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驯化法,从石油污染土壤中以0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一株菌在柴油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 d降解率达到了71.7%,具有开发潜力,可以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接种量、温度、柴油浓度、N源6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6 d、pH值为5.0、接种量为5%、温度为35℃、柴油浓度为1 000 mg·L-1、N源为(NH,4),2SO,4的条件下生长旺盛,降解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2.
机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州祥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2株机油降解菌,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命名为FZ5),初步鉴定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sp.),并对菌株FZ5的生长和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7.5,培养基装量为250 mL三角瓶装60 mL.在N46机油初始质量浓度为3.5 g.L-1时,培养48 h的降解率为21.86%,培养120 h的降解率为23.96%.此外,降解的广谱性研究发现,该菌株能降解链烷烃,对环烷烃和芳香烃不能降解. 相似文献
3.
从吉林油田长期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富集分离、纯化出1株高效原油降解菌6#。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戈登式菌属(Gordonia sp.)。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原油降解率进行测定,并研究该原油降解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p H为8.0、原油质量浓度为2.0 g/L、Na Cl质量浓度为40 g/L、温度为35℃的条件下,培养21 d时该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为60.67%。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该菌株对土壤中原油的降解效果,降解45 d后,原油降解率可达63.59%。该菌株可广泛用于原油污染的土壤、水体以及工业生产中带来的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4.
3种水生植物对水溶液中乐果的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人工配制的含有机磷农药乐果的营养液中培养水生植物,研究了水葱、香蒲和石菖蒲对水溶液中有机磷农药乐果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水葱对乐果降解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抑菌条件下,3种植物都能够显著促进乐果的降解,去除能力为:水葱>香蒲>石菖蒲。水葱10d内对5mg·L-1乐果的去除率为59.8%,香蒲和石菖蒲组对乐果的去除率分别为42.5%和36.9%。在不抑菌条件下,水葱对乐果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去除速率常数为0.099d-1,水溶液中未检测到乐果降解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毒死蜱具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为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磷农药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喷施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毒死蜱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经复筛最终得到1株能够高效降解毒死蜱农药的微生物菌株D12,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研究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降解过程、生长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纯培养的条件下测定该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结果]当接种量为菌浓度OD560=0.179,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30 ℃,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时,该菌株D12培养6 d后的降解率达到50.4%。该菌生长的最佳毒死蜱浓度为1000 mg/L,对毒死蜱的最大耐受浓度为3 000 mg/L。[结论]试验筛选的菌株D12在基础培养基中对毒死蜱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7.
联苯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高效降解联苯菊酯菌株,为环境中联苯菊酯的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法,从湖南某农药厂下水道污泥中,以联苯菊酯作为唯一碳源进行摇瓶培养筛选,以降解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高效菌株,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降解的最佳温度、pH、接种量和联苯菊酯质量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好氧杆状菌,经鉴定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tsuruhatensis),命名为HLB-1。在pH7.0、30℃、接种量100mL/L、120r/min的条件下培养5d,菌株HLB-1对200mg/L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可达74.5%。获得的高效降解联苯菊酯菌株,其最佳降解条件为pH7.0,30℃,接种量100mL/L,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250mg/L。【结论】获得了1株联苯菊酯降解菌HLB-1,其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潜力,可作为环境中联苯菊酯农药生物修复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降解微生物的研究——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降解丙烯酰胺的微生物处理法 ,用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的方法 ,从自然界筛选能分解丙烯酰胺单体的微生物 .在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实验 ,测定降解效果 ,从中筛选出了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B99 0 8,并初步鉴定其为节细菌属的一种 (Arthrobactersp .) 相似文献
9.
10.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从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石油降解菌L10和D6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确定此两株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的浓度和性质对两菌株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效果,在处理10 d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污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微生物适应环境后,在石油烃含量为0.5%~2.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石油烃含量为2.0%~10.0%时,石油烃的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油烃的性质影响菌株的生物活性,L10和D6两菌株对稀油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对稠油的去除效果,各组分的去除率依次为烷烃>芳烃>胶质沥青质,两菌株对不同性质的石油烃中的烷烃、芳烃和胶质沥青质的去除率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氯丁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水,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本文通过循环富集筛得氯丁唑高效降解菌,研究了环境条件对其降解氯丁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受氯丁唑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为微生物法修复氯丁唑污染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种是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在液体有降解菌培养基中振荡40d氯丁唑降解率达98%,降解菌能降解氯丁唑产生CO2;通气量、培养基、温度、光照、含水量等都会对降解氯丁唑效果产生影响,微生物降解氯丁唑需要大量的O2,土壤中富含有机质时会影响微生物对氯丁唑的降解,在降解菌生长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有利于对氯丁唑的降解,光照也有利于氯丁唑的分解等。将降解菌投放于受氯丁唑污染土壤,通过光照、通气等,40d后土壤中氯丁唑的降解率达85%,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恢复到正常值的90%。 相似文献
12.
13.
14.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样品,经过驯化、富集培养,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对这2株菌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3方面进行鉴定,确认2株菌分别为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对膨松剂、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氮源、磷源等影响混合菌株石油烃降解能力主要因素的研究,以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各因素的施用种类以及使用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加入占污染土壤质量1.2%的3%的H2O2,营养物n(C):n(N):n(P)=100:6:1,加入体积分数为1%混合菌液,1.25%膨松剂(樟子松松针),在该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而添加0.05%的SDS与PE-23的混合物,0.02%的Zn2+,避免重金属元素Hg2+,Pb2+的混入,可进一步提高石油降解率. 相似文献
15.
16.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及微生物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养殖水体常由于饵料残留、药物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池底淤泥等原因导致水质逐渐恶化,加之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COD、BOD等指标严重超标。微生物修复技术绿色环保,成本低,能够消除污染物,净化水质,可以抑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该文介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状况及微生物修复在水产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石油降解菌,筛选出产表面活性剂降解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以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菌群,最终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以秸秆为载体将C5菌群制备成固体生物菌剂(MA),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石油含量、盐碱性指标及微生物性质,探究MA菌剂对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果都很显著,MA菌剂中的细菌具有嗜盐菌的特征,使污染土壤的p H、电导率、全盐量、钠吸附比(SAR)和总碱度(TA)显著低于未添加菌剂处理,添加菌剂后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可溶性盐离子组成也都优于未添加菌剂处理。因此,MA菌剂对油水淹地这种油盐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生物修复效果,为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大规模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