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智华  郭正元 《新农药》2005,(6):23-25,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三唑类杀菌荆,简叙了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对目前三唑类杀菌剂的检测方法以及环境行为及降解途径作了一般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 (LOQ) 为5 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 (22.6%)、嘧菌酯 (18.5%) 和苯醚甲环唑 (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相似文献   

3.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对辣椒茎基部喷淋施用25%嘧菌酯悬浮剂,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大,防病效果逐渐升高,对辣椒疫病发病初期防病效果好、持效期较长,施用本品24-72g/667m^2,加水60kg稀释.对开花座果初期的辣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有刺激辣椒生长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推荐本品使用药量以48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4.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几种嘧啶类杀菌新品种(pyrimnethanil,嘧菌胺mepanipyrim,cyprodinel)的作用机制,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5.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斑痣悬茧蜂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和三唑类(粉唑醇、腈菌唑、戊唑醇、己唑醇及戊菌唑)杀菌剂对寄生性天敌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的毒性风险,在室内分别采用药膜法和摄入法测定了上述8种杀菌剂对斑痣悬茧蜂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方法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在药膜法处理中,肟菌酯表现出最高的触杀毒性,其致死中时间(LT50值)为1.18d;戊菌唑次之,其LT50值为1.98d;粉唑醇的毒性最低,LT50值长达52.58d。在摄入法处理中,供试杀菌剂的LT50值均大于15d。除粉唑醇药膜处理和己唑醇摄入处理外,其余处理斑痣悬茧蜂的寿命均显著缩短。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关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尤其是肟菌酯和戊菌唑对斑痣悬茧蜂等寄生蜂天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振宇 《新农药》2006,10(1):39-39
拜耳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谷类杀菌剂prothioconazole目前已获得奥地利、捷克共和国、波兰和瑞典等同家的批准.以商品名Proline上市销售。该活性组分最早是去年在德国获得批准允许在全球销售使用的。目前该组分在欧盟已经获得与其他几个产品联合登记的许可,如与spiroxamine混合的Input.与戊唑醇混合的Prosaro,与fluoxastrobin混合的Fandango等在英国和爱尔兰已经注册批准;  相似文献   

7.
8.
小麦根病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991-1995年室内、田间试验、筛选出丙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为防治小麦根病的有效药剂。这类内吸性的杀菌剂不仅对小麦根的致病一蚀病菌和麦根腐离蠕孢菌毒力强,且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降低小麦育苗株高,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纪苗根比、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位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试验处理中,以25%丙环唑EC拌种加苗期喷洒白穗防效高达98.4%。改变药剂剂型和处理方法,延长药效,且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9.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应用、开发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文中涉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登记与专利和开发公司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已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代表性品种进行了信息介绍,阐述了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点,最后对三唑类杀菌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推测和判断,为今后研究新颖三唑类杀菌剂提供探索依据。  相似文献   

11.
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黄瓜幼苗期和三叶期施用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幼苗期土壤浇灌结果表明:己唑醇和戊唑醇对黄瓜的影响作用相当且较明显,在12.5~200mg/L时,株高抑制率为25%~70%,己唑醇对根长的抑制率在20%~55%。丙环唑和腈菌唑对黄瓜的影响相对较弱,在50~200mg/L时,对株高的抑制率为10%~45%,在100~200mg/L时,对根长的抑制率仅为10%~15%。4种药剂对根鲜重均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三叶期茎叶喷雾处理结果显示,己唑醇和戊唑醇在25~100mg/L时,株高抑制率为15%~40%,丙环唑和腈菌唑50~100mg/L的株高抑制程度为5%~15%,4种药剂50~100mg/L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在5%~3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室内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法在室内测定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菌毒清等12种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的毒力作用,结果显示,多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多菌灵作用最强,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0.77ppm(沪产)和0.96ppm(杜邦公司产品),其余杀菌剂品种EC50值在1.14ppm ̄52.65pm之间。  相似文献   

