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0个梓树家系叶片数、单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方差分析表明,三者均达极显著性差异。叶片数、单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与树高、胸径均达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即单株叶面积愈大,生长愈快。  相似文献   

2.
对17年生混交试验林(杉木×乳源木莲)中的乳源木莲冠层特性与单株材积生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指数D2H与各冠层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除单株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密度CLD外,单株总叶面积TLA、树冠表面积TCA及冠形率CSR与单株材积指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TCA对单株材积生长的直接作用最大(Pyxi=1.201 3),是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的主导因子,TLA、CLD、CSR是通过TCA起作用的,以上5个主要冠层参数对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为TCA>LAI>TLA>CSR>CLD.在分析冠层空间结构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中发现垂直方向,冠层中、下层的叶面积对单株材积生长有决定性作用,而上层作用较小;水平方向,以叶面积多集中于内部、外部的有利于乳源木莲单株材积生长,而中部叶面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从5年生台湾杉木幼林中选择优良单株,利用树冠中上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杉木扦插生根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关系不大,属皮部生根型;用不具顶芽的1年生二级侧枝作插穗,穗长8cm,去除插穗下部2/3的针叶,用100×10 ̄(-6)ABT_1生根粉处理4小时,插于粘性黄心土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力短缺和造林抚育费用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探索黑地膜覆盖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及抑制杂草生长的影响,为提高闽楠人工造林成效,以及降低造林后人工管护成本提供直接参考。用1年生闽楠裸根切杆苗进行黑地膜覆盖造林,3年后对树高、地径和树冠进行了单株调查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覆盖对幼林后期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能抑制树高生长;可以有效减少人工除草等生产管护成本,有利于提高幼林生长质量,对幼林生长前期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幼林小气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前言1959年夏,于南京紫金山(北纬32°05′东经118°52′)地区的马尾松幼林中选取晴天与昙天两种天气型,进行马尾松幼林小气候调查。以马尾松幼林作为基本点,坡向坡度地形条件相同的林中空地作为对照基本点。并对地形平缓的马尾松中龄林(坡度3—5°,坡向南偏西)阔叶老林(坡度1—3°,坡向南)进行参考性观测。马尾松幼林位于紫金山主峰东段中上部,坡向西南,坡度12—15°,海拔160米。该幼林系12年生,平均树高4米,平均胸径13厘米,每公顷株数1479株(原造林株行距2×2平方米、2×2.5平方米不等)。林冠郁闭度0.68。枝下高平均1.0—1.2米,未见结实,林木生长中等,树冠球形为多,轮枝平均长度1.5米,枝基径平均2.0—2.5厘米(指修  相似文献   

6.
运用Nelder密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大叶相思林分的树冠生长以及多干现象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生时各种密度林分均未郁闭,3年生、5年生、7年生时郁闭林分的单株面积上限分别为3.15 m 2·株- 1、6.20 m 2·株- 1、7.00 m 2·株- 1。5年生以后,树冠趋于稳定,1~3年生时树冠生长最大的单株面积为5.64~6.88 m 2·株- 1,5~7年生时树冠最大的单株面积为15.50~18.68 m 2·株- 1。林分平均树干数与密度则呈现幂函数关系,林分单株面积小于1 m 2·株- 1时,多干木比例在10% 以下;林分密度超过12.53 m 2·株- 1以后,多干木比例为100% 。  相似文献   

7.
杨树速生期产量结构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定的生长周期内,树木的生长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初始生长期、指数生长期和生长衰退期。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群体不仅遗传分化达到最大,而且对环境的反应也极为敏感。因此,研究速生期杨树产量的影响因子,无论对于提高选择效果,还是对于改善水肥条件来提高产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以美洲黑杨种内杂交无性系为材料,研究速生期杨树产量的影响因子,为选择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美洲黑杨种内杂交(I-69杨×I-63杨)18个F_1无性系1年生苗木。采用的扦插穗条长约15cm,粗约2~3cm,于1990年春栽植于如皋市邓元苗圃。试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10~20次不等。株行距50×50cm。从苗木开始生长起,对每个无性系每隔10d随机抽取8株测定,共测了8次。测定性状有:单株苗高(HT)、单株地径(DBH)、叶数(LN)、单叶长度(LL)、单叶宽度(LD)。利用方程LA=12.6759—4.4229√(LL)(LD)+1.1504(LL)(LD),计算单叶面积(LA),并推算出全株叶面积(TLA)。根据HT、DBH计算各无性系的材积指数[VOT=HT·(DBH)~2],计算出8次重复测定的和,以此作为小区产量(Y)。  相似文献   

