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人工养殖黑龙江茴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人工养殖黑龙江茴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茴鱼肌肉鲜样中水分含量为79%、蛋白质含量为17.93%、脂肪含量为1.57%、灰分含量为1.8%。黑龙江茴鱼肌肉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8.28%,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鲜样的7.68%,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为2.34,4种鲜味氨基酸占鲜样的6.83%,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黑龙江茴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而根据CS,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9.50。综合分析认为,黑龙江茴鱼是一种食用安全、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流域呼玛河、额木尔河采集黑龙江茴鱼332尾,经鉴定,雄鱼180尾,雌鱼133尾,雌雄不辨19尾。对63尾性腺发育达到Ⅳ期的雌鱼测量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卵巢质量、年龄,计算性腺成熟系数、肥满度等;取其卵巢前、中、后约0.25 g性腺组织称重、计数,计算个体繁殖力;运用SPSS 16.0将雌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m)与生物学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全回归方程,从中筛选出P值小于0.05的指标,再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建立标准化回归方程;将个体繁殖力与7项生物学指标分别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度最高的方程。结果表明:黑龙江茴鱼繁殖群体由2~4龄个体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 152.63±905.96)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1.11±3.01)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22.99±1.62)粒/g;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呈正相关,且偏相关系数最高;从最佳拟合方程中可以看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m0)的拟合度最高(R2=0.984 3),关系式为F=0.812 6m02+234.09m0+520.14,可以用个体绝对繁殖力和卵巢质量的最佳拟合方程估算野生黑龙江茴鱼种群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的染色体.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黑龙江茴鱼染色体组有92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36m+10sm+8st+38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138.采用流式细胞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及鱼肉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人工养殖及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40%,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0.80%,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两者的脂肪酸组成一致,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63.775%)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65.19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0.93%)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14.06%);两者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养殖和野生云南光唇鱼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6.43%和73.30%,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9%和34.43%,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和19.81%,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8.92%和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5.77%和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5.01和70.63。云南光唇鱼经过驯化养殖及人工驯养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更适合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养殖价值极高的冷水性经济鱼类——黑龙江茴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龟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红鳞鱼.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等处.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相似文献   

6.
鲤鱼、黄San鱼和大眼鱼师鲈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鲤鱼(Cyprinus carpio)、黄San鱼(Pseudobaqrus fulvidraco)、大眼鱼师(Stizostedion vi treum)的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鲤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强,黄Ssn鱼和大眼鱼师鲈胃中蛋白酶活性最强,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大眼鱼师鲈>黄San鱼>鲤鱼,表明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利为:鲤鱼>黄San鱼>大眼鱼师鲈,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无固定规律,而是因鱼而异。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黄颡鱼养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配合饲料Ⅰ、Ⅱ和白链肉,泥鳅肉,猪肉,田螺肉等,在室内饲养黄颡鱼60天。结果表明,6种饵料在黄颡鱼消化道中出现率,鱼体重增加率和胃,肠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均以配合饲料Ⅰ最高,白鲢肉次之,表明黄桑鱼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因此,黄颡鱼可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格的野生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70.00 g±8.13 g、110.00 g±7.53 g、150.00 g±10.64 g,记为70 g、110 g、150 g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数量及免疫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体质量及生活环境与刺参免疫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刺参还是野生刺参,不同规格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50 g组野生刺参的球形细胞密度显著高于70 g和110 g组(P<0.05);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10 g体质量组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球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体腔液免疫酶指标,同种类型不同规格刺参差异并不一致,无一定的规律性,但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主要免疫酶活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存环境不会影响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格的野生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70.00 g±8.13 g、110.00 g±7.53 g、150.00 g±10.64 g,记为70 g、110 g、150 g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数量及免疫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体质量及生活环境与刺参免疫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刺参还是野生刺参,不同规格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50 g组野生刺参的球形细胞密度显著高于70 g和110 g组(P<0.05);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10 g体质量组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球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体腔液免疫酶指标,同种类型不同规格刺参差异并不一致,无一定的规律性,但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主要免疫酶活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存环境不会影响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日本黄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日本黄姑鱼的胚胎发育阶段即能检测出较低的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胃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不能被检出;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变化显著,淀粉酶和脂肪酶在仔鱼孵化后活力迅速增强,在仔鱼开口前比活值增至较高水平,分别为(0.433±0.010)U/mg和(388.53±16.16)U/g,这表明日本黄姑鱼在开口前体内就已经存在相应的消化酶,并可能具备了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消化能力,为其食物摄取作准备。胃蛋白酶活性最早于8 d仔鱼中检出,比活力值仅为(0.33±0.09)U/mg,之后15 d内仔稚鱼酶活力快速增强,23 d稚鱼胃蛋白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为(1.83±0.12)U/mg。在受精卵内能检测出微弱的碱性磷酸酶活力,且在仔鱼孵化后酶比活力缓慢上升,至13 d仔鱼,酶比活力值达到峰值,为(156.74±5.17)U/g,之后值稳定于较高水平,标志着仔稚鱼阶段日本黄姑鱼肠道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可能是仔鱼主要消化场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pH对黄金鲈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其中,蛋白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采用淀粉酶试剂盒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结果】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黄金鲈各组织器官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前肠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各组织器官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黄金鲈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5,8.0,9.0,9.0和6.0,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7.0,7.0和6.