13.
14.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对多菌灵(MBC)敏感性表型呈多样性,即存在MBCS、MBCLRLR、MBCHRHR和MBCVHR表型.而对乙霉威(DIE)则只检测到DIES和DIEHR表型.MBCS、MBCLR和MBCHR菌株中除JD2-3菌株为DIES外,其余菌株均为DIEHR,MBCVHR菌株对DIE表现为DIES.MBC和DIE之间存在典型的负相关交互抗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表型为MBCVHRDIES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第198位氨基酸由Glu(GAG)突变为Ala(GCG);表型为MBCHRDIEHR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在第200位,由Phe(TTC)突变为Tyr(TAC);而表型为MBCSDIES和MBCLRDIEHR的菌株在所扩增的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中未发生突变.初步表明,β-微管蛋白基因198和200位氨基酸的突变是引起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呈多样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5.
秦国勋 《植物检疫》1996,10(6):344-345
介绍一种杀菌剂——过氧化氢秦国勋(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222042)H2O2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曾以液体的形式被利用。近20年来,发现H2O2气体(VaporPhaseHydrogenPeroxide,简称VPHP)的杀菌能力远远高于H2O2液体。它...  相似文献   

16.
A04034、A04008和苯氧菌酯、嘧菌酯和肟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盆栽试验中对黄瓜白粉病均表现出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其中A04034表现出尤为卓越的杀菌活性,其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作用EC50、EC90为0.98μg/mL、3.12μg/mL,治疗作用EC50、EC90为1.17μg/mL、5.22μg/mL,其保护活性和治疗活性在5种药剂中均为最佳。田间药效试验中,10?4034悬浮剂用5、10、20g.a.i/hm2的剂量第3次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82.7%、89.3%、91.7%;25%嘧菌酯乳油(阿米西达)10g.a.i/hm2的防效为84.0%;10?4008悬浮剂用5、10、20g.a.i/hm2第3次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3.2%、86.4%、86.5%。10?4034和10?4008悬浮剂用10g.a.i/hm2的防效均略高于25%嘧菌酯乳油(阿米西达)10g.a.i/hm2的防效,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研究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0%氟硅唑微乳剂、20%丙环唑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62.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各自高、中、低浓度处理对河南新乡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整体上三唑酮对小麦白粉菌群体仍具较好防控效果。试验中该药剂处理也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产出/投入);锰锌·腈菌唑与腈菌唑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其他药剂;而其他6种杀菌剂防效无明显差异。寡糖·链蛋白和三唑酮的高、低浓度处理药效呈显著差异,氟硅唑的高、中浓度处理药效均显著高于其低浓度处理,锰锌·腈菌唑高、中、低三浓度间防效呈显著性差异。产量分析显示,三唑酮处理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魔芋属于天南星科植物,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魔芋已成为西部山区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但魔芋规模化种植后,魔芋病害发生程度居高不下,特别是魔芋软腐病,发生严重时产量损失一般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甚至绝收。目前在生产上还未找到防治该病的特效药剂,现已成为制约魔芋生产的最大障碍。为探索新药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2003年作者用不同药剂对魔芋进行了灌根防治试验,希望筛选出防治魔芋软腐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化学防控一直是小麦主产区防控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响,于2018年进行了氰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SC)15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病穗防效达92.40%,病指防效达93.20%,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0.38%;25%氰烯菌酯SC 20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达86.80%,病指防效达88.78%,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8.19%;48%氰烯·戊唑醇SC 900 mL/hm^2和40%丙硫·戊唑醇SC 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77.20%、78.00%,病指防效分别为80.27%和79.59%,对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分别降低73.87%和81.42%。在小麦赤霉病较重发生的情况下,上述4种杀菌剂单剂或复配剂1次用药既能高效控制病情,又能有效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不超标。本试验研究进一步阐明,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均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并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吡唑醚菌酯单剂及其复配剂虽然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和病指防效也较高,但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效果相对较差。研究结果为小麦穗期赤霉病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