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上海地区季节性变化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笔者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基础产奶量数据共17284牛次,分析季节变化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1和2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高,7、8、9和10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低,其他月份居中;10、8、7和9 月份4个自然月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其中9月份最低,而其他各月份差异不明显;奶牛分娩后不同泌乳月份产奶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3、4、1、5、6、7、8、9、10和大于10个月龄。季节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明显影响,应根据季节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任务和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同时建议对奶牛的DHI记录也应考虑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适宜的的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80头泌乳中期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中草药添加剂1组、中草药添加剂2组,中草药添加剂3组,对照组不饲喂中草药添加剂,中草药添加剂1组、中草药添加剂2组和中草药添加剂3组,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120g、150g、180g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34%、9.47%和8.73%,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之间,试验2组产奶量最高,综合考虑产奶量增加量和中草药添加剂成本,试验2组较为理想,本实验中本种草药添加剂每天每头添加150g较为适宜.可见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补饲中草药添加剂获得良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4.
5.
解洪业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2):9-10
应用EM菌剂、“兴牧宝”复合微生物制剂和“赛诺”复合酶三种生物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中,Ⅲ组比Ⅰ组、Ⅳ组平均产奶量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Ⅲ组比Ⅱ组产奶量提高差异显著(P>0.05);Ⅱ组比Ⅳ组平均产奶量提高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Ⅰ组及Ⅰ组与Ⅳ组的平均产奶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内,Ⅰ、Ⅱ和Ⅲ组的头均产奶量分别比Ⅳ组提高37.8kg,70.8kg,129.0kg。分别增加经济效益49.32元、94.98元、174.30元。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择2~3胎次泌乳中后期(180d)且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两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CT2000,饲喂标准为30g/日·牛.结果显示:(1)两组奶牛产奶量均与牛舍日平均湿热指数(THI)和最高温度呈负相关(P<0.01);(2)饲喂CT2000前,试验组受高温影响产奶量下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喂CT2000期间,试验组产奶量受高温影响变化幅度小;停饲CT2000后,试验组产奶量有升高的趋势.(3)试验组日乳蛋白合成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对照组逐渐下降;对照组日乳脂合成率逐渐下降,而试验组在停饲CT2000后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选择2~3胎次泌乳中后期(180d)且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0头随机分为两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CT2000,饲喂标准为30g/日.牛。结果显示:(1)两组奶牛产奶量均与牛舍日平均湿热指数(THI)和最高温度呈负相关(P<0.01);(2)饲喂CT2000前,试验组受高温影响产奶量下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喂CT2000期间,试验组产奶量受高温影响变化幅度小;停饲CT2000后,试验组产奶量有升高的趋势。(3)试验组日乳蛋白合成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对照组逐渐下降;对照组日乳脂合成率逐渐下降,而试验组在停饲CT2000后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白茅根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月、产奶量等基本一致的42头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TMR日粮基础上用1kg和1.5kg鲜白茅根替代玉米青贮料,试验持续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平均乳糖量显著提高(P<0.05)。可见,补饲白茅根能促进奶牛的产奶性能,开发白茅根应用于奶牛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本次试验选取同一栋舍体重相近的泌乳奶牛20头,采用随机抽选的方法分成2组,每组10头,第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中草药;第二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6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对某规模化牛场2007~2012年6年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该地区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8月份产奶量较高、乳蛋白和乳脂率较低(各月间P≥0.05)。10~次年2月份产奶量较低、乳蛋白和乳脂率较高(各月间P≥0.05)。3月和9月份,产奶量、乳蛋白质和乳脂率均居中(P≥0.05)。3月份开始产奶量上升、乳蛋白质和乳脂率下降(2~5月相邻月间P≥0.05,相隔月间P0.05),9月份开始产奶量开始快速下降、乳蛋白质和乳脂率快速上升(8月与9月间P0.05)。各月份乳糖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与产奶量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的变化相反。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有春季开始上升、夏季最高、秋季开始下降和冬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乳蛋白和乳脂率变化趋势与产奶量变化正相反。产奶量、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秋季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98-2016年28个场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比较不同产犊季节对1~3胎奶牛泌乳曲线相关参数的影响。使用Wood模型对1~3胎不同产犊季节群体和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获得相应胎次下不同产犊季节奶牛泌乳曲线参数a、b、c (分别代表泌乳潜力、产奶量上升至顶峰速率、产奶量达到顶峰后下降速率)、泌乳曲线二级参数Per、PY (分别代表泌乳持续力、泌乳峰值)及305 d产奶量(305MY)。群体和个体水平的曲线拟合采用SAS 9.2中NLIN模块进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不同产犊季节对各胎次奶牛泌乳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产犊季节对Wood泌乳曲线的泌乳潜力、达到峰值的上升速率、达到峰值后的下降速率、泌乳峰值及305MY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泌乳持续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夏季产犊牛泌乳曲线整体低于其他产犊季节,且胎次越高趋势越明显,1胎牛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胎次上分析,头胎牛泌乳持续力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头胎牛夏季产犊305MY比其他产犊季节的低274.33~490.17 kg,经产牛夏季产犊305MY比其他产犊季节的低440.76~930.68 kg。