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工甘草种植3年是最适宜的甘草种植采挖期,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人工甘草的产量及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机械打沟直播建园模式种植甘草的产量和甘草酸含量都要高于平地直播建园模式,机械打沟直播建园模式下的3年生甘草亩产量为2 974 kg,甘草酸含量为2.28%,甘草苷含量为0.36%,亩经济效益为4 691元。随着乌拉尔甘草生长期的增长,其产量逐年增加,甘草酸的积累也逐年增加,人工种植3年乌拉尔甘草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其甘草酸和甘草苷也可达到较高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接种根瘤菌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及开发优质菌剂,以无处理甘草为对照,将3种根瘤菌(Rhizobium mongolense subsp.loessense strain CCBAU 7190B、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13129、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CBAU 65237)菌液按照10 mL·株-1(675×10-6 CFU·mL-1)接种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地下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处理下甘草的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菌株处理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根瘤菌与甘草共生可以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的积累,为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胀果甘草(Glaycyrrhiza inflat Bat)组织培养物的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胀果甘草(Glaycyrrhiza inflat Bat)的愈伤组织培养及毛状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培养物进行了甘草有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的愈伤组织及毛状根的薄层层析图谱与甘草药材的非常接近,其化学成分有相当的相似;在愈伤组织及毛状根中均含有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的含量不同,其中以根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甘草酸含量最高;愈伤组织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甘草药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钼对甘草生长、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的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试验方法,共设置4个钼浓度水平,分别为0,0.52,5.20和10.40mg/L,其中0.52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钼的浓度。每周向盆内浇灌营养液,以达到处理的目的。采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甘草地上、根的鲜重和干重。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应用HPLC测定甘草根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甘草地上部分、根的鲜重和干重均随钼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处理后期差异显著。在处理105d时,在0mg/L处理下甘草各部位的干、鲜重最低,5.20和10.40mg/L处理下最高。然而,随着钼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钼浓度为5.20mg/L处理下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结论]5.20和10.40mg/L的钼浓度可以促进甘草地上和根增加,但是5.20mg/L钼更适合根中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采用对比法,研究光伏大棚设施环境下甘草的耐阴性。结果表明,在光伏电池板下遮荫条件下,甘草株高、水分、甘草酸含量、甘草苷含量、芦头粗度与不遮荫条件下差异较小,但较大的遮光率会导致甘草生物量急剧降低。因此,在光伏日光温室大棚下种植甘草时,要尽量配置大的株行距,以保证甘草获得充足的光照,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水氮配比对甘草生长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提出基于水、氮因子的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灌水施氮方案,以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设4种灌溉定额,4个氮肥水平,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水、氮因子及其组合对甘草生长指标及有效成分的效应,并依据活性成分建立回归模型寻优,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确定最优的灌水施氮方案。结果表明:灌水极显著增加株高、侧枝数、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甘草苷及总黄酮含量;施氮显著影响株高、侧枝数、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及总黄酮含量;水氮交互显著影响株高、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甘草苷及总黄酮含量。回归分析可知,当灌溉定额为3 000 m2/hm2,氮肥施量分别为108.86 kg/hm2、134.20 kg/hm2和144.28 kg/hm2 时,对应的甘草酸、甘草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70%、0.670% 和7.173%。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甘草活性成分含量最大化的最优灌溉定额为3 000 m2/hm2,氮肥施量为108.86~144.28 kg/hm2。株高、侧枝数及根长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性比较高,可作为甘草有效成分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叶片的最佳釆收期并筛选出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杜仲,本研究以不同产地2年生杜仲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生长特性指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其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及桃叶珊瑚苷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杜仲株高、地径、叶面积、周长指标均高于河北保定地区,且各指标差异均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产地杜仲的株高生长整体呈"S"型曲线,且地径生长略滞后于其株高生长。不同产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与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并且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总值高于河南三门峡地区。河北保定地区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含量在7月中旬达到较高,总黄酮含量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综合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确定采收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强度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研究UV-B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合作用和有效成分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下降,黄酮类物质增加;UV-B辐射对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影响因辐射强度不同而异;重度UV-B辐射显著降低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而中度和轻度照射影响有效成分积累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甘草植株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3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根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甘草黄酮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6倍以上,甘草多糖含量最高为最低的2.5倍以上。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3个植株可作为优良类型培育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的高低与甘草植株高矮和茎表皮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调查结果表明3 a生甘草的主根、株高、茎粗等商品性状的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2 a生甘草和4 a生甘草;3~4 a甘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年增长量最大;4 a生的甘草酸含量明显高于3 a生;人工栽培甘草的最佳采挖期以栽培第3年的秋末冬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乌拉尔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西草主产区人工种植的乌拉尔甘草各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微量元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根中甘草酸含量,同时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并分析甘草根、茎及叶中Fe、Cu、Mn、Zn元素含量。[结果]甘草茎中上述4种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根及叶。甘草根中Zn元素含量及Zn/Cu比值与甘草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Zn元素对宁夏盐池县所栽培的道地乌拉尔甘草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其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三种甘草渣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产三种甘草渣中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胀果甘草渣和乌拉尔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基本相当并明显高于光果甘草渣。提取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渣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同一种甘草渣在不同温度提取时,甘草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作者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营养对1、2年生乌拉尔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梯度试验中,当施氮量到达0.15 g/L之前,氮的增施对甘草主要生长、生理、产量和药效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0.10~0.15 g/L为最佳,而超过0.15 g/L时,甘草开始受到抑制,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甘草净光合速率与生物量、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提高施氮水平对甘草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重要中草药的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甘肃省栽培的重要药用植物黄芪、党参、黄芩和甘草为材料,研究其地上部分(茎、叶)和根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不同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4种受体植物而言,黄芪和党参的化感作用较强,而甘草和黄芩的化感作用较弱,其化感作用强弱依次为:黄芪>党参>甘草>黄芩;供试中草药不同部位的化感效应不同,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强于地上部分,其化感物质可以通过雨雾淋溶的途径进入环境作用于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陇中半干旱地区不同年限栽培甘草的生长规律,于2015年5-10月在甘肃省榆中县中连川村设计大田试验,研究2、3和4a生栽培甘草生长与有效成分积累动态。结果表明,甘草株高、主茎粗、主根直径、生物量均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快速增长后减缓的变化趋势;3a生甘草平均株高、主茎粗、主根直径和根干生物量分别较2a生增加117.98%、109.62%、82.33%和94.17%,4a生较3a生分别增加54.25%、11.58%、25.75%和94.92%;甘草酸、甘草苷质量分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2、3、4a生甘草平均甘草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03%、1.82%和3.05%,甘草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57%、0.91%和1.76%,3a生平均甘草酸和甘草苷质量分数比2a生增加76.70%和59.65%,4a生比3a生增加67.58%和81.44%。不同生长年限甘草酸和甘草苷质量分数均在8月达最大值,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省3种产地梅干菜的营养成分及安全性指标。[方法]分别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浙江省农华、秋梅、萧山3个产地的梅干菜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含量。[结果]试验发现,秋梅产地梅干菜总维生素C含量最高。3种产地梅干菜总酸含量较高并含柠檬酸,钠含量饱和,富集高含量的钾、钙、镁。萧山产地梅干菜钾、钙、镁富集量最高且氨基酸总量也最高。3种产地梅干菜亚硝酸盐含量小于国标规定的20 mg/kg,且未检出农药残留,同时含少量镉、铬重金属元素,但符合国家的限量标准0.05与0.50 mg/kg。[结论]研究表明,3种产地梅干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且有害成分在国标规定范围内,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