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登奶山羊、辽宁绒山羊和安徽白山羊分别为奶山羊、绒山羊和板皮用山羊的典型代表,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同时以波尔山羊作为对照,分析北京本地山羊与上述3个山羊品种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上述4个中国山羊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A)、Nei's无偏基因多样性(H)和等位基因丰富度(AR)分别为5.16~6.72、0.80~0.85和7.30~7.89,表明中国4个山羊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杂合子缺失的结果提示波尔山羊和北京本地山羊品种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交配或人工选择。上述5种山羊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063),与之前报道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山羊结果类似。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北京山羊与辽宁绒山羊遗传关系最近,与安徽白山羊的遗传关系较远,与文登奶山羊的遗传关系最远,这4个品种为进化的一个分支,而波尔山羊为另一个分支。该进化关系与产区气候条件和育种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湘东黑山羊、川东白山羊、云岭山羊、板角山羊、黄淮山羊、圭山山羊、贵州白山羊、安徽白山羊和波尔山羊9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了4个微卫星座位(OarAE101、OarHH55、BM1329、BM143)的多态性。结果表明,9个山羊品种的4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9个山羊品种的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均在0.850以上,属于高杂合群体;9个山羊品种4个微卫星座位的PIC均值在0.820以上,属于高度多态微卫星DNA座位,可提供大量的遗传信息,具有遗传多样性评价优势,其中 PIC值最高的是圭山山羊(PIC=0.857);主成分分析与UPGMA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白山羊、云岭山羊与圭山山羊亲缘关系较近,川东白山羊与板角山羊亲缘关系较近,湘东黑山羊、黄淮山羊与安徽白山羊亲缘关系较近,引入的波尔山羊自成一类,它与其他山羊亲缘关系较远。综上,9个山羊品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圭山山羊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贵州白山羊遗传多样性最低;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符合不同品种的地理位置与育成史。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中国热带、亚热带主要山羊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14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隆林山羊和雷州山羊不同分布地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隆林山羊(柳州)、隆林山羊(百棚)、雷州山羊(徐闻)、雷州山羊(海南)各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5、0.600、0.483、0.518;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281、0.421、0.121、0.157;平均等位基因数(k)分别为5.17、4.93、4.64、4.5,3组数据综合说明两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相对匮乏,群体遗传变异较低;NJ法聚类显示,隆林山羊两个群体聚为一类,再与雷州山羊(徐闻)聚在一起,最后为雷州山羊(海南),这与两个品种的来源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中国热带、亚热带山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用OARAE101、OARFCB11、MCM218、MCM38、BMS2508、BM143、INRA063及MAF65等8个微卫星座位,对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及波尔山羊11个群体350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11群体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为8.60个,其中23个等位基因为11个群体所共有,4个等位基因为福建地方山羊所特有;(2)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波尔山羊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33、4.58和4.80;(3)福清山羊的平均杂合度为0.7889,戴云山羊为0.7745,波尔山羊为0.7930;(4)福清山羊与戴云山羊Nei氏标准遗传距离为0.2415-0.3485,与波尔山羊为0.4552-0.5767,戴云山羊与波尔山羊为0.5845-0.7026.本结果表明福建地方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云南省武定鸡、茶花鸡、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共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还有6个微卫星位点为中度多态,这些位点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中;在6个品种中,武定鸡杂合度最低,为0.602 3,腾冲雪鸡杂合度最高,为0.668 9,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型较小的茶花鸡与其他大中型鸡品种距离均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和武定鸡聚为一类;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聚为一类;茶花鸡独自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DNA标记,可有效的评估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构建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综述主要从微卫星的结构、特点、原理等方面阐述了微卫星标记在山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系统评价润州凤头白鸭、连城白鸭、北京鸭、樱桃谷鸭、吉安红毛鸭和于田麻鸭6个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6个微卫星位点(STR分型技术)对6个鸭品种(各30只)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14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60之间,其中,9个座位为高度多态位点(PIC>0.50),7个座位为中度多态位点(0.25相似文献   

8.