以上结果提示,北京地区牛场应注重做好经产牛和头胎牛的防暑降温工作,注意调整配种时间,避免夏季产犊牛过多,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体重、胎次、产犊日期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g/d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试验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和泌乳期的进程,试验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量均相应下降;但添加微生物源性生物抗氧化剂后,采食量和泌乳量的下降较对照组缓慢,试验同期奶牛的采食量较对照组高,试验第50d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8.06%,乳脂率提高0.655%,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提高35.16%和9.03%;乳中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牛奶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从200头成年产奶牛中,选取20头年龄、胎次、泌乳月份、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为35 d。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饲养,试验组在精料中按1‰的比例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降低,每头日均产奶量减少0.36 kg(P>0.05),而试验组每头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1.81 kg,增产16.9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降低(P<0.05);最后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奶牛肠道菌群,结果试验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相似性达到97%,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奶牛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微生物与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本试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50头荷斯坦奶牛,收集泌乳7和30 d的奶样和瘤胃液样品,测定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同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泌乳7 d的干物质采食量(15.79 kg·d-1)和产奶量(26.81 kg)均极显著低于泌乳30 d的干物质采食量(18.87 kg·d-1)和产奶量(37.47 kg)(P<0.01),而泌乳7 d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均极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1);泌乳7 d乳中的C6:0、C8:0、C10:0、C12:0、C14:0、C14:1trans9、C14:1cis9、C15:1trans10、中链脂肪酸(MCFA)和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显著低于泌乳30 d (P<0.05),相反地,C17:0、C17:1cis10、C18:1trans6、C18:1trans11、C18:1cis9、C18:1cis11、C19:1trans10、C22:5cis4,7,10,13,16、长链脂肪酸(LC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反式脂肪酸(TRANS)的比例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5)。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泌乳7和30 d奶牛瘤胃细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属水平上,泌乳7 d奶牛瘤胃内的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_1)、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_014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小杆菌属(Dialister)丰度显著低于泌乳30 d (P<0.05),而球藻菌属(Sphaerochaeta)、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和真细菌(Eubacterium_saphenum_group)属的丰度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5)。此外,牛奶脂肪酸与瘤胃微生物组数据关联分析显示,瘤胃微生物对乳中MCFA含量影响较小,纤维素降解细菌(Ruminiclostridium_1、Ruminococcaceae_UCG_005)与乳中C17:0、C18:1trans6、C18:1trans11和C19:1trans10的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奶牛泌乳早期在生理和采食量上发生了变化,导致瘤胃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微生物代谢产物和代谢路径发生变化,最终引起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本研究为解析瘤胃微生物调控乳脂代谢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产后奶牛营养调控和提高原料乳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温湿度指数对乳牛产乳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夏季温热环境因素及温湿度指数(THI)对中国荷斯坦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气温27℃,THI超过69时,导致该品种牛产乳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西门塔尔杂交改良后代牛具有良好的产奶、产肉和对适应环境性能,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比例的精、粗料对西吉高代杂种牛的产奶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吉高代杂种成年母牛15头,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每组5头,按照精饲料与粗饲料(干物质)之比为60%∶40%;40%∶60%和30%∶70%处理,进行为期90 d的产奶试验.[结果]表明:产奶量3个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Ⅰ组最高,分别比试验Ⅱ组、试验Ⅲ组高16.92%和39.67%.3个组鲜乳中的乳脂率、非脂率、乳蛋白含量和乳糖含量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随着试验组日粮营养水平降低呈现下降趋势.产奶效益以试验工组最高(2 681.8元/头),其次是试验Ⅱ组(1 823.7元/头),最差为试验Ⅲ组(1 357.8元/头).[结论]体重550 kg、日产奶量10 kg左右西吉杂种母牛日粮精粗比(干物质)为45%和55%、日粮蛋白质含量应在13.7%左右、干物质日采食量在13 kg左右或干物质日采食量占体重2.4%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光照时间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光照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处于第Ⅰ泌乳月和第Ⅳ泌乳月的90头和45头奶牛,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牛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9.5 h增加到15 h和18 h.试验期30 d,分析测定了产奶量、乳脂率、采食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15 h时,试验牛的产奶量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9.5 h和18 h试验牛(P<0.05);且经济效益较好,每头奶牛每天可增收3.95元;各试验组奶牛牛奶乳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每天提供15 h光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