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养好一池鱼 ,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好坏 ,决定鱼产量、成活率、经济效益 ,水是鱼类生存、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 ,投饵量也随着不断加大 ,增加了池塘的承载量 ,池塘的产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 ,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程度一旦超过了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和能力 ,则会对鱼虾蟹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所以加强水质改良 ,为养殖对象创造一个…  相似文献   

2.
银川地区鱼病流行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川地区现有养殖水面8万亩以上,其中精养高产水面近5万亩,水产品产量占宁夏总产量的60%。近年来,随着养殖产量不断提高,投饲等生产措施不断强化,池塘逐年老化且没有及时清除淤泥,养殖水域水质不断恶化,鱼病危害日趋严重,过去一般的鱼病现在也在生产上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苗种的大量调入以及新品种的引进,使鱼病病原种类逐渐增多,造成的危害逐步加大。 从1996年暴发性流行病在宁夏大规模发生开始,我们一直对银川地区池塘养殖鱼类的疾病种类、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进行着调查,现在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浙江海涂对虾养殖的快速发展,集约化程度提高,水产养殖朝着高密度、高产量方向发展.但在高强度养殖的同时,带来了养殖生态环境不良,水质下降,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大量沉积等一系列问题,由此造成池塘水质和底质的恶化,导致养虾各种病毒和细菌频发,进而制约着水产业的健康发展.能让池塘底部沉积的有机废物有效地防控或充分利用,以改善生态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双底双高"生态养殖技术正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众对水产品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淡水养殖的规模日益扩大.其中池塘养殖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在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殖池塘单产和养殖产品品质.只有掌握了水质的变化特点,才能人为的控制和改善水质,才能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精养鱼塘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养殖方式不当以及承包经营者疏于维护,其淤积日趋加剧,水体变小,水质极易恶化,鱼病发生频繁,产量和效益日渐下降,已形成积重难返之态势,越来越制约本地区池塘养鱼的健康发展.为寻求一条减缓池塘淤积速度提高浅水池塘产量和效益的健康养殖方式,笔者于1997-1998年进行了浅水池塘使用颗粒饲料主养淡水白鲳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改造是传统池塘养殖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开发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浅海、湖泊、水库大水面养殖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池塘养鱼形式在养殖生产中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而池塘面积在工业开发挤压的形势下不断减少,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将是池塘养殖的必然。但现有池塘养殖容量和对水质的调控能力是有限的,集约化高产和高投入的状态下,养殖水的富营养化、水质指标严重超标恶化、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等现象将相继出  相似文献   

7.
对虾养殖的水质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连民 《河北渔业》2007,(9):31-31,45
池塘水质的调控和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养殖的成败.目前,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质污染日趋严重,造成病害频发,因此,加强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七分养水,三分养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水质调节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水质恶化将危害到池塘的高产、稳产,危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一、水质恶化的危害1.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2.使鱼类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3.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影响养殖效益。二、水质恶化原因1.水绵(又名石衣、水青苔等)。由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所致。多发生于春季发池塘。其易包裹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5,(9):81-81
众所周知,在养殖中后期,池塘负载加重,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更有一些池塘连续养殖,中间不清塘,底质太肥,水质也受到较大的污染。养蟹池塘随着饵料的增加、水温的增加,水质问题日益恶化。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总结,对养殖河蟹池塘的底质和水质做以下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88年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30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多年来,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是高密度池塘养殖,即以高密度投放苗种、大量施肥投饵而获得高产量的养殖模式。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虽然提高了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但造成了养殖水体环境的恶化,从而引发  相似文献   

11.
在海水养殖中,水质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良好的水质、底质可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环境,是使养殖生物得以良好生长的基础,也是减少病害发生、保证养殖成功率的主要条件.要提高池塘养殖刺参的产量和效益,同样必须对池塘的水质环境加强管理和调节.  相似文献   

12.
利用EM复合菌调控草鱼高产池塘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庆杰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22-23,26
本文介绍采用EM符合菌来调控草鱼高产池塘水质。通过试验,改善了草鱼池塘养殖的各项水质指标,提高了草鱼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精养塘水质调节与鱼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产量效益成为养殖户的追求目标。在一定池塘条件下,养殖户为寻求效益最佳点的稳定产量在不懈地努力,目前困扰养殖户的难题是水质调节及相应鱼病的防治。一、无奈的水变一些养殖户,对养殖过程池塘水的变化只是单一采取施肥、泼洒硫酸  相似文献   

14.
吴琴瑟 《河北渔业》2012,(6):22-23,46
我国对虾养殖池塘多数是20世纪80- 90年代建造的,当前虾塘建造标准低,面积大、水浅,配套不规范,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淤泥沉积,池塘污染老化严重,病害多、产量低.尤其近年来追求高产高效,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池塘的残饵增加,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和底质的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的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对虾池塘污染日益严重.破坏了虾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对虾疾病不断发生,放虾苗后多次失败排塘,养虾难于成功,有的虾农谈虾色变,对养好虾缺乏信心.为何对虾养殖疾病多?往往对池底沉积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清除.因此,要养好虾,要在对虾养殖前,整治好旧虾塘的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只有底质好,才能水质好,"养水先改底".整治与修复好底质是养虾成功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海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主要以养殖虾、蟹等甲壳类为主。近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养殖总产量及面积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尾水处理几近空白,相关技术研究滞后,管理对策缺失,导致海水养殖海域乃至整个近海海域水体水质恶化,赤潮、病害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养殖用水资源匮乏,渔业产量和品质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海水养殖尾水处理与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养殖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饵和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淤积成厚厚的淤泥,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既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产能力,又对水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也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池塘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河蟹就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  相似文献   

19.
在北方地区精养池塘内设置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将池塘内多余的营养物质吸收,达到了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同时植物得到生长,养殖鱼类产量也得到提高,提高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海水养殖中,水质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良好的水质、底质可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环境,是使养殖生物得以良好生长的基础,也是减少病害发生、保证养殖成功率的主要条件。要提高池塘养殖刺参的产量和效益,同样必须对池塘的水质环境加强管理和调节。一、影响养殖池塘水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