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精品展上,一件件作品用道劲的枝干、斑驳的疤结、随性的飘枝、有力的根盘等躯体语言,诠释着树的沧桑与作者的匠心。观众在赞叹的同时常常会问:这些匪夷所思的精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为了让观众比较直接地了解岭南盆景的技法,细心周到的主办方特地在北海公园阐福寺山门下,安排了两场岭南盆景技艺表演,请吴成发、陈昌、黄就伟三位岭南盆景名家同台联袂合作。  相似文献   

2.
夏暑微露,朗日和风。2014年5月28到6月8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国际盆景协会(BCI)、世界盆景友好联盟(WBFF)共同主办的“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精品展”,在北京北海公园阐福寺盛装开幕。  相似文献   

3.
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先生为了促进南北盆景交流,推动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联袂在首都北海公园举办个人盆景展。  相似文献   

4.
黄就伟,一个早就闻名却从未谋面的盆景人。这次借着三位盆景名家在北京展览的机会,总算见到了这位创作盆景40余载、在盆景出口市场上叱咤风云的盆景大师。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盆景》2014,(9):64-65
2014年7月26日,值北京中山公园建园百年之际,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在中山公园唐花坞举办2014盆景赏石精品展,展出盆景作品90多件,观赏石40多件。展览于8月底结束。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成立于1992年6月,聚集了京城盆景、赏石艺术界的众多名家、学者、教授及资深人士。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是我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岭南自清代就有种植盆景的传统,特别是广州人栽种盆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家庭的天台、阳台、客厅、书房都栽种和摆设盆景,既舒眼目、怡心神,又美化环境、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7.
近闻,“岭南盆景”发祥地广州流花西苑发起“重振岭南盆景辉煌”的号召,他们一面集中西苑员工队伍中盆景的专业技术力量,一面向社会各界广泛遴选一批制作盆景的优质“树仔头”。  相似文献   

8.
孔泰初被公认为岭南盆景的一代宗师,这光荣称号于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部分盆景作品登录在《中国岭南盆景》的先辈遗作的篇章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些作品,无论在构图造型或枝法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每一件作品的艺术内涵,都具备了独特的个性,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孔泰初先生从三十年代初便致力于岭南盆景的创作研究。当时,虽然岭南盆景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先生已经把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9.
树桩盆景创作需要一个长的时间过程。岭南盆景中的一些大型桩、巨型桩,成型时间约为12~15年,或者更长;中型桩8~12年;小型桩也要3~5年。岭南盆景的特征是截干蓄枝。蓄枝的艺术要求是干、枝逐级收尖,最后达到任剪下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山水盆景起源这个学术问题,国内一直处于争鸣之中。归纳起来有4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晋代。《盆景》一书认为《南齐书》中曾记有‘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另一说起源于夏朝,《岭南盆景》一书载:“盆景起源……有近4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在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广州园博会联合穗、粤、港、澳地区举办岭南盆景联展。近300盆来自广州、广东10多个县市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盆景呈现在观众面前,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尽显岭南盆景的独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岭南盆景艺术造型是以截干蓄枝法为基础,不用蟠扎法构图造型的。这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植物生长快有关。截干蓄枝法,已成为盆景艺术造型的独特方法,被世界各国盆景爱好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3.
4月,位于北京东部的朝园花卉收藏品市场,举办了一次由北京多位盆景赏石名家、花鸟画家及紫砂盆收藏家等参加的精品盆景、古盆艺术展。展览主要展示非常精致、难得面世的小型树桩盆景、赏石、紫砂古盆、花鸟画等。仅盆景就有近百件,涉及30多个树种。既有上一代盆景艺人的遗作,又有百年以上树龄的珍品,其中不乏在国内盆景大展中获奖的精品,当然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贵州的盆景制作手法,主要受岭南和川派风格的影响,把岭南的蓄枝截干和川派的扎干综合起来,剪扎互用,利用树桩原胚的先天树干,因势利导,制作出了俊秀、自然的以火棘老桩为主的盆景作品。秀丽——可说是贵州盆景艺术的主流。看贵州在全国获奖的作品《飘》(见《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第七期),树种为火棘。主干采用高提根的手法,加强根部的整体宽度和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中山市东凤镇地势平坦,水网交错,民风淳朴,素有“中山市北大门”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东凤镇的盆景艺术创作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岭南盆景艺术扎根于此,欣欣向荣。本届盆景展是东凤镇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东凤镇花乌龟鳖园艺协会以盆景展的方式,表达了中山盆景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人民生产劳动的讴歌,为祖国65周年华诞献礼。  相似文献   

16.
厦门盆景     
厦门盆景,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就有盆栽出现。清末时,不论是富绅巨贵的庭院,或是平民百姓的住宅,都种有七里香、紫薇、石榴和榕树盆栽。其造型仿苏州“造片”手法,但已脱“六台三托”气味,多数系立式盆栽。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厦门盆景爱好者吸收日本美术盆栽的经验,结合岭南孔泰初的整形艺术,初探技艺革新,增加了悬崖、斜干等造型。一九六二年,岭南盆栽革新成功,创立“蓄枝截干”技法,称“岭南盆栽”。在广州组织了全国性  相似文献   

17.
盆景之对比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附近,有座名为《岭南盆景之家》的盆景园.园内散发出一股花木的清香。我穿梭在整然有序的绿树丛中,发现每一盆景都有题名.或从古典诗词中取单句.或匠心独运地亲自创作,这些音节响亮,内容含蓄高雅的题名,使人感受到浓烈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8.
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大良镇是个南方古镇,盆景艺术在当地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出现一股栽种花卉、制作盆景的热潮。大良镇盆景协会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人民群众渴望改善和丰富文化艺术生活的呼声中诞生了,现今有会员70多人。协会以振兴中华,发展岭南盆景艺术,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协会成立不久,即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会员了解中国盆景艺术的历史和岭南盆景艺术的发展史,以及全国各流派的艺术特点,学习植物学、土壤学、植培技术和盆景制作技艺。协会还以改革创新为指导,组  相似文献   

19.
在1998年10月1日揭幕、10月10日结束的“第一届省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上,广东省的中山、广州等十多个城市盆协,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盆景艺术界以及应邀前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的盆景朋友,共携来约600盆岭南盆景艺术精品参加了展出。多角度、多手法地展示了岭南盆景艺术的精华,使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获得了海内外参观者的崇高评价。在植物材料的采用上,大量出现的是传统品种,诸如榆树、九里香、朴树(盆景界相思)、榕树、雀梅(盆景界称酸味)、福建茶(盆景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盆经典的岭南附石盆景,曾多次在盆景大展中获最高奖。它树石相依,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石上树木曲伸有度,生长繁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