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玉米幼雄穗在离体条件下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幼雄穗(1~1.5厘米)离体培养下有三个发育途径:直接出芽(B),非胚性或无形态发生的愈伤组织(SF)和胚性愈伤组织(E-1).结合有关报道在离体条件下的又一发育途径——发育成熟并产生正常花粉(MN),看来这一雄穗离体培养系统适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同时,分析了体细胞胚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几种酶的同工酶变化和酶活性变化.提高高体培养细胞中淀粉的积累也许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4.
5.
蔗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穗籽粒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志敏  黄琴 《种子》2002,(4):5-6
利用麦穗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籽粒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的早期阶段(籽料形成期)是决定穗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蔗糖供给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穗粒数和粒重均有显著调控作用,蔗糖与激素以及不同激素之间对籽粒生长的互作调控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黑麦植株穗的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对穗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前13天到开花1天。不同浓度的蔗糖供给对穗结实率有不同的影响,随着蔗糖浓度上升,总结实率增加,但蔗糖浓度超过4%,穗结实率开始下降。在0.0~0.5%蔗糖浓度下.上部节间仍有~定的生长。但生长缓慢.不能抽穗。为明确蔗糖对穗粒数的调控的最敏感时期,设置了开花前不同时期降低蔗糖浓度的试验。蔗糖浓度为0.5%和4%2个处理。处理为开花前13~9天、8~4天、3天~开花。结果表明:不论在何时段,用0.5%蔗糖浓度处理,均比正常蔗糖4%处理穗粒数减少,就下降而言开花前13天>3天>8天>0天;穗粒数率最敏感的时期:一是在开花前13—9天,二是开花前3天~开花。  相似文献   

7.
用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玉米自交系330及杂种F_1(玉米自交系330×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幼雄穗进行离体培养,获得高频率的植株再生.幼雄穗培养在含2mg/16—BA的MS培养基上直接产生不定芽.在这一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建立了不定芽的快速无性繁殖系.不定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MS附加0.5mg/lNNA,300mg/l水解乳蛋白和1000mg/l 活性碳),非常容易生根.幼雄穗的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的配比,对培养物的成功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还讨论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和大麦是世界上两大麦类栽培作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杂交极不易成功。本文通过生物组培技术,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获得杂交种,从而克服小、大麦远缘杂交不育性,把大麦的优良性状引入小麦,对小麦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品红茎段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11.
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 18个冬小麦品种 4个发育期的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不同发育时期冬小麦根和叶POD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返青期根POD同工酶谱变化较明显 ,在A区增加 1条RA1酶带 ,在C区增加 1条RC1酶带 ,而其他发育期无这 2条酶带或只有痕迹带 ;拔节期叶POD同工酶谱C区酶带比其他发育期多 1条LC1酶带 ;同时发现根RC4 酶带、叶LC5酶带在 4个发育期均较为稳定 ,表现为一级带 ;A区的RA2 酶带也较为稳定 ,在不同发育期均表现为二级带 ;冬小麦 18个品种间POD同工酶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两年的盆栽试验表明,小麦孕穗期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其次为开花期.干旱主要是通过减少籽粒数来影响产量的.用红外测温仪测定干旱麦田和湿润麦田的叶丛温差,是诊断小麦干旱之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适合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离体培养体系,本实验用14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基因型的小麦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研究,通过培养基激素的变化,寻找最适合遗传转化的基因型及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中09P200和SH905在小麦离体培养中反应较好,幼胚愈伤组织绿原基分化率和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0mg/L水解酪蛋白、100mg/L脯氨酸和2.0mg/LKT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成苗效果较好,所有供试基因绿原基分化率、成苗率平均分别为31.93%和14.42%;另外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继代次数的改变,筛选各外植体最适合遗传转化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幼胚继代两次、成熟胚继代三次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绿原基分化率,且此时的愈伤组织是遗传转化较理想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水平组合的磷、锌肥,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以及成熟期)分器官对磷-锌营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降低了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锌含量,且水平越高效果愈明显,在作用时间上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各器官磷含量在施锌...  相似文献   

15.
晚播冬小麦各叶位叶片14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林  尹燕枰 《作物学报》1995,21(3):263-270
采用^14CO2标记方法研究了晚播小麦各叶位叶片同化物质的运转配变化,研究表明,晚播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14C同化物向植株各部位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分工,据此将晚播小麦主茎叶片分组,基部叶组即晚播小麦冬前及冬季出生的叶片(1-4叶),其同化物主要供给新生叶、根系、部分供给分蘖;中部叶组指返青至拔节期出生的叶片(5-8叶),其同化物主要供给叶片、茎秆和分蘖;拔节后出生的叶片为上部叶组(9-10叶)。上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淹水对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李金才  董琦  余松烈 《作物学报》2001,27(4):434-441
采用人工模拟淹水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五个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6个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产量影响的相对受害率(RIR)差异及耐湿性不同品种产量的RIR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111.68**,υ1=4,υ2=20,F0.01=4.43;F=18.51**,υ1=5,υ2=20,F0.0  相似文献   

17.
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对具分生能力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为现代植物育种创造新的变异体,脱毒原种、繁殖体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综合到一起,扬长避短,加速植物育种进程。报道了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从抗病虫育种、抗旱育种、抗盐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等各个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组织切片、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田间抗蚜性能稳定的4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的抗蚜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蚜性能在返青后至灌浆期与受害部位表层细胞外壁厚度成正相关,在抽穗期与细胞密度成正相关,而与细胞间隙、细胞层厚度相关不同生育阶段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特征氨基酸不同,酷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含量抗蚜性呈正相关,但有阶段性变化。在中高抗蚜品种中以蛋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组为稳定,且保持长期相对抗或感虫品种的水平,可作为判别抗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贯叶连翘茎段和叶片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贯叶连翘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培养在含有不同种类及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丛生芽、根的诱导实验,并进行试管苗的移栽。结果表明,2,4-D有利于贯叶连翘愈伤组织的形成;加有6-BA 0.5 mg/L的MS培养基最适合丛生芽的形成;诱导生根较好的培养基是MS+IBA 0.5 mg/L +NAA 0.5 mg/L和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春型、过渡型、冬型小麦品种,在秋春播条件下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及其温光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型品种生育前期,相对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过渡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15d以上8℃以下的低温条件,在具备了所要求的低温条件后,相对较高的温度也可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冬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和较多的低温天数。据此提出了过渡型品种在河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春型品种应注意播期不宜过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