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化与生活》2009,(2):26-27
30年来,在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过程中,育树又育人,通过广泛宣传,增强了首都市民“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了首都市民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以植纪念树、种纪念林的形式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到2008年底,全市共建设纪念林266块,总面积2520.8公顷。全市共认建认养绿地358公顷,认养林木4.5万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义务植树形式活泼多样,认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认建认养绿地、古树名木等活动高潮迭起,为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首都的绿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7.5%;人均绿地达到44平方米。城市中心区大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卫星城、小城镇及防沙治沙造林、山区造林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三道拱卫首都的绿色屏障已初具规模。一、全民绿化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大为提高。经过多年的宣传发动,首都全民参与绿化已由“要我绿化”转变为“我要绿化”。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年年都带头参加首都的植树劳动。不少领导或题词或撰文,深刻阐述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市委宣传部以及中央在京和北京市的各大媒体,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党和国家在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它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还积极报道北京市的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及在绿化美化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首都绿化部门也积极策划各种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绿化美化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目前,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义务植树的声势日益高涨,认建认养绿地、古树,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市民参与,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二、风景旅游区、风沙危害区的环境面貌发生...  相似文献   

4.
《国土绿化》2007,(5):23-23
日前,福建省和福州市、长乐市绿化部门向福建建乐鞋业有限公司、福州华冠针纺纺织品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颁发了《福建省全民义务植树纪念证》。这些企业共出资50.66万元,在长乐市国家森林公园认养了约530亩纪念树。福建省绿化委员会决定,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广泛开展认植纪念树(纪念林)、  相似文献   

5.
锦州市人民政府把每年的4月5日至11日定为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周,并规定每人每年植树5-15株。提倡创办绿化点,营造样板林,栽植纪念树,营建纪念林。要求各级领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定任务、定地段、定时间、定单位、定质量、定责任。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全民义务植树搭建一个规范化平台,提供一个既有具体地点又有一定规模的义务植树基地。逐步满足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植纪念树、造纪念林及履行义务植树的需要。今春,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勘测设计规划,选定兰州市皋兰县境内什川乡上车村大奔头荒山为兰州什川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相似文献   

7.
山东潍坊市林业局自3月1日开通了“栽植纪念树”、“市区庭院绿化”两条服务热线后,咨询电话络绎不绝。上万人次电话咨询、联系栽植纪念树,全市已有上百个单位6000多人参加了栽植纪念树、纪念林等义务植树活动。此外,市区庭院绿化办公室还为咨询提出300多条专业性合理化建议,为用户联系调剂苗木3000多株。  相似文献   

8.
皖绿 《国土绿化》2005,(10):24-24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以强化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在提高义务植树成效,增强全民绿化意识上取得了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义务植树基地40余处、面积达3000多亩.粉建了“记林”、“学子林”、“农行林”.“巾帼林”、“人才林”、:“公仆林”、“人大代表林”、“财政林”、“华佗林”、“人民政协林”、“新四军纪念林”、“抗日民主纪念林”等,为绿化美化淮南,推动淮南造林绿化上台阶、上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5月25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纪念林植树活动在昌平区举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和来自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直机关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全军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各区相关人员以及驻地部队志愿者共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各界群众植纪念树的愿望,昌平县绿化部门在位于十三陵水库上游七孔桥西侧的北京国际友谊林南侧,开辟了占地面积200亩的九龙池纪念林基地。九龙池纪念林基地可栽植各种纪念树,如金婚、银婚、新婚纪念树;孩子入学、小学生入队、青年人入团等都可前往植树。 九龙池纪念林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选择植树位置,树种和苗木规格上自主自愿。纪念林管理处无偿提供土地,有偿提供苗木,按质论价,适地适树,树权归已,可以继承。管理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国际森林年,也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周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30年来,首都参加义务植树的总人数达6950万人次,完成总株数达1.81亿株,成活率达88%。到2010年底,全市共建设纪念林309处,总面积2661.8公  相似文献   

12.
自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经开展了30年。30年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按照中央对首都绿化美化建设的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淮南市以建设义务植树基地为突破口,以营造各种纪念林为主体,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据统计,全市现已建立义务植树基地40余处,面积达3 000多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记者林"、"学子林"、"巾帼林"、"人才林"、"公仆林"、"新四军纪念林"、"抗日民主纪念林"等多种纪念林成为全市义务植树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2005,(3):15-15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以强化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在提高义务植树成效.增强全民绿化意识上取得了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义务植树基地40余处,面积达3000多亩,在这些基地上.淮南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陆续兴建了“记林”、“学子林”、“农行林”、“巾帼林”、“人才林”、“公仆林”、“人大代表林”、“财政林”、“华信林”,“人民政协林”,“新四军纪念林”、“抗日民主纪念林”等.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记者张颖)6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一行5人,到北京市调研全民义务植树机制创新工作。近5年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尽责覆盖面拓展,参与人数达2203.6万人次,植树达1577.4万株,线上发放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6800张,呈现出全民化、常态化、基地化、网络化的强劲发展态势。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的局面,促进了首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发展。通过开展中国植树节、首都义务植树日、北京市花市树进社区等主题活动,首都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得到极大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首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7周年。改革开放和全民义务植树的"总设计师"都是邓小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的发展历程,总结义务植树取得的巨大成就,能更好地激发首都各界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心公益、履行义务,对于加快推进首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来,首都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的大力支持下,在首都各界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是全民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大为提高。全民的参与程度,已由“要我绿化”转变为“我要绿化”。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北京市领导不仅带头参加植树劳动,而且适时逢会便讲首都绿化,撰  相似文献   

18.
今年,湖北省义务植树的重点是大力推行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力争全省新建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基地100个以上,并与单位责任与经济效益挂钩。省绿化委员会在积极争取、尽早出台《湖北省公民义务植树条例》的同时,要求各级绿化委员会在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鼓励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绿化与生活》2012,(2):8-9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揭开了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和首都绿化美化新篇章。30年来.首都绿化美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北京.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坚持全民发动、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战略.全面提升了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功能水平.为全市构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建潮 《国土绿化》2008,(11):16-17
20多年来,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绿委办以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为目标,以培养全体公民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为己任,不断拓宽义务植树实现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于绿化建设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热情,对国土绿化事业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