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7.0,7.0,7.0和7.0。黄金鲈不同组织器官的消化酶活力不同。在最适温度下,不同组织器官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前肠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前肠中肠幽门盲囊胃,脂肪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脏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结论】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均高于其生长的最适水温。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力较高,肝脏蛋白酶活力在偏酸性条件下较高,肠道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偏碱性时较高;淀粉酶活力在中性偏酸性时较高;脂肪酶在中性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黑鲷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黑鲷3种消化器官中消化酶的活性及pH对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黑鲷的胃、肠和肝胰脏中均可以检测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胃pH为2.5,肠、肝胰脏pH为7.5的条件下,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宜pH分别为2.0、5.0和4.0,均为酸性;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是7.0、7.0、7.5和7.5、7.0、7.0,均为中性或弱碱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生长、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初始菌浓度为10×109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分别以0、0.1%、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8.95±0.27)g的尖吻鲈,尖吻鲈养于0.5m3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2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50d。尖吻鲈的生长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5%组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54%和4.01%。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肠和幽门垂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蛋白酶在0.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影响其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的活性,而对其血清免疫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银鲫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鱼苗、鱼种、幼鱼、成鱼和亲鱼5个生长阶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纤维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淀粉酶活性从鱼苗到成鱼不断提高,但在亲鱼阶段降低。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布均以中肠最大,纤维素酶活性则在肝胰脏中最大。在肝胰、前肠、中肠、后肠,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5、8.5、8.0;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7.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5;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4.8,在前肠、中肠、后肠最适pH值均有两个峰值,分别为3.6和4.8。  相似文献   

16.
银鲫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银鲫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鱼苗、鱼种、幼鱼、成鱼和亲鱼5个生长阶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纤维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淀粉酶活性从鱼苗到成鱼不断提高,但在亲鱼阶段降低。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布均以中肠最大,纤维素酶活性则在肝胰脏中最大。在肝胰、前肠、中肠、后肠,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5、8.5、8.0;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7.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5;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4.8,在前肠、中肠、后肠最适pH值均有两个峰值,分别为3.6和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夏季高温季节美洲鲥的养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美洲鲥1~+龄亚成鱼(体长(21.80±1.21) cm、体质量(151.16±22.96) g)为研究对象,以24℃饲养为对照,将试验组美洲鲥1~+龄亚成鱼分别置于28和30℃水温下饲养,在高温胁迫后0,48和96 h,分别测定胃、肠、肝和幽门盲囊等组织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28和30℃高温胁迫下,美洲鲥胃中胃蛋白酶活性至48 h显著下降(P0.05),此时30℃试验组美洲鲥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小于28℃试验组(P0.05);30℃胁迫条件下,肝和肠中胃蛋白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24℃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胁迫48 h后,28和30℃高温胁迫组美洲鲥胃中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且30℃试验组显著小于28℃试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0℃高温胁迫下肠中胰蛋白酶活性至48 h下降明显(P0.05);30℃下胁迫96 h,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小于24℃组(P0.05)。28和30℃试验组美洲鲥肠中脂肪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30℃试验组胃中脂肪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始终呈升高趋势;28和30℃胁迫条件下,美洲鲥肝中脂肪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美洲鲥胃中淀粉酶活性在胁迫96 h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美洲鲥肠中淀粉酶活性在0~96 h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美洲鲥幽门盲囊组织中淀粉酶活性随胁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28℃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0℃胁迫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至96 h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温胁迫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胃、肠、肝和幽门盲囊等组织中消化酶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美洲鲥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一定pH值下不同反应温度对克氏原螯虾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淀粉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均为40℃ ;胃蛋白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都为35℃;脂肪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25℃ ;胰蛋白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65,55℃。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淀粉酶活性顺序为:胃>肝胰脏>肠;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顺序均为:肝胰脏>胃>肠道;脂肪酶在肝胰脏、肠道活性接近,大于胃内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选用经基础日粮暂养1周后尾均初始体重为(1.01±0.05)g的健康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动物,以基 础日粮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和8 g/kg氧化三甲胺(TMAO)为试验组,每组均设3个重复,饲喂 8周,研究TMAO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6和8 g/kgTMAO添加 组南美白对虾的终末平均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和4 g/kgTMAO添加组南美白对虾的饵料 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4和6 g/kgTMAO均可显著 提高南美白对虾对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3)2,4和6 g/kgTMAO添加组南美白对虾的 肝胰脏蛋白酶、肝胰脏淀粉酶和肠道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4和6 g/kgTMAO添加组南 美白对虾的肠道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8 g/kg添加组仅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 比显著提高(P<0.05);添加TMAO对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每月中旬,在大连黑石礁海区采捕体长(21.8±2.3)cm(麻醉状态下),体质量(165.3±3.1)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测定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1-5月间,消化管的最大长度可达体长的4.6~5.9倍,2月达全年的最大值;蛋白酶、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活力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4-5月达最大值;之后,消化管长/体长比逐渐下降,8-10月上旬,消化管长仅为体长的0.8~1.1倍,酶活力逐渐下降;10月中下旬,随着水温的下降,消化管长/体长比又快速增大,酶活力也逐渐回升。全年中,纤维素酶的活力一直很低,周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