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分离和培养方法、预处理、培养基及其添加物、胚状体诱导、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等。展望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培养技术以及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等的研究情况.同时也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影响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因素,总结了大白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的继代与加代技术,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项技术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中的加倍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Leica体视显微镜, DAPI荧光染色观察比较大白菜小孢子正常发育为成熟花粉粒与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细胞核的分裂方式, 探讨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其自然加倍的机理。观察结果显示以B途径为主要发育途径的大白菜小孢子, 胚胎发生的启动机制是热激诱导下单倍体小孢子体积膨大, 染色体发生自然加倍, 从而激发小孢子进入孢子体发育途径; 大白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具有较高的自然加倍率, 这与小孢子培养热激诱导激发小孢子单核自然加倍为二倍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多种类型的大白菜品系及F1为试材,探索了若干因素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成胚能力差异极大,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达到187个/皿,最低的为0个/皿;NLN-13液体培养基中BA的浓度为0.2mg/L(毫克/升),有利于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活性碳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在1/2MS+3%蔗糖+0.8%琼脂+0.1mg/ml(毫克/升)NAA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良好,将已生根的小孢子植株移到1/2塘土+1/2粪土的盆中便可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申书兴  侯喜林  张成合 《园艺学报》2006,33(6):1209-1214
 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是开展基因染色体定位等细胞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从四倍体大白菜9405自交系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中, 筛选出79个2n + 1植株。通过根尖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 并结合减数分裂和植株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从中鉴定筛选出了一整套初级三体。各初级三体在植株的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四倍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创建初级三体的快捷简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3):195-200
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文章系统论述了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及小孢子胚再生植株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从事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提供系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大白菜的育种进程,但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阻碍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本文介绍了大白菜小孢子培养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减少污染的发生,提高小孢子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芸薹属作物小孢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发展 被子植物的花药中,细胞按染色体的倍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倍体细胞,即由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小孢子(未成熟花粉);另一类是二倍体细胞,如药隔、药壁及花丝等组织.1950年Tulecke首次成功地培养了数种裸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发现在特定的培养基上,一些花粉可以不按正常的发育途径发育成成熟花粉,而是形成愈伤组织,1964年印度学者Guha和Ma heshuari首次报道从毛蔓陀罗花药培养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1972年Sharp等用看护培养法培养番茄的离体花粉,获得单倍体无性繁殖系.1973年Nitsch等首先成功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毛蔓陀罗的小孢子胚与再生株.1982年,德国的Lichter等人成功诱导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小孢子胚及再生植株.自此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芸薹属作物中,小孢子培养已在埃塞俄比亚芥、黑芥、大白菜、结球甘蓝、小白菜和芜菁等蔬菜上获得成功.1989年日本学者Sato首次报道成功地诱导出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和再生植株.1992年国内学者曹鸣庆等报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目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已经涉及芸薹属的6个主要栽培种.  相似文献   

10.
无无 《中国瓜菜》2007,(1):13-1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张晓伟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从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历经16年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创建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技术体系。依据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特点,提出了选择合适培养材料的可靠方法。对影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进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影响萝卜小孢子培养中胚状体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小孢子的处理方式、培养基类型及其添加物等,同时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项技术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茄子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倍体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茄子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影响茄子愈伤组织和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茄子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红菜薹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培养方法和条件及提高小孢子胚产率和再生植株成苗率的主要技术路线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红菜薹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概括介绍了辣椒单倍体诱导的重要进展,对影响花药和小孢子培养的材料、预处理、培养基种类、离体雄核发育的细胞学标记及过程,以及单倍体诱导技术在辣椒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西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药培养是作物育种中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技术。文章对影响西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碳源、生长调节剂、活性炭、三十烷醇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西瓜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包括供试材料(基因型、外部环境及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和接种浓度)、培养基成分(基本培养基、蔗糖、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培养方式(低温预处理、高温预处理、振荡培养)等;阐述了影响小孢子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胚状体发育阶段、小孢子胚在液体培养基中滞留时间、培养基水分含量、活性炭等;总结了小孢子植株继代与加代技术,并提出了在该领域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其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影响苦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预处理、培养基、碳源、激素、添加物等进行综述,讨论了目前苦瓜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苦瓜花药培养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结球甘蓝的双交种和四交种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用高出胚的材料与不易出胚的材料杂交后, 能明显提高不易出胚材料的出胚能力; 双交种比单交种容易培养出健壮的胚, 成苗率也高; 高糖培养4 d后添加低糖培养液可显著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