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中国经济研究报告,包含译自中国报刊上的关于中国耕作制方面的文献。在中国,1979年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耕作制的讨论,引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将来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什么?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用扩大两熟和三熟的办法增加粮食生产是否明智。一些文章指出,这种做法无论从农业、从生态还是从经济上来说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在旱农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不足。发展旱作农业,重要的是要加强旱地主要的自然水资源——大气降水和土壤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蓄住天上水,保好土中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旱地水资源在农业增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耕作制是劳动人民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斗争的产物。它是以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情况和作物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因素为基础,结合轮作、施肥把它作为“用土和养土”的重要的综合措施。因此,合理的士壤耕作制的形成,不仅是以一定客观条件为基础,同时,更和轮作制、施肥制以及其他农业技术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不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旱作农业降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耕作制———宽带种植一年三熟刘春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450002)建国初期,我省广大平原地区的耕作制度主要是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和产量都很低。随着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善,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加之人增地减...  相似文献   

6.
实行集体化耕作制不利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这是因为它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执行成本过高;集中化、垂直管理和计划分配导致农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集体耕作制的失败说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并保护农民的产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与知识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耕作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只有不断完善现有耕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作物轮作倒茬周期,达到同等农业生产投入条件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尽快实现农村富裕。  相似文献   

8.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严重的农业大国,而从全球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面积目前仅占全球保持耕作面积的0.2%,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1%, 其现状与中国耕地资源和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对土壤保持耕作需求的增加极不相符。加强中国土壤保持耕作系统研究和土壤保持耕作"节能固碳"长期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研究和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更大挑战,以及该领域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农业系统"耕作管理-生物过程-环境变化"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尤其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源估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科学问题,有必要运用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分析方法,借助国外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经验,以及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手段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加速提升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为实现碳汇/源科学调控管理、减缓农业对温室效应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大势所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如何促进农业持续性增产,使农业土地资源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性,文章结合东北地区土壤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善土壤结构,阐述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技术引进集成和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能够促进黑土培肥,实现主产作物稳产高产的节能高效耕作制,结果表明,施松耙耕作制对岗平地黑土,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在保证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结合稳产高产的前提下,每公顷节能1509.6MJ,增收节支121.16元,是发展高产,高效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嫩北农场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属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有效积温与常年降雨量偏少。由于大风频繁等特殊气候的影响,使农场的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风蚀剧烈,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农田土壤暴露,有机质和土壤水分跑失严重等,加剧了土壤贫瘠化进程。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对于嫩北农场节约型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保护性耕作工艺,指出了发展保护性耕作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强调要因地制宜地逐渐发展和完善保护性耕作制。  相似文献   

13.
引言: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对现有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变革的重点是取消了现有广泛应用的铧式犁耕作方式和播前精耕细作整地处理种床的耕作习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具体地讲就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作物秸秆、自然降水),减少资源浪费(水、肥),治理沙尘、保护环境(减少农田裸露、水土流失),提高农业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一项工程生物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旱作农业区的推广,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少投入、多产出,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商品率。近年来,水田半旱式耕作制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为综合利用水田资源,改良低产田,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找到了一条有理有据和切实可行的途径。水田半旱式耕作制是我院侯光炯教授等科学工作者,长期深入农村,总结农民经验,经试验研究提炼出来的一种新的耕作制。从1980年起,在四川省长宁县相岭综合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现代化成都的逐步加深,应在在农业方面的各种先进技术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和实践,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推广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还在节省生产成本、延长土地使用寿命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降低了成本;既实现了农民的眼前利益,又保证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既符合生态依存规律,又做到了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一句话,保护性耕作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是在变革传统耕作制度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在旱作农业中始终坚持农业生产六大基本制度,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尤其近几年,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坚持标准作业、依靠科技创新以及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精准农业机械和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由20世纪90年代末平均产量5250kg/hm2,到2011年实现平均产量8160kg/hm2,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很多,但与农场不断进行土壤耕作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现就如何  相似文献   

18.
旱地具有适宜多种作物间作的优势,通过耕作制度和布局形成的调整,发展以“一优两高”为目标的多熟制、多模式的间套种植,使旱地农业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浙江省磐安县近几年来,在旱地上推行了分带轮作间套、两熟改三熟、推广春玉米以及改粮粮复种为粮经、粮经饲多元间套,大大提高了旱地的经济效益。同时,采取合理设置带距、改善立地条件、掌握好季节和共生期、抓住重点作物春玉米的技术改革和甘薯  相似文献   

19.
<正>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能力,由于长期不当耕作导致的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问题,我省耕地资源面临严峻考验。针对土壤耕作问题,山东理工大学着眼于农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将建立“生态型农业机械化”和“培肥地力”作为两大重要目标,提出“生态沃土机械化耕作技术”,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适度机械耕作、免耕精量播种、化肥一次性深施等生态型机械化技术和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更加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仍是局限于传统耕作的思维模式上,即彻底改变土地的自然状态.比如消除地面杂草和作物残茬,疏松土壤.创造一种理想的作物生长环境。可是.这种改变在为作物创造生长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近几年.我国机械化传统耕作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