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2.
就加工工艺参数对石墨茶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不同加工工艺参数石墨茶的感官审评和内含物质测定,筛选最优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揉捻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0 kg、揉捻时间15-20 min;二青程度应控制茶叶的减重率在30%左右;炒小锅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5 kg、炒制时间60 min、叶温控制在(50±5)℃;炒大锅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3 kg、叶温控制在(45±5)℃.该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成品茶,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较高,且外形、香气和滋味较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杜仲荼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杜仲茶感官品质差异明显,体现了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基本品质特征.色差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杜仲绿茶-杜仲乌龙荼-杜仲红茶顺序,干茶和茶汤的L*值减少.a*值增加.干茶b*值降低,茶汤b*值升高,干茶和茶汤的色相角(Ha*b*)减小.杜仲茶各色泽指标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杜仲绿茶-杜仲乌龙茶-杜仲红茶顺序,绿源酸、黄酮、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a、总叶绿素、水浸出物等成分的含量减少,且不同工艺问差异显著,而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b和粗纤维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台湾翠玉乌龙茶品种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全速包造型工艺,参照企业茶叶生产在造型工艺中的常规烘焙时机,对造型叶采取不同烘焙时机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研究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机对造型工艺中造型叶叶温和容重的影响显著,复包揉阶段A3处理(比常规烘焙时机推迟3次包揉烘焙)的容重较A1处理(常规时机烘焙)显著增加(P=0.0149<0.05),其他各造型阶段造型叶容重变化不显著,对造型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闽南乌龙茶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仅对造型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各主要单机进行试验研究,初步制定出单机的工艺参数:杀青温度340℃/320℃(前端/后端);鲜叶流量120 kg/h;揉捻投叶量35 kg/桶,揉捻时间90 min;热风解块温度90℃;初干循环滚炒投叶量为45 kg,温度170℃,时间30 min;足干循环滚炒投叶量为40 kg,温度140℃,时间35 min。  相似文献   

6.
金萱乌龙茶不同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萱乌龙茶单片2叶、单片3、4叶和1芽2、3叶的鲜叶原料分别进行加工生产,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通过试验,了解金萱乌龙茶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以及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乌龙茶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最佳的鲜叶原料为:单片2叶和单片3、4叶.加工工艺为:单片2叶晒青失水率12%~15%,做青10 h,杀青270℃,包揉2~5 min,烘干60~80℃.单片3、4叶晒青失水率10%~13%,做青12 h,杀青250℃,包揉4~5 min,烘干60~80℃.  相似文献   

7.
将电磁微波共轭杀青工艺应用于乌龙茶杀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电磁杀青滚筒温度、转速以及微波磁控管开启个数、微波杀青带速等因素对乌龙茶杀青叶理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微波共轭杀青较佳工艺参数为:高温滚筒杀青温度310℃,滚筒转速为10 r·min-1,低温滚筒温度150℃,配套微波杀青,微波电磁管开启6个,输送带带速为0.14 m·s-1,且共轭杀青最佳含水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香茶全自动生产线各主要单机进行试验研究,初步制定出单机的工艺参数:杀青温度340℃/320℃(前端/后端);鲜叶流量120 kg/h;揉捻投叶量35 kg/桶,揉捻时间90 min;热风解块温度90℃;初干循环滚炒投叶量为45 kg,温度170℃,时间30 min;足干循环滚炒投叶量为40 kg,温度140℃,时间35 min。  相似文献   

9.
烘焙为乌龙茶加工的一道关键工序。比较丹桂乌龙茶4种不同烘焙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30min,90℃、140min,130℃、10min变温条件下依次烘焙,丹桂乌龙茶感官综合品质最好(91.78分),其花香显、滋味浓醇、汤色金黄。其次为120℃、20min,90℃、130min,120℃、30min。110℃、30min, 80℃、120min,120℃、30min最次(84.35),其香平、滋味浓稍涩、汤色金黄稍暗。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丹桂乌龙茶的烘焙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液体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茶叶品质和茶园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水仙乌龙茶树品种为试材,研究该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产量、内含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茶园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T1(喷施A+B酵素)与CK相比,二者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相对变化不明显,但T1乌龙茶的水浸出物和茶氨酸的含量均高于CK,且水浸出物与CK呈极显著差异;另外,T1和CK的乌龙茶感官审评分别为90.75和90.05分,但T1的外形和香气表现均优于CK;另外,T1土壤中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CK,仅从有机质含量看,T1与CK分别为2.17和1.83 g/kg,二者呈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该液体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参照传统的武夷岩茶和清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设置做青叶的不同晾青环境和造型工艺2个因素,对不同处理的茗科1号清香型武夷岩茶毛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晾青环境不同对条形和卷曲形毛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造型工艺不同对空调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对自然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揉捻造型有利于提高毛茶品质,其中以自然环境薄摊晾青后进行揉捻造型的毛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探究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影响晒青茶品质形成的标志性代谢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路径,为了解云南晒青茶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制作‘云抗10号’晒青茶过程中,取‘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晒青叶各3组。样品经预处理后,运用LC-MS检测3组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定性。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3组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LS-DA方法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结果】建立了‘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和晒青叶的代谢物谱的LC/MS分析方法,将代谢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将3组样品聚类区分。并用LC-MS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及在制茶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在鲜叶、揉捻叶、晒青叶之间发现差异代谢物701种,揉捻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16种...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迅速脱水干燥保香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乌龙茶干燥工艺试验,揉捻叶不经冻结,直接在干燥机内加低温干燥。该方法与常规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干燥所需的时间,而且乌龙茶产品香气鲜灵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芬芳,综合品质明显超过传统热风干燥的鸟龙茶品质。这是一种既能提高乌龙茶品质,又能较快干燥的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机制信阳毛尖秋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机制信阳毛尖秋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以一芽二叶信阳群体种秋茶鲜叶为原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不同揉捻时间(15、25、35 min)、初烘温度(120、140、160℃)、理条温度(100、120、140℃)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揉捻25 min、初烘温度140℃、理条温度140℃,机制信阳毛尖秋茶品质最佳,感官审评得分最高(94.70分)。  相似文献   

20.
对金牡丹茶树良种引种浙江省龙泉市后的栽培适应性、适制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金牡丹表现萌发期较早,春茶1芽3叶期在4月初,抗性与适应性强,移栽成活率高,制优率高,制成乌龙茶和红茶花香明显,品质优异,产量高。适宜在浙西南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适制乌龙茶和红茶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