和0.18%水溶液,分别喷施于玉竹、山兰、槭叶草、威灵仙、刺五加、金钱草、毛百合、北五味子、暴马丁香和穿龙薯蓣等10种药用植物,结果表明山兰和玉竹对3种不同浓度除草剂均无药害反应发生,可以与玉米进行粮药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18.
恩五叶蜜甜味绞股蓝快繁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绞股蓝新品种恩五叶蜜快繁体系的关键技术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快繁,可解决品种退化问题;以幼嫩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可大大提高快繁速度。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PP333 0.2 mg/L。炼苗后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5%。  相似文献   

19.
白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欢 《特产研究》2014,(1):52-54
首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白蔹挥发油,通过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分析其化学成分。最终分离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997%,主要包括:芳姜黄酮(21.465%)、2-甲基-6-对甲苯基-2-庚烯醇(17.438%)和蒽(14.224%)等,为白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绞股蓝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绞股蓝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不同溶剂对2种绞股蓝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对提取物中总黄酮进行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不同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最优提取方案为无水乙醇于90℃回流提取2 h。据初步鉴定,绞股蓝提取物中含有黄酮以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无论是Ⅰ型绞股蓝还是Ⅱ型绞股蓝,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其他溶剂提取物,且Ⅰ型绞股蓝中无水乙醇提取物清除能力较强,在浓度为0.6 mg/ml时反应30 min,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1.20%。无水乙醇、浓度75%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维生素C。[结论]野生绞股蓝提取物抗氧化性稍高于人工栽培的绞股蓝,但2种绞股蓝抗氧化效果差异并不大,说明南通地区的土壤等环境适合绞股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