伏牛白山羊6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牛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2个微卫星基因座OarAE1 01、BM1329,牛第3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BMS1248,绵羊第4号染色体上的2个微卫星基因座MAF70、OarHH35及牛第8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BM1227,对伏牛白山羊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基因座在伏牛白山羊中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其中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89,且每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IC>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5.165、0.903。由此表明,6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伏牛白山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湖南4个地方鹅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用31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湖南4个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5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鹅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4个鹅品种中,平均杂合度范围是0.5010 ~ 0.6705,各鹅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酃县白鹅(0.6705),最低的是武冈铜鹅,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鹅品种被聚为3类:道州黑鹅与酃县白鹅聚为第1类;武冈铜鹅自聚为第2类;溆浦鹅自聚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0.
江西4个地方鹅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选用31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江西4个地方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 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A)。结果表明:3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5个微卫星位点在4个鹅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4个鹅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584 6~0.643 4,其中最高的是广丰白翎鹅(0.643 4),最低的是莲花白鹅,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 IC值的大小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用DA的U PGM 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个鹅品种被聚为3类,莲花白鹅与丰城灰鹅聚为第1类,广丰白翎鹅自聚为第2类,兴国灰鹅自聚为第3类。  相似文献   

11.
巴什拜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巴什拜羊4个品系(红毛、白毛、黑毛和瘦肉型新品系)189个个体进行检测,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巴什拜羊1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11个;4个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91 4,平均杂合度为0.814 9,说明巴什拜羊4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绵羊群体的总近交系数为-0.178 2,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211 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3 7,说明4个绵羊群体间2.3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97.63%的遗传变异是由各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引起的;基因流(Nm)平均值为8.916 7。聚类分析发现,红毛品系与黑毛品系亲缘关系较近,之后与白毛品系相聚,最后与瘦肉型新品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系育成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绒山羊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0个微卫星座位,对内蒙古绒山羊4个种群(阿尔巴斯、二狼山、乌珠穆沁、阿拉善)的176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4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4个种群的期望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735 4~0.783 2、0.623 6~0.639 1、2.57~4.92;阿尔巴斯绒山羊与二狼山绒山羊遗传距离较近;阿拉善绒山羊与乌珠穆沁绒山羊遗传距离则较近.此研究为开展内蒙古绒山羊种质特性研究及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831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461;聚类分析表明,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类,再与吕梁黑山羊聚类,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类;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和生产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个罗非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3;吉富尼罗罗非鱼、广东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较高,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150,0.5999,0.5927和0.62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70,0.5302,0.5095和0.52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663,3.1321,2.6495和3.3668;而广东和美国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548,0.380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817和0.28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338和1.7077。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6个罗非鱼群体分为2支,其中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结论】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而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19个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China is a center of diversity for Malus Mill. with 27 native species including 21 wild species and six domesticated species. We applied a set of 19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to genotype 798 accessions of 17 species (12 wild species and five cultivated species) of Malus originating from 14 provinces in China. A total of 500 alleles were detected. Diversity statistics indicate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as quantified by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effective allele number (N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and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 (10.309, 0.886, and 2.545, respectively). Malus sieversii (MSR; He=0.814, I=2.041, Ne=6.054), M. baccata (MBB; He=0.848, I=2.350, Ne=8.652), M. toringoides (MTH; He=0.663, I=1.355, Ne=3.332), and M. hupehensis (MHR; He=0.539, I=0.912, Ne=0.579)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this study than the previous studies. MSR and MBB contributed 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ome accessions of M.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MDC). However, other accessions of MDC showed a closer genetic distance with MBB and cultivated species, especially M. robusta (MRB), M. asiatica (MAN), and M. prunifolia (MPB). Not all accessions of MDC were descended from MSR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This research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Malus native to China, 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 germplasm conservation, and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