8.
日本栗叶面积与叶片生物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日本栗品种"辽栗10号"与"大峰"为试材,对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叶干重、冠幅、冠高、单株叶片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值和比叶面积的差异性,叶片长、叶宽和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冠幅、冠高与单株叶片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对日本栗叶长、叶宽、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进行一元回归方程拟合,决定系数与修正决定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01),其中以叶片长宽乘积与单叶面积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0.987 9,修正决定系数达0.987 7;单株叶片生物量与冠幅面积和冠高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001),决定系数达0.997 2,修正决定系数达0.996 4。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测量冠幅面积、冠高计算出单株叶片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不同挖穴规格的幼林生长达到概率保证为95%的统计学上显著与极显著差异水平,以40cm×30cm×25cm的穴规格为最好。种源差异及主副处理的交互作用由于试验林尚小,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几种苗木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本文研究了盐胁迫对国槐、绒毛白蜡、核桃和中林 4 6杨四种苗木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杨树的死亡率最高 ,核桃次之 ,绒毛白蜡再次之 ,国槐没有死亡植株。杨树、核桃、绒毛白蜡和国槐的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受盐胁迫后都明显下降。根据盐胁迫后试验树种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不同 ,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核桃和中林 4 6杨为下降型 ,即苗木受盐胁迫后短期内净光合速率便发生明显地下降 ,且高盐时光合速率下降多。绒毛白蜡为中间型 ,它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也发生下降 ,但下降幅度小 ,并且能忍受一定时间和一定盐浓度的胁迫。第三种类型为上升型 ,国槐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上升 ,并且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盐浓度的胁迫条件下能维持其净光合速率不低于对照。盐胁迫条件下 ,单叶净光合速率和单株总叶面积的下降是杨树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影响核桃和绒毛白蜡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单株总叶面积的下降 ,对于国槐 ,单叶净光合速率和单株总叶面积都不是引起其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12.
施向东 《林业勘察设计》2015,(2):109-111,115
通过对10年生厚朴人工林不同萌芽条单株的树高、胸径与树皮生物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个萌芽条单株不利于树高生长,也影响整个林分的林相;多个萌芽条单株不利于胸径生长,影响到树皮厚度、树皮中的内含物质和药用价值;单株树皮鲜生物量随着萌芽条数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与该林分尚处于幼林阶段、个体间竞争还不激烈有关。厚朴是以树皮厚度、产量和药用价值为经营目标,应在幼林阶段尽早除掉萌芽条,培育生长粗壮的单株。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杉木香樟采用混交、纯林不同模式整地造林,苗木种植之后成活率较高。幼林经过4 a的经营管理,结果显示:试验地Ⅰ每公顷的苗木成活率,幼林4 a生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地径、树冠、单株材积、每公顷蓄积,分别比试验地Ⅱ、Ⅲ每公顷成活率分别提高3.7%~11.0%。幼树生长株树分别保存率提高1.0%~12.8%,幼林4a生生长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提高5.8%~8.9%,地径粗15.7%~17.47%,树冠大7.4%~3.6%,单株材积大42.9%~33.3%,每公顷蓄积多46.36%~54.13%。可见杉木香樟不同方式整地造林经营模式,4a生混交林林木的生长量,均比杉木香樟纯林林木的生长量有所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影响柑橘产量的主导因子,文章通过对柑橘的几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遗传力和通径分析,从而为提高单株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柑橘各性状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影响柑橘的各相关系数,遗传力和通径系数也有明显的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干周(0.7)、树冠容积(0.64)、叶面积(0.579)与单株产量达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影响力顺序依次为干周(0.382)一年生枝粗度(0.371)树冠容积(0.243)一年生枝节间长(0.17)树高(0.127)叶面积(0.106)一年行枝长(-0.374)。  相似文献   

15.
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厚度、整地穴规格、适栽树种、造林用苗、抚育方法等都对石质丘陵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产生影响。土层越厚幼林保存率越高;整地穴规80×80×70cm的造林平均保存率96%,比整地穴规40×40×30cm的造林保存率高20%,比铲草皮后边挖小明穴边造林保存率高37%;栽植火炬松容器苗幼林保存率76.2%,比栽植火炬松裸根苗保存率高17.2%;全面松土除草或以耕代抚幼林平均保存率93%,比株周圆块状、规格为100×100cm抚育保存率高7.4%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耐荫性与生物累积量的关系,选择高密度(2 m×3 m)和低密度(2 m×5 m)栽植的不同亲本的5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生物量、树冠结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对栽植密度有不同的反应;(2)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欧美杨无性系树冠叶片在高、低栽植密度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特征;(3)树冠耐荫性在不同密度中表现出差异性,在低密度栽植中,树冠上层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在高密度栽植中,树冠上、下层叶片耐荫性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密切;(4)树冠耐荫性特征受亲本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由低密度到高密度,具有较高生物量的03-04-97、03-04-111、03-04-171树冠中下层叶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合高密度栽植的欧美杨无性系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杉木人工林内生态因子变化及杉木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内光照、温度与造林密度呈反相关,而林木生长则与光照、温度呈正相关;②造林密度愈大,林木自然整枝愈强,而密度愈小,自然整枝愈弱,在小密度范围内,则林木自然整枝差异不明显。文中提出杉木人工林的初植密度以2×3或2×1.5m 为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4个地点,对杨树14个品种的苗期叶面8项性状指标进行测试,综合评价试验结果[1]表明:单株叶面积以中M为最大,中H、LC、LB、01号杨次之;单株叶重以中M为最重,LC、中H、01、LB号杨次之;不同品种间单株叶面积、单株叶重、单叶面积等8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地点×品种交互作用差异也极显著。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油茶和其它作物一样,种子的质量关系到幼林的成活、生长。只有通过精选良种,培育壮苗,移苗补植,更新老残林,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一、精选良种油茶种要单株选,单株采。做到看树形,选产量;看果形,选种率;看果色,选油口(含油率),在当阳,土质肥沃、水分充足的山场,选择生长旺盛,发育健全,树冠开张,  相似文献   

20.
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林林分6年生时平均树高可达3.11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 m;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89 m、3.3 cm、0.00241129 m3。杉木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生产潜力及广谱性,可在将